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梅 李有剛 馮敬鴻
摘?要:濟泰一體化背景下,高校科教融合在經濟和技術深度融合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為濟泰一體化提供有力支撐。高校通過與濟泰企業的合作,可以了解行業需求、掌握最新的技術和發展趨勢,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使教育內容更加貼合實際,培養出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以滿足濟泰一體化發展的人才需求。
關鍵詞:濟泰一體化;科教融合;省會經濟圈
The?Significance?and?Path?of?the?Integration?of?Science?and?Education?in
Universities?under?the?Background?of?"JinanTai'an"?Integration
Sun?Qingmei1?Li?Yougang1?Feng?Jinghong2
1.School?of?Marxism,Shandong?First?Medical?University?ShandongJinan?250117;
2.Marxism?College?of?Mount?Taishan?University?ShandongTai'an?271000
Abstract:In?the?context?of?the?integration?of?JinanTai'an,the?integration?of?science?and?education?in?universities?is?of?great?significance?in?the?deep?integration?of?economy?and?technology.It?can?promote?the?close?integration?of?industry,academia,and?research,strengthen?the?transform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optimize?talent?cultivation?models,and?provide?strong?support?for?the?integration?of?JinanTai'an.Through?cooperation?with?Jitai?enterprises,universities?can?understand?industry?needs,master?the?latest?technologies?and?development?trends,adjust?talent?training?plans,make?educational?content?more?practical,and?cultivate?applied?talents?with?practical?ability?and?innovative?awareness?to?meet?the?talent?needs?of?Jitai's?integrated?development.
Keywords:"JinanTai'an"?Integration;Integration?of?Science?and?Education;Provincial?Capital?Economic?Circle
山東省濟南市和泰安市兩地相鄰,交通便捷,經濟互補性強,歷史、文化、旅游等方面有著密切關系與淵源,具有打造濟泰一體化的天然條件及優勢。2020年8月,濟南市和泰安市共同推進一體化發展戰略,簽訂《濟南市人民政府泰安市人民政府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濟泰一體化將加快推進“633”工程,包括6條通道建設、3大產業對接、3大區域協作等[1]。濟泰一體化的目標是促進兩市的經濟發展,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綠色發展。濟泰一體化背景下,高校科教融合可以作為濟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動力。
高校科教資源豐富,具有人才、科研、技術等方面的優勢,而濟泰經濟需要創新、發展和轉型。因此,將高校科教與濟泰經濟發展相結合,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互補和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的增長和提升。
一、濟泰一體化背景下高校科教融合的重要意義
(一)高校科教融合可以為濟泰企業發展創新提供支持
山東省是一個高等教育相對發達的經濟大省,濟泰兩地高校眾多,人才濟濟。在山東省科技融合政策的引領下,山東省高校長期以來普遍重視與企業、科研院所的合作創新關系,具備人才、資源相互交流的工作基礎。濟泰企業與高校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可以為企業吸引到高水平的人才,特別是引進那些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這些人才通常具有雄厚的學術背景和先進的專業知識,并且在與同類企業多年的合作中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他們可以為濟泰企業注入新的思維、技術和管理理念。通過與高校的交流與合作,濟泰企業可以獲取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和行業趨勢信息,了解最新的技術和管理方法。這有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保持活力并持續進行創新。高水平人才還可以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咨詢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改進流程,并提供戰略規劃和發展方向上的建議。他們的參與不僅可以推動企業的創新和發展,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從而鞏固企業的市場地位。濟泰企業與高校合作也有利于建立企業與學術界之間的緊密聯系和合作機制。通過開展聯合研究項目、共享實驗室設施、師資培訓等形式的合作,可以促進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互動與交流,加強雙方的合作與共同發展。總之,濟泰企業主動與高校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對企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企業獲得新的思維、技術和管理理念,推動創新和發展,提高競爭力,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二)高校科教融合可以為高校實現育人目標提供便利
培養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人才是高校育人的一個重要目標[2]。高校作為創新資源和培養機制的重要源頭,擁有豐富的科研成果和創新能力。高校與濟泰企業的合作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創新平臺,促進他們的創新能力的發展。高校通過與濟泰企業合作進行科研項目或創新項目,可以為學生提供實際問題解決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這種實踐鍛煉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培養了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高校與濟泰企業的合作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創業平臺和就業資源。高校可以與企業共同設立創新實驗室、科技孵化基地等,為學生提供實踐和就業的支持和指導,有助于學生了解和把握市場需求,培養市場意識和商業思維。高校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有利于學生接觸到企業市場環境、產品開發、運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創業和就業需求。總之,高校科教融合為高校實現育人目標提供了便利[3],當高校培養出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人才,將為濟泰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推動濟泰經濟進一步發展。
(三)高校科教融合可以促進省會經濟圈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
高校在科研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科技成果和技術專利,但由于缺乏實際應用和產業化的途徑,很多成果無法充分發揮其價值,科研成果轉化率低成為我省高校的通病。通過與濟泰企業的合作,高校可以將這些科技成果進行技術轉讓并探索其產業化途徑,以促進實際生產和經濟發展。高校將科技成果交付給濟泰企業可以通過合作協議、專利許可、技術分享等方式實現;高校隨時提供技術咨詢和技術支持,幫助濟泰企業應用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通過高校專家的指導和技術團隊的支持,濟泰企業可以了解和掌握科技成果的具體應用方式和操作方法,解決技術難題,推動技術的落地和應用。高校還可以為濟泰企業提供培訓和人才支持,幫助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和競爭力。通過與高校的合作,企業可以培養和引進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才,提升企業技術團隊的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高校與濟泰企業的合作還可以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高校與濟泰企業共同組建科技型企業或研發中心,探索科技成果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推動產業鏈的延伸和完善。這種產學研結合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動科技成果向市場化、產業化的轉化。
