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亞歷克斯·卡茨是一位獨特的藝術家,研究卡茨平面化繪畫風格的意義是分析卡茨畫面形式因素的一種方式,總結其平面化語言色彩的藝術理念內涵,研究其平面化語言帶來的現實價值,可補充國內關于平面化語言和亞歷克斯·卡茨的研究資料。本文系統研究了亞歷克斯·卡茨的一些重要代表作品的色彩,發現平面化語言是一個社會發展進程的產物,是一個時代的藝術饋贈,同時這也是一種當今繪畫文化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亞歷克斯·卡茨;平面化語言;色彩
作為美國當代聲譽極高的繪畫大師之一,亞歷克斯·卡茨在西方藝術界影響深刻。亞歷克斯·卡茨以他獨具特色的人物畫和風景畫聞名于世。卡茨的人物畫素材主要來源于家人和朋友,其中,妻子艾達長時間的陪伴與鼓勵,是卡茨探索人物畫的動力之一。他親身經歷了立體主義、野獸派、抽象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和極簡主義等美國前衛藝術的發展。在時代背景下,他創造了自己的繪畫風格。繪畫語言是展現藝術魅力的一種方式,能使藝術品展現自身的生命力。卡茨在呈現繪畫語言方面有一定的特點,他的筆觸明快而迅捷,背后隱藏著高度可控的熱情和夸張有力的色塊。同時,他的作品蘊含豐富的藝術靈感、獨特的創作思維以及繪畫精髓。他擅長向觀眾傳達藝術的內涵,通過巨大的畫幅拉近與觀者的距離。在人物畫方面,他總能準確捕捉某個瞬間,同時還能輕松捕捉多個維度的細節,這或許解釋了為何這種藝術體驗能夠成為人們熱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平面化語言概念
隨著野獸主義的出現,繪畫逐漸從敘事內容的“文學性”中脫離出來,轉向對純粹視覺經驗的表現。藝術家們實現了自身語言上的獨立。在飛速發展的現代,油畫已經逐漸從再現性的三維空間和情節敘事中脫離出來轉向對自身藝術語言的關注,犧牲空間透視使三維造型變形以適應畫面本身的平面視覺構成,凸顯了色彩和線條的作用,取代了傳統的光影和明暗法則。在視覺效果方面,通過平面化的表達,客觀物象從三維立體轉變為二維平面。相比之下,使用三維方式,畫面更為豐富,而二維則更為簡化,使畫面失去了空間感。就審美來說,平面化呈現了一種具有裝飾感的效果,給觀賞者帶來了流暢輕松的視覺感受。藝術家在創作時通過對畫面造型元素的排列組合,營造出呈現平面結構特點的視覺效果。基于現在的繪畫顏色語言,油畫作品可以進行許多大膽的探索,如注重顏色平面化與顏色立體化之間微妙的色彩調和,注重畫面二維化顏色處理。平面化語言將繪畫物體色彩進行解構后又重構,各個部分色彩進行巧妙的組合搭配,最終才可以創造另一種色彩和諧的整體畫面,讓觀者可以直接從一幅畫中體會平面化語言的無窮奧妙以及更多深層色彩的內涵。
(二)平面化語言發展現狀
如今,隨著信息媒體技術的迅速興起,新的藝術理念在大眾生活、生產消費和機器復制的環境中誕生,藝術發展的方向比以往更加深刻地受到文化、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影響,當代的繪畫用平面化語言以及運用新穎獨特的視覺色彩和認知方法呈現內心試圖表達的畫面,符合當代人們快節奏的審美要求和主流美學傾向,從而有助于打造更加直接的畫面效果以及令大眾耳目一新的藝術視覺感官體驗,進而有助于更好地在作品內容意義上去進行更加有意識性的抽象表達,再現傳統繪畫文化理念下對色彩構成的基本認知原則。當代藝術家經過了自我完善過程與創新發展,現已形成了多種兼收并蓄的繪畫語言。大部分應用平面化表現語言來構成的繪畫形式在世界藝術繪畫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追求一種平面化的繪畫藝術語言風格的新傾向也逐漸開始被人們接受。平面化的藝術語言已逐漸發展成為當代繪畫藝術風格的一種。
(一)色彩的簡化
流行元素會影響畫家的風格或者繪畫語言的運用。正如亞歷克斯·卡茨一樣受到當時的抽象主義影響,但他卻不想跟隨大流,而是開創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運用了較為具象的造型方法和抽象主義中的平涂色塊。他獨特的繪畫風格在當時的美國畫壇成為一種前衛的新潮風格。亞歷克斯·卡茨的作品中不管是人物面部和配飾的表現,還是背景的處理都是運用大色塊平涂來表現,主觀地簡化了很多顏色細節的變化,對畫面進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煉。再加上他的作品都是大尺寸的畫作,這就使得他簡化后的平面感更加突出。
這種色彩上的簡化在卡茨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在《Good Morning》(圖1)中的人物和背景的處理就極具代表性。畫面中的人物和木筏的形象十分精簡,外形輪廓明晰,其中人物的膚色和船的顏色用了色相非常接近的幾個肉色平涂來表現整體的關系,亮部與暗部之間沒有太多的過渡,并且減少了色彩細微復雜的變化,色塊之間采用了互補色,背景則是用一個明度和純度較高的藍色來與畫面主體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簡單的平涂色塊使得這幅畫看起來很簡潔,具有很強的觀賞性。這些大面積的平涂色塊,鮮艷的顏色,構成了亞歷克斯·卡茨極具個人特色的繪畫風格。簡化后的色彩幾乎遍布在的每一幅畫面當中,大面積的平涂色運用,僅是把顏色和造型組合在一起,呈現純粹的形與色。無論是背景呈現的平整化處理還是將人物的立體感弱化,這些外表變化實質上都是在表現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
(二)色彩中的高飽和度
