單縣楊樓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段俊麗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西瓜以及各種蔬菜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 雖然我國長期以來都是西瓜以及蔬菜種植大國,西瓜及蔬菜的產量也十分可觀,但仍無法全面滿足社會的實際需要。 受傳統種植技術以及有限的土地資源等因素的限制, 進一步增加西瓜蔬菜產量遇到了較大的困難。在此背景下,西瓜蔬菜多元復合型種植這一新型的優質高效種植技術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現階段我國已經有多個地區采用了該項技術,且技術應用效果較好。因此各地區應進一步加強對西瓜蔬菜多元復合種植技術的研究, 充分結合本地區農業生產特點以及自然等條件, 合理選擇西瓜蔬菜復合種植品種,準確掌握相關種植技術要點,且應積極采用先進的種植模式和技術設備, 全面提高西瓜蔬菜的質量和產量,發展新型的優質高效農業,從而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對西瓜蔬菜的需求,保證食品安全,并有效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收入水平, 為我國發展現代化農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所謂西瓜蔬菜多元復合種植技術也就是采用間套作或者接茬種植等方式在同一土地復合種植西瓜以及蔬菜的新型種植技術[1]。 同時,在多元復合種植中通過各種先進的種植技術的綜合應用來提高西瓜和蔬菜產量,減少農藥殘留,使農產品品質得到全面提升,從而更好地滿足新時期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 并保證食品安全。目前,西瓜蔬菜優質高效多元復合種植技術在我國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推廣應用。 各地區也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了不同的種植技術模式。 我國現有西瓜蔬菜復合種植技術模式主要包括春提早西瓜與秋延遲西瓜以及蔬菜復合種植模式、 春提早西瓜與不同種類蔬菜接茬種植模式、 利用小拱棚技術的西瓜與蔬菜復合種植模式以及利用地膜進行西瓜與蔬菜的接茬種植模式等。
在傳統的單一種植西瓜或者蔬菜的農業生產模式下,一旦發生氣象災害或者市場需求出現改變,就會給農戶帶來較大的風險,嚴重影響農戶的實際經濟收入。而采用西瓜蔬菜優質高效多元復合種植技術后, 農戶同時種植多種作物,客觀上增強了抗風險能力,有利于保證農戶收入的穩定性。
在傳統的單一品種種植模式下, 種植西瓜以及各類蔬菜均需要相應的土地資源投入。 但我國極為有限的耕地面積嚴重限制了種植規模的擴大, 同時也使得部分土地閑置。 而采用西瓜蔬菜優質高效多元復合種植技術后,通過西瓜與各種蔬菜的間套作,土地產出率明顯提高,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這也是在現實條件下增加農產品產量以及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在應用西瓜蔬菜多元復合種植技術時, 為實現優質高效目標, 應盡量選擇與城市人口密集區相距較遠的位置, 以避免城市所產生的各種類型的廢棄物污染西瓜和蔬菜的生長環境,導致西瓜和蔬菜品質下降。同時, 在選擇西瓜蔬菜復合種植環境時還應加強對土壤性質以及水源的監測, 確保土壤環境以及水源環境均滿足西瓜和蔬菜生長需要, 從而有效保證西瓜蔬菜的產量和質量。
西瓜蔬菜多元復合型種植的一個關鍵性技術環節就是種植品種的選擇。選擇的品種,既要能夠適應不同地區的土壤性質以及氣候特征等實際情況, 同時還應考慮品種的生長發育特點、生長周期、成熟上市時間以及單位面積效益等多種因素, 特別是接茬蔬菜一般應選擇經濟效益相對較高的品種[2]。 此外,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 在品種選擇中也應將生態環保因素納入考慮范圍,盡量選擇抗性好、抗病蟲害能力較強或者具備采用生態種植及生態病蟲害防控技術的品種。 西瓜和多元蔬菜的種植品種之間還應注意相互搭配, 以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