(四)高校科教融合可以促進濟泰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當前形勢下,濟泰經濟創新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方向轉變。產學研合作是高校科教融合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高校可以與濟泰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針對具體的產業需求進行研究和創新,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或新工藝。高校要積極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大膽走出校門,主動與企業掛鉤,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升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競爭力。尤其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通過開展跨學科的合作研究,高校可以為濟泰企業提供關于新興產業發展趨勢、市場分析、政策指導等方面的支持,幫助企業把握機遇,進行產業布局和戰略規劃。而且,高校科教融合有利于濟泰企業向高技術產業轉型升級,高校的科技創新平臺和實驗室可以為企業提供先進的研發設備和技術支持,促進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高校還可以參與制定和完善相關產業政策、標準和規范,為政府部門提供有利于濟泰企業發展的專業意見和建議,參與產業政策的制定和評估,促進濟泰經濟在高技術產業領域的發展,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二、濟泰一體化背景下高校科教融合的路徑建議
(一)濟泰企業主動參與科教融合的路徑建議
濟泰企業主動參與科教融合,可以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企業主動與高校、科研機構等教育科研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展科技研發和創新項目。通過與教育機構的合作,企業可以獲取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信息,促進企業的創新發展。二是技術轉移和引進人才。企業主動積極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引進人才并進行技術轉移。通過引進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和人才,企業可以快速獲取先進的技術和人才資源,推動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三是建立研發中心和實驗室。企業主動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和實驗室,開展科研和創新活動。通過建立研發中心和實驗室,企業獲得集聚科研和創新人才的主動權,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四是加強教育培訓。企業主動支持教育培訓,派出員工并提供資金、設備和技術等資源,幫助濟泰高校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能力。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與濟泰高校合作開展培訓項目,培養和引進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五是主動參與科技政策制定和科研項目評審。企業主動參與,為政府和科研機構提供意見和建議,推動科技創新政策的制定和科研項目的優化。
(二)濟泰高校主動參與科教融合和路徑建議
濟泰高校主動參與科教融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科教融合平臺。濟泰高校利用其在省會經濟圈的地位和優勢,主動與企業合作建立科教融合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通過科教融合平臺,高校可以將科研成果應用于實際生產和創新活動中,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結合。二是主動開展科研項目合作。高校應主動聯系企業,走進企業,調查和了解企業所需,然后與企業合作開展科研項目,共同解決實際問題和推動技術創新。主動與企業的合作,高校可以獲取到實際問題的需求和反饋,使科研成果更貼近市場需求,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三是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為了培育企業需要的各類人才,濟泰高校應主動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通過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組織創業競賽和創業實踐等方式,幫助濟泰大學生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創業和科技創新提供支持。四是主動轉化科研成果。眾所周知,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許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閣。濟泰高校應汲取這一教訓,主動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濟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省科技廳建設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也可以建設自己的成果轉化中心,提供專業的技術轉移服務,幫助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銜接。五是加強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濟泰高校應主動引進具有產業經驗和科研能力的人才做教師。通過引進產業界的專業人才,提高教學和科研的實踐性,使教育更貼近實際需求,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大學生。
(三)濟泰高校和企業融入省會經濟圈的路徑建議
以濟南—泰安為主要內容的省會經濟圈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高校和企業無疑是省會經濟圈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于濟泰高校而言,需要進一步明確與省會經濟圈內各區域的合作方向,建立合作機制,制定相關規劃和計劃。濟泰高校應積極參與省會經濟圈內的重大經濟活動,通過商品展銷會、人才交流會等促進信息和人才交流,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實現技術轉移,推動區域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濟泰高校要明確自身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定位和職責,積極融入省會經濟圈,融入全省經濟大循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社會認可度,為濟泰經濟發展輸送高素質人才;通過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機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推動自主創新,積極參與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和公益事業,為省會經濟圈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對濟泰企業而言,依托高校院所積極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省會經濟圈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圍繞主導產業,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提升企業在相關領域和相關區域的核心競爭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為企業融入全省經濟大循環提供支撐;充分利用省會人才圈,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加入企業,建立完善的企業人才培養機制;積極與相關企業、高校、研究機構合作,共同開展技術創新、實現互利共贏,打造省會科研圈、技術圈;充分利用政府扶持政策及資金,主動聯系省市科技主管部門尋求幫助支持,促進企業發展壯大。
總之,濟泰一體化背景下高校科教融合服務濟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充分發揮高校科教資源的優勢,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可以實現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推動濟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付敬東.推進濟泰一體化戰略的價值取向及路徑選擇[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21(03):9296.
[2]湯泰,呂沐瑤,趙考全.應用型本科高校產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產業創新研究,2023(19):196198.
[3]王濤,丁若浩.數字教育賦能教書育人效力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3(Z2):6366.
基金項目: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軟科學項目):我省進一步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改革研究,課題編號:2023RZB01009;泰安市科技創新發展項目(政策引導類):濟泰一體化背景下高校科教融合服務泰安經濟發展研究,課題編號:2021ZC472;泰安市科技發展計劃(引導計劃)項目:文化創意技術創新與文化產業動能轉換雙輪驅動發展研究,課題編號:2018ZC0274
作者簡介:孫慶梅(1974—?),女,山東濟寧人,博士,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李有剛(1974—?),男,山東濟寧人,博士,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馮敬鴻(1975—?),男,山東濟寧人,博士,泰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