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麗
摘 要:貴州省是我國農業大省,其中蜂糖李種植一直都是支柱產業。蜂糖李外表呈現出青色,果肉多而果核小,味道甘甜類似于蜂蜜,食用價值較高,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但是在蜂糖李種植過程中,各種各樣的病蟲害嚴重威脅著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尤以褐腐病為重。本文將結合實際詳細探討羅甸縣蜂糖李的基本種植情況、褐腐病的發生癥狀、發病規律以及相關防治技術。
關鍵詞:蜂糖李;褐腐病;防治技術
貴州省羅甸縣的蜂糖李種植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蜂糖李在種植時會遭遇諸多問題,褐腐病是其中影響較大的一種常見病,如果不及時進行防治,將會對整個羅甸縣的蜂糖李種植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種植戶應采取科學、合理的種植以及防治技術,將經濟損失降至最低。
1羅甸縣蜂糖李的基本種植情況
羅甸縣位于貴州省南部地區,屬亞熱帶濕潤型氣候,全年日照時數1300~1500小時,年輻射量3768~4312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溫度19.5℃,年總積溫6000℃以上;無霜期300~340天,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蜂糖李比較適合在此環境中生長,因此羅甸縣已經將其作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型產業進行發展。自2016年以來,羅甸縣的蜂糖李種植總面積已經超過一萬五千畝。在2021年,羅甸縣的蜂糖李總產量超過四千三百噸,平均成交單價為每千克三十元以上,總產值接近九千萬元,為超過三千戶農民帶來經濟收入。為了促進羅甸縣蜂糖李種植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使其能夠成為產業結構轉型的中堅力量,政府相關部門應不斷改善種植栽培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1]。
2蜂糖李褐腐病的發生癥狀以及發病規律
2.1褐腐病的病原體與感染
半知菌類真菌是引發蜂糖李褐腐病的主要病原體,也叫作果生核盤菌。分生孢子的梗部較短,該病菌的主要特征是不會分枝。與此同時,分生孢子在串生作用的影響下,在合適的自然條件下繁殖速度較快。而已經潰爛的樹上或者落在地上的漿果會成為菌絲體過冬的理想場所,并且潛伏到第二年的春季大量繁殖。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種植戶需要及時進行處理,將僵果深埋。若僵果未得到徹底解決,在二次出土后仍然會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并且害蟲、暴風、下雨會加速其傳播速度,進而導致蜂糖李種植園大規模暴發褐腐病。分生孢子會從果實的傷口處侵入,并在其體內快速繁殖,分泌出果膠酶,從而進一步大量生成菌絲體。在適宜溫度的加持下,感染褐腐病的果實表面會迅速產生分生孢子,并且存在二次感染的可能性,該病菌最適合的生長發育溫度為20~27℃。
2.2發生癥狀
蜂糖李在感染褐腐病后,花朵、葉子、樹枝以及果實均是受害部位。在多雨天氣下,蜂糖李在感染褐腐病過程中,病變部位呈現出褐色,因而得名,花瓣開始變軟且腐爛,表面生成一層灰色的霉菌,花瓣在干枯而死后不易凋落。蜂糖李葉子在感染褐腐病后,原本綠色的葉子會變成褐色,樹枝在感染后會出現圓形的潰瘍灰褐色斑點,并且伴隨膠質外流現象,如果氣候潮濕嚴重,也可能會產生灰色的霉菌。樹枝在感染七天后,上部樹梢就會大量干枯而死。蜂糖李果實在成熟初期至成熟后期,都會受到褐腐病的嚴重影響。通常情況下,果實在成熟期感染褐腐病的危害遠大于生長期,隨著發病時間的不斷延長,圓形褐色病斑會逐漸蔓延到果實的所有部位,直至其腐爛死亡[2]。
2.3發病規律
在貴州省,春季恰好是多雨、多風時節,這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大面積傳播。在此背景下,褐腐病菌會從蜂糖李果實的傷口侵入到內部,進而形成褐腐病。等到果實開花季節,由于濕度大、多雨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出現花朵腐爛的問題,這在客觀上加快了褐腐病菌的傳播速度。在果實成熟期來臨后,由于天氣炎熱、多雨、大霧等原因,果實會大面積發生腐爛。隨著褐腐病感染范圍的擴大,蜂糖李樹的長勢會劇烈減弱,如果種植的果園管理工作不到位,缺少合理的定期修剪計劃,褐腐病感染低洼地勢果園的概率急劇增大。除此之外,褐腐病在感染蜂糖李果實過程中,表面呈現出褐色的病菌斑,如果處于適合其繁殖的環境下,就會進行大面積傳播,從而導致整個果園的蜂糖李變成僵果。