卡茨的作品中運用了許多飽和度較高的顏色、亮度較高的顏色和一些色相較深的顏色穿插在畫面當中,這些高飽和的色彩在表現明暗關系、主體物與背景、人物與服飾等都使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同時也更能突出畫面的重心,使他的作品具有更直接的視覺沖擊力。
卡茨采用縮減色階差距、突出冷暖對比的手法達到畫面的和諧,同時也會用簡單的背景襯托真實人物的立體感,以達到用少量的色塊賦予畫面更多的意義的目的。卡茨的作品中帶有明顯的個人色彩,畫面中的顏色醒目而飽和,畫面中人物的膚色和服飾都是大面積的色塊,體積和光影用適當的重色去刻畫,讓觀者體會新穎有活力的畫面,同時感受節奏感與韻律感。例如在《The Red Smile》(圖2)這幅作品當中,卡茨描繪的是他的妻子艾達。畫面中極具感染力的笑容和奪目的紅唇,幾組簡單的明暗色彩的對比把人物充滿歡樂的眼神表現得淋漓盡致。艾達棕褐色的頭發,白色的上衣色彩的明度較低與純度和明度較高紅色的背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都匯聚成了一幅鮮活靈動的畫面。這幅作品的色彩配比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把人的視覺中心都放在了主體人物上,是一幅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藝術作品。

色彩的表現是依據其主題內容,以色彩的高飽和度突出主題、強化視覺概念、升華視覺主題等為色彩基本原則,藝術家應充分挖掘各種色彩元素的藝術個性色彩表現,突破傳統色彩表現方式的疆界、打破視覺傳統色彩固有的觀念,取得用代表自身個性的色彩來征服整個視覺畫面乃至觀者心靈。但事實上無論這是傳統寫實油畫形式還是其他繪畫語言,都是經過了藝術家們長時間的深入思考觀察與反復推敲斟酌后最終被呈現在一幅幅作品當中,每一幅作品的人物表情和物品表面各種顏色的深淺搭配、色塊比例的變化大小等安排方法都無時無刻地要求油畫藝術家從其原有的視角中跳出來,站在全新的視角構思每一處細節,再結合油畫自身藝術的表達理解特點和藝術審美的趨向,對油畫物體中的固有色進行的大膽創造,充分凸顯創作中色彩所原有的藝術趣味。色彩與其他色彩之間的和諧配合也會產生某種節奏韻律和審美趣味,創作的全過程也都變得更加地浪漫和生動,平面化語言中的色彩的飽和度,能夠極大增強整個油畫藝術的色彩裝飾性,也會讓藝術家自身的審美表現力增強,是一種畫家自身的審美生活情趣和畫家獨特的審美創作手法。
(三)色彩中的裝飾性
平面化的油畫在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有極大的價值,其拓寬了繪畫的審美趣味,讓藝術更具裝飾性,而藝術家也順應時代的發展,在裝飾性上發揮創造的才能,為新時期注入新鮮的藝術活力。卡茨認為“所有成功的畫家都是優秀的裝飾家”。在作品《Blue Umbrella》(圖3)中,卡茨的妻子艾達在雨中持著一把藍色的雨傘,她的臉色和背景幾乎相同,頭巾上紅白相間的花紋顯得雜而不亂,在簡潔的背景當中恰到好處,同時也增加了畫面中的裝飾性,下落的雨滴均勻地分布在畫布上,色彩上與背景相融合但與藍色的傘和深色大衣形成對比,在交代環境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而背景當中兩條深色橫線瞬間呈現了作品的空間感,更體現了這兩條橫線出現得恰到好處。盡管背景的對比度不高,但是通過將背景作平面化處理,與大自然的距離被拉近,同時也能夠展現雨天朦朧的景象。從中可以看出卡茨在背景平面化處理方面的能力,這種裝飾意味油然而生。
在油畫平面化的視覺呈現與西方傳統繪畫追求造型比例等元素的準確性存在本質上的不同。卡茨的作品呈現平面化藝術語言,說明他抓住了當代藝術發展的潮流,對平面化繪畫認可、學習加以創新,運用到自己的畫面上,豐富了畫面的美感,增加了畫面當中的裝飾性。卡茨對藝術保持積極探索的心態,深刻地揭示了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展示出藝術家對于畫面的更多理解與思考。

亞歷克斯·卡茨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將抽象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繪畫特點巧妙地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的人物形象既具有具象性,又與傳統油畫的寫實風格大不相同,呈現更簡化、更亮麗、更具裝飾性的特點,同時在抽象和寫實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他的作品不僅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還引發了觀者無盡的思考和想象。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得到了藝術界的高度認可,同時卡茨對眾多的年輕藝術家有巨大的影響力。使用平面化后的色彩語言所呈現的畫面與客觀現實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但它能更加直觀、清晰地體現藝術家內心深處的所思所想,是表現藝術家內心私人空間情感比較直接的一種方式,這也使得其創作在色彩表現力上有其獨特的優勢。平面化語言的色彩經過藝術家的仔細斟酌,能使畫面的色彩搭配協調與色彩內在融合統一。
平面化語言創作的美術作品能夠跨越各個空間、時間,帶給世界一些新時代的新感受,其色彩也往往體現了這個時代下人們對生活藝術、對生命美的無限追求。平面化繪畫色彩語言創作下的油畫中蘊含極為豐富的文化情感與動人的精神內涵,值得深入探究。
作者簡介
范雨薇,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