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鋒
按照中央農廣校《關于在全國農廣校體系開展向河南省夏邑縣農廣校學習活動的通知》文件要求,北京市農廣校組織全體教職工通過集中學習、交流探討、未來工作展望等形式,指導各分校積極組織學習,掀起了向河南省夏邑縣農廣校學習的熱潮。
一、學習借鑒工作經驗,增強農廣教育效果
河南省夏邑縣農廣校辦學特色鮮明,有較高規格的組織架構、比較健全的人才隊伍、完善的教育培訓、穩定的資金保障、豐富的培訓內容、靈活的培訓機制,并且立足實踐,緊抓鄉村振興主題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圍繞產業振興開展專業培訓,圍繞組織振興培養基層干部,圍繞文化振興弘揚主旋律,圍繞生態振興傳播環保意識。同時注重培訓與產業、教學和實用技術協同發力,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結合。總結出了鄉村人才“四步培養法”,延伸了致富帶頭人的成長渠道,激發了帶動發展產業的激情。夏邑縣農廣校的先進經驗給各區農廣校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提高工作發展思路,打造特色首都農業
通過學習和總結河南省夏邑縣農廣校的先進經驗,北京市農廣校在團結帶領各分校共同為京郊農村各類人才培養、農業產業發展引導、鄉村振興事業等作出積極貢獻和成就方面的基礎上,更要理清思路、深挖不足、彌補短板,成為京郊農民教育培訓的主陣地、主力軍。
一是加強基層調研力度。學校要加大深入農業農村一線調研力度,組織號召全市體系內人員深入基層農村開展實地調研,了解京郊三農現狀、產業發展、鄉村治理、農民實際需求等狀況,以解決“干什么”的問題,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精準施策、有的放矢。
二是加強體系建設。學校既要加強四級辦學體系建設,又要加強對外聯絡與合作,積極聯絡承接農民教育培訓、農業產業發展指導等,與其他省校定期交流,分享各自的教學經驗和管理模式,共同探討農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和問題解決方案,積極爭取各級領導的支持,加強京津冀一體化建設,以解決“干的大”的問題,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偉大事業的發展。
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師資隊伍目前存在一定的人員短缺和知識體系老化問題,需要采取引進各類人才、合作共享師資培養等多種措施予以解決,包括向一線“土專家”開放更廣泛的聘用渠道以及深度培養、轉型提高、完善下鄉授課補貼制度等。積極引導教師將教學經驗轉化為科研成果,倡導教師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以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做好科研、教學、培訓任務,打造一支教育、教學、教研上都有造詣的現代化師資隊伍,以解決“干得好”的問題。
四是深入扎根基層。學校要繼續加強實訓基地和農民田間學校建設,把基地和田間學校建到村里,建到農民專業合作社里,建到田間地頭,將培訓目標真正落在“最后一公里”,保證農民培訓走深走實。要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理事長等各類農業帶頭人的積極作用,只有扎根農村基層,急農民所急,才能把農廣事業發揚光大,以解決“干得久”的問題。
三、貫徹落實發展理念,樹立農廣公益品牌
學校進一步凝聚團結奮斗的正能量、振奮干事創業的精氣神,自覺向先進典型對標學習,推進學習和工作深度融合,建設一批符合首都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農廣數字兵”隊伍,促進北京農業創業者、新農人等能夠熟練應用手機“新農具”,開展直播“新農活”,獲取數據“新農資”,培養更多具備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優秀農業人才,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做好今后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思路辦法和具體舉措,樹立好農廣校公益品牌。
下一步,北京市農廣校將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理清思路、深挖不足、彌補短板,以此次學習“夏邑縣農廣校專題活動”為契機,扎實做好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開創北京市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新局面。
(作者單位:北京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