3蜂糖李褐腐病的防治技術
3.1科學選種
在選擇蜂糖李種子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本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已經脫毒的蜂糖李品種,形狀良好,沒有攜帶病菌。在栽培過程中,果園內的果樹不適合混在一起種植,選擇的品種需要具備皮質厚、果實組織堅硬的特點。例如,鎮寧蜂糖李就是理想的選擇,該品種屬于貴州省鎮寧縣的特產,具有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該品種蜂糖李的果肉飽滿、果形扁圓、果頂較平,可食用率高,且抗病蟲害能力較強,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3]。
3.2及時清理果園
在預防蜂糖李褐腐病的過程中,清理果園是成本最為低廉的方式之一。其主要分為以下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冬季剪枝,在冬季來臨之時,應對蜂糖李樹的枝葉進行適當修剪,這樣做不僅可以起到保持樹形的作用,還能根據其實際生長狀況來除去染病的樹枝,將病蟲害威脅扼殺于萌芽之中。蜂糖李樹屬于落葉型樹類,因此在冬季,樹葉以及枝條會大量脫落。在第一階段修剪工作結束后,種植戶要及時收集蜂糖李園內的雜草、落葉以及枝條,并對其進行集中焚燒處理,以消滅病蟲害威脅,確保蜂糖李果實能夠茁壯成長。第二階段則是利用干草誘殺害蟲。在進入冬季之后,由于氣溫較低,絕大多數攜帶病菌的害蟲會從溫度較低的蜂糖李樹干上轉移到溫暖的泥土或者干草中過冬,種植人員可以根據害蟲這一生活習性進行人為干預,將干草團捆綁在一起,并將其平鋪在蜂糖李樹下面,害蟲就會被干草團所吸引從蜂糖李樹干上爬下來。等到春季來臨,氣溫逐漸升高,種植人員立即將干草團轉移至特定位置進行無害化焚燒處理。通過上述操作,能夠有效規避越冬性攜帶病菌害蟲的威脅,避免蜂糖李樹被害蟲啃食而造成褐腐病感染。在冬季來臨之時,部分越冬害蟲會潛伏于樹冠下的土壤之中,如果不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可能會對蜂糖李產量造成嚴重影響。為了消滅越冬性害蟲,種植人員可以對樹盤進行適度深挖。其具體操作如下:趁著土壤并未完全凍結之前,將樹盤翻轉過來,使得藏匿于土壤中的害蟲無處遁形,最終被天敵殺死或者因天氣寒冷而凍死。除此之外,如果發現蜂糖李樹干上存在翹皮、粗皮以及樹瘤等情況,需要立即進行處理。為了清除上述害蟲,種植人員應使用工具刮掉樹干表面的粗皮與樹瘤,以消除病蟲害的感染源頭。在修剪樹枝完畢后,可以在枝芽處涂抹一定量的石硫合劑,并保持果園內部的光照充足,通風狀態良好。通過合適的清園工作,攜帶褐腐病菌的害蟲會失去藏身之所,從源頭處切斷感染路徑。
3.3定植與密植
種植人員需要提前在果園內選擇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區域,之后根據土壤的肥力條件來制定合理的挖坑方案,如果土壤的土質情況較好,挖坑時可以不施加底肥,在栽培后施加在樹盤周圍。使用發酵完成的農家有機肥,例如豬、牛、雞、鴨、鵝糞等,每個坑內施加五千克肥料,并且在其中加入適量的土壤后攪拌均勻,切忌在施肥過程中直接接觸蜂糖李樹苗,避免幼苗被化肥燒死。在樹苗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及時修剪過長的根部以及傷口部位,這樣做才能夠加快生根速度。為了實現上述目標,確保蜂糖李樹苗的成活率,可以使用生根藥劑和六百倍無硫多菌靈溶劑,再添加適量的清水以及黃土,混合配置成泥漿。將樹苗的根部浸泡在泥漿中,并且在定植坑中固定好,之后在嫁接口下方填土,將水坑圍起來,每株樹苗澆水十千克左右,等到水分吸收完畢后再添加十厘米厚的精細土壤,最后使用保鮮膜將樹盤覆蓋住。如果天氣炎熱,且濕度較低,苗木保水工作必不可少,可以起到提升其成活概率的作用。在定植完畢后,種植人員需要進行合理密植,每平方千米栽植四十二株蜂糖李樹苗,規格為邊長四米的正方形[4]。
3.4選地與整地
要想將蜂糖李樹感染褐腐病的隱患降至最低,科學的選地與整地工作必不可少。蜂糖李適合在海拔四百至一千四百米內種植,蜂糖李樹屬于淺根性果樹,根部主要在二十至四十厘米深的土層之中。通常情況而言,根部的分布范圍要比樹冠大兩倍,因此在挑選果園時,應以光照充足、坡度較小、交通條件良好、水源充足、土層厚度足夠、土壤通氣性好為基本原則。酸堿度以及有效土層應適中,并且邀請專業部門對外部環境進行實地檢測,應符合綠色、無污染的可持續性環保理念。