在推廣應用西瓜蔬菜優質高效多元復合種植技術前, 應通過試種來進一步確植新型種植模式具體需要的實際土地面積以及西瓜蔬菜的具體生長發育狀態等,探索更適合本地區的復合型種植技術,以優化復合種植的各項技術參數。同時,在試種時還應注意考察西瓜蔬菜的市場銷售情況, 以降低農戶應用新型種植技術的風險,切實增加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各地區農技部門在具備條件時可以采取設置專門的試種園區等方式來加深對發展規模化、 機械化西瓜蔬菜多元復合種植技術的了解, 從而為推廣應用該項優質高效新技術提供可靠的技術指導。在試種過程中,應根據所選擇西瓜以及蔬菜的品種來確定播種的時間和種植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露地和大棚種植等不同方式。 在試種時還應科學控制苗期,做好定植管理,積極應用先進的水肥管理技術,詳細記錄各項數據信息,為制定以及優化種植技術方案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在西瓜蔬菜的收獲階段, 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加強對機械化采收技術的探索, 為提高多元復合種植的質量和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完成試種后,應以試種中所確定的各項技術指標為依據制定具有較高可行性的種植方案, 使其能夠成為農民實際應用西瓜蔬菜多元復合種植技術的指導依據。
由于我國各地區的土壤性質特征以及氣候條件等均存在一定的差異, 因此目前形成了不同的西瓜蔬菜優質高效多元復合種植模式, 不同的復合種植模式以及不同的西瓜蔬菜品種對具體的種植技術也有不同的要求。 農戶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準確掌握選種育苗、定植、澆水施肥等各項田間管理技術要點,如采用大棚種植等方式時, 農戶還應根據環境溫度變化采用相應的地膜覆蓋、 加熱增溫等技術方法來保證西瓜蔬菜的生長發育[3]。此外,為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農戶也可以在田間管理過程中通過大中棚與地膜覆蓋、 小拱棚或者草簾保溫等技術的綜合應用來調節西瓜蔬菜的成熟上市時間,延長供應期,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收益。
為實現優質高效的發展目標, 在應用西瓜蔬菜多元復合種植技術時應積極采用生態型病蟲害防控技術,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保證食品安全,適應現代社會對農產品的要求,從而為農民實現增產增收目標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在防治西瓜蔬菜的病蟲害時, 農戶應以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為指導思想,及時掌握西瓜蔬菜的生長環境溫濕度參數,以便對相應的田間管理措施進行動態調整, 從而盡可能避免病蟲害的發生。特別是在采用大棚種植方式時,農戶應積極應用先進的監測技術和生態模擬技術, 使大棚內的生長環境與自然生態環境更加接近, 以達到有效預防病蟲害發生的目的。
山東地區是傳統的西瓜種植區,大面積種植西瓜,且已經發展出了間套作蔬菜的種植技術。 不過農戶所選擇的一些蔬菜品種不合理, 存在對西瓜生長會產生不利影響或者不利于下茬生產以及不便于收獲等問題。 同時也難以獲得較為穩定的種植效益。 在此背景下, 推廣應用西瓜蔬菜優質高效多元復合種植技術成了重要的發展方向。通過對試種經驗的總結發現,在山東部分地區可以采用西瓜與生菜、春大白菜、萵苣以及甘藍間套作的復合種植技術。 這幾種蔬菜品種不會與西瓜的生長相互干擾,且仍能種植下茬秋菜,具有較高的技術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農戶的接受度較高。下文將重點對該西瓜蔬菜復合種植技術要點進行分析。
4.2.1 種植西瓜技術要點分析
