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仕云 鄧樂樂 荊浩 孫榮
“以前是人找貨,現在是貨找人。”天津金倉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光昭介紹道。2015年天津金倉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作為天津市首批“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企業,以農副產品倉儲配送為核心業務,依靠大數據和互聯網有效銜接都市農業的生產端和消費端,建立多層次的營銷網絡,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標準化,助力農民整合“產、供、銷”渠道,打通產業鏈,帶動農戶穩定增收。
聯農帶農 促農業發展升級
位于靜海區的前鄧村,種植皇冠梨已有20年歷史。世代相傳的手藝并沒有讓村民致富,由于采摘成熟期短、無存儲能力,讓全村八成農戶常常低價傾銷。
“我們協助前鄧村申請合作社,將納入合作社的農戶組織起來,通過邀請天津市農學院、市農委等單位的專家,對農戶種植過程中的關鍵節點進行培訓指導,引導農戶進行科學、綠色種植。農產品安全不是檢測出來的,是種植出來的。我們與前鄧村簽訂訂單協議,在給予相關補貼、高于市場50%的保底收購價等多種支持下,黃冠梨基地按照綠色食品認證標準進行種植,并已申請了綠色食品認證,這是天津市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綠色黃冠梨基地。”劉光昭介紹說。
2018年,劉光昭成立了天津金倉農副產品銷售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與天津市內200余家合作社簽訂協議,聘請專家圍繞作物生產開展選種、育苗、播種、收割等全周期培訓。公司采用“訂單種植”的模式,針對市場需求,與合作社或農戶簽訂收購訂單,引導合作社根據訂單標準化種植、采收,達到公司品控標準后出售,實現生產端與消費端對接,把消費者對優秀農產品的需求準確地傳遞給生產者,推動優質農產品銷售,促進農民增收,同時也建立起優質農產品的生產標準。
農產品田間倉冷鏈創新
農產品產業鏈中最難的當屬農產品上行的“最前一公里”,即田間倉,這與農民將農產品賣出好價格息息相關。公司在天津市內眾多基地建有田間倉,這些田間倉不光是通過溫度進行控制,而是根據不同農產品的保鮮要求調整倉庫的溫度、濕度、氣體濃度,建立監控追溯系統,確保全程各項參數控制在適宜范圍內,從而延長蔬菜、水果、肉類的貯藏期,提高貯藏效果。
為解決農產品產業鏈上的加工、運輸問題,金倉以電商平臺為依托對相關運營模式進行探索,通過自建物流系統解決運輸難的問題,打造京津冀30公里全覆蓋布局。不斷完善流通網絡,在天津市內布局三級物流倉配中心,開發農產品物流專線,建設農產品冷鏈運輸系統。三級倉分別為整合各地保鮮庫資源,進行初級分揀和預冷的田間倉;統一標準、保障全年供應不間斷的儲存倉;整合信息、分揀、配送功能的運營倉。目前,公司已在天津市范圍內布局4個運營倉和儲備倉,面積約2萬余平方米,擁有專業的運輸配送車輛103輛,在滿足天津市范圍內的物流及配送需求的同時,有效降低農產品運輸成本與損耗,提升農產品價格競爭力。
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創新
為了把大數據轉化為生產力,解決農戶分散,物流“小、散、亂”問題,金倉整合數字化資源,搭建了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全程監控農產品生產、采收、銷售等數據,通過平臺減少多層中間商加價,讓消費者以更少的價格獲得更新鮮的農產品。同時,跟蹤農產品市場動態變化,整合資源調撥配送,推動共享物流,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此外,金倉還建立了農產品追蹤體系,保證農產品出品的綠色安全,以數字信息指導生產,服務農產品出村進城,實現市場需求端與生產端的有機銜接。
在用戶群體劃分方面,金倉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建立了不同的線上營銷平臺,比如B2B 平臺主要針對B端團餐客戶,“金倉公社”主要面向個人用戶的微信小程序商城、多用戶平臺,主要服務于合作社成員及農戶,為用戶提供銷售平臺,還能將相關信息轉鏈到淘寶、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基于線上數據優勢,金倉在天津市范圍內布局60余家3.5公里內自提和配送全覆蓋的社區直營店,構建“互聯網+農產品供應+冷鏈配送”新型運作模式,為農產品出村進城提供更加廣闊的銷售平臺,并著力推廣網絡直播、直播帶貨、短視頻等新模式,促進農產品網上直銷、時令預訂、網訂店取等業務。
市域農產品品牌化建設
金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品牌建設,打造了“吉美格”品牌,用于推廣天津本地的優質農產品。在“吉美格”品牌農副產品推廣過程中,金倉樹立嚴格的品控標準,將天津市分散的優質農產品納入到“吉美格”品牌中,將粗加工的農產品精細分類,不斷開發更易被市場接受的農產品,在幫助農戶建立起“可銷售的產品渠道”的同時,也確保廣大消費者享有“可保證的品質”。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吉美格”品牌在天津市場得到了廣泛認可,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消費群體。“吉美格”品牌于2019年被認定為天津市知名農產品品牌,于2020年被天津市農委認定為國內農產品知名品牌。
規模化聯采解決滯銷問題
天津市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耕種資源,每年農作物產出量大,但也面臨著嚴重的滯銷問題。為了最大程度地消化農產品,解決滯銷問題,金倉攜手天津市食品集團、天津家樂超市、天津勸寶集團等市內知名商超或企業,針對市內農產品進行聯合采購,從各大基地直接裝車,直接配送到各大商超倉庫或市內倉儲,不僅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還保障了蔬菜產品的價優與新鮮。同時,通過規模化采購,多渠道多平臺配合銷售,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銷售,避免出現滯銷。
強化技能培訓助力人才振興
金倉與多所高校院所合作,聘請各類專家到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積極參加區農委舉辦的各類技術培訓,幫助農戶成長為高素質農民,累計舉辦技術培訓班150余次,實地指導100余次,培訓2萬余人次,帶動農戶1.2萬余人實現增收。公司參與天津市第六屆農民創新創業技能大賽榮獲二等獎,并入選典型案例。劉光昭2020年被聘為天津市靜海區第二屆委員會應用型智庫成員,2021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天津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2021年當選為靜海區人大代表,2021年被評為第五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職工董美嬌2022年被評選為天津市第一批農民就業創業“鄉土人才”導師。
金倉依托平臺連接了近200余家農產品生產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產業上游力量,提升產品質量。同時,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模式,不僅拓寬了農產品的銷路,讓農戶不用再為沒有銷路而煩惱,而且統一的品牌帶來的產品品牌溢價,還幫助農戶對市場需求有了更好的認知,充分調動農戶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種植的積極性,激發其內生動力。
“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長期堅持。下一步,金倉將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持續打造農產品全產業鏈條,不斷優化及升級“吉美格”品牌和電商平臺,全面打通生產端、流通端和銷售端,構建產業核心競爭力。
(作者單位:1.天津市農廣校靜海區分校;2.中央農廣校;3.天津市靜海區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