在土地整治過程中,土地開發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建設果園的基礎上,運輸路線規劃、水源、電線、建房地點等因素也需要著重考量。為了便于管理,種植戶應仔細劃分好各個區域。在劃分區域的過程中,應避免土壤肥力的流失,只有保障蜂糖李樹苗的茁壯生長,提高其免疫力,才能夠將感染褐腐病的概率降至最低。種植戶在蜂糖李種植園內部開展整地、移栽、播種工作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及時對蜂糖李種植園內部的雜草、灌木以及枯樹枝進行清理,避免為攜帶病菌的害蟲留下可以隱匿的場所,降低病蟲害威脅;二是及時將蜂糖李種植園土壤深翻適宜的深度,之后碾碎結塊的大塊泥土,以確保土壤內部空氣流通順暢,避免蜂糖李樹種子在生長過程中因缺氧而發生枯萎;三是在整地完畢后把土壤晾曬在陽光下,可以根據當地實際的天氣情況以及土壤濕度靈活調整晾曬時間;四是在蜂糖李種植園土壤條件能夠確保移栽存活率后,立即開展挖坑工作,在進行移栽之前需要施加坑底肥,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是有機肥料或者農家肥料。剪掉部分枯萎的側枝后將其丟棄在園外,避免健康的蜂糖李樹被病株傳染疾病,還有助于蜂糖李獲取養分,保障其產量和品質。春季最適宜的耕種方式是潛耕,且在蜂糖李樹苗萌芽之前進行,最遲不能晚于四月中旬。在蜂糖李種植園中進行潛耕可以起到防治越冬病蟲害以及緩解春季病蟲害的作用,還能疏松土壤,清除影響蜂糖李生長發育的雜草,避免過多的雜草與其爭奪養分。
3.5綜合防治
蜂糖李褐腐病的別名叫做黃疸病,屬于真菌性病害。如果不采取正確的應對手段,則會造成大面積減產,給種植戶帶來難以挽回的經濟損失。目前,防治蜂糖李褐腐病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高科技防治。種植人員需要定期對果樹進行觀察,只有提前發覺其變化,才能夠給鑒定以及診斷預留出充足的時間。此外,政府相關部門可與權威研究機構開展戰略合作,從而實現本地褐腐病防治水平的提高,并且建立起符合本地實際種植情況的病害監測體系。通過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對病害進行有效的追蹤與監測。通過科學的形式來直觀展現蜂糖李褐腐病的發病規律,并且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監測,種植戶可以擁有更多的時間提前反應,開展防控工作,準備好防控措施。系統平臺會主動記錄此次病害的相關數據,為下次防治工作提供數據支持。準確的病害監測以及預警對于防控蜂糖李褐腐病而言具有較為重大的意義,防治成本相對低廉,且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不高,值得大力推廣。褐腐病防控團隊除了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以外,還應將維護種植戶的利益當成自己的神圣使命。團隊內各司其職,精誠合作,根據病害的特點來制定有效的防控方案。通過各地區褐腐病防治小組的相互配合與經驗分享,實現對其的有效遏制,將種植戶的經濟損失降至最低。褐腐病防治工作的關鍵在于人才,因此,建立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勢在必行。政府相關部門應舉辦人才招聘大會來招攬專業技術人員,以此改善蜂糖李褐腐病防治現狀。
第二,藥物防治。上述防治方式固然有效,但是需要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作為支撐,因此適用范圍有限。目前,藥物防治仍然是治療蜂糖李褐腐病的主要手段。具體操作如下:在樹苗發芽之前,種植人員需要適時噴灑一次化學藥劑,可以選擇五波美度石硫合劑或者較低濃度的波爾多溶液,起到清除蜂糖李樹體上越冬病菌的作用。到了開花時期,種植戶需要抓住這一防治蜂糖李褐腐病的最佳時期。通常情況而言,三月中下旬到四月中下旬,李子樹的開花率可達到百分之七十左右,或者選擇在果實成熟期開展噴藥工作。可以選擇托布津或苯菌靈15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600倍液,還可以使用50%苯菌靈1500倍液,在正式采收二十一天之前停止噴灑上述化學藥劑。在生理性落果后,及時噴灑稀釋后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百菌清可濕性粉劑以及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藥劑,可有效預防和控制蜂糖樹褐腐病及病害蔓延,每十五天噴灑一次藥劑