在西瓜與生菜、春大白菜、萵苣以及甘藍間套作的復合種植技術中,西瓜的種植采用的是嫁接技術。其中早春西瓜應選擇優質且早熟類型, 同時考慮本地區西瓜消費市場的偏好,選擇了蜜寶以及早熟京欣1 號等品種;而砧木則采用了金邊南瓜等品種。西瓜播種時間通常1 月上旬。嫁接育苗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農戶應按照6:4 比例用大田土和農家肥進行營養土的配置,且應加入適量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進行混拌,為播種育苗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同時,還應對西瓜種子進行高溫燙種以及催芽處理,以提高出苗率。當西瓜幼苗出土后,應將種皮摘掉,并要在西瓜幼苗和砧木南瓜苗達到2 片子葉時分別進行5d 到7d 左右的煉苗。 之后方可進行嫁接。
在嫁接時應先用百菌清粉劑制成600 倍液, 并分別噴灑在西瓜苗以及南瓜苗上, 之后方可隔斷西瓜幼苗,并用500 倍百菌清溶液消毒。去除南瓜心葉可用竹簽處理。農戶還應自砧木子葉一側基部斜插竹簽,使其深入胚軸中部0.5cm 到0.7cm 左右。 操作時應右手持刀片,并同時用左手將西瓜幼苗子葉托起,以便切割。切口應位于子葉下方約0.5cm 位置, 且左右兩側切口均應成斜面長度約為0.5cm 的楔形。 完成上述操作后可將竹簽拔出,并向砧木頂端小孔內插入切面,十字對接4 個子葉,確保切面貼合緊密,此時即可將其移至小拱棚的苗床中。為保證嫁接的成活率,在嫁接后應加強對生長環境溫度以及濕度的管理, 且應確保苗棚見光充足。 進入3 月上中旬后,農戶可擇機進行煉苗。 煉苗時應選擇晴好天氣, 且應將每日煉苗時間控制在約1h,以達到壯苗效果。
在定植作業前, 農戶應提前完成整地以及施底肥等工作。 底肥可采用優質農家肥。 整地時應進行深翻,且應在南北向壟間施復合肥。 定植株距以及行距一般可分別控制在0.45m 以及0.3m。 完成定植后應及時設置小拱棚,且應用塑料膜覆蓋。完成定植后應加強緩苗前后和緩苗期的管理,確保肥水管理科學,且應結合西瓜植株生長發育情況對植株進行相應的整枝調整。 由于在西瓜蔬菜多元復合種植模式下選擇了早熟型品種,因此在早春無有效的傳媒昆蟲存在,因此需要通過人工授粉來提高坐瓜率。 農戶應準確掌握人工授粉技術要點, 并標記好具體的授粉時間。 授粉完成約15d后還需進行翻瓜曬瓜作業, 以確保西瓜的顏色和成熟度均勻一致。
針對山東地區西瓜常見病蟲害問題, 在防治時可采用百菌清、抗蚜威等藥劑噴灑。 在采收西瓜時,農戶應按照西瓜品種成熟時間特點以及授粉時間等數據信息合理確定采收時間, 在具備條件時應采用機械化采收方式,以提高采收效率。
4.2.2 多元復合蔬菜種植技術要點分析
根據山東地區的氣候條件、 土壤性質以及消費習慣,與西瓜復合種植的大白菜、甘藍以及萵苣等均應采用具有較好耐寒性能和耐抽薹的品種。 蔬菜應采用大棚種植方式。一般應在進入一月上旬后將大棚膜扣好,并做好育苗準備工作。 所有種子均應采用溫水浸種處理和催芽技術,且應在育苗時合理控制用種量。 甘藍、白菜以及萵苣的播種一般可選擇在2 月上旬進行,且應在播種后蓋好小拱棚。農戶應加強幼苗期管理,科學控制苗棚內的溫濕度參數,并適當采取增溫措施,以保證幼苗成活率。
在對甘藍、白菜以及萵苣苗定植時,應結合西瓜壟背寬度以及壟間距來確定其具體的行距和株距。 通常行距可在40cm 左右,且應合理調整甘藍、白菜以及萵苣的株距。通常定植時間為從春分到清明的時間段。農戶應在西瓜壟背上挖坑以及澆水, 且應在水滲下后定坨埋土。 澆水時, 應注意防止不同的蔬菜種類相互干擾,一般應采取各自澆水措施。 完成定植后,農戶要做好肥水管理工作。 農戶澆水時應根據天氣變化合理確定澆水時間,并對澆水量進行相應的調整。在谷㈥后由于西瓜以及甘藍、白菜萵苣均進入關鍵性生長期,因此需將水肥供給量適當加大。 而當西瓜和蔬菜進入生長盛期以及結球期后,則需要進行追肥,以滿足其生長需要。為避免西瓜以及間套作蔬菜發生病蟲害,農戶應以預防為主, 綜合應用生物防控技術以及噴灑藥劑等方式來提前進行防治處理, 以保證西瓜以及蔬菜的產量和品質。
采用優質高效的西瓜蔬菜多元復合型種植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擴大西瓜蔬菜生產規模,增加農業生產效益。 因此各地區地方以及農業技術部門應加強對農戶的引導,提供相關技術培訓,幫助農戶積極轉變傳統種植模式, 準確掌握西瓜蔬菜復合種植技術。同時,在該項技術推廣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試種工作,以確保西瓜蔬菜品種選擇合理,相關種植技術能夠適應本地區的實際情況, 從而保證西瓜蔬菜的產量和質量,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為實現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目標提供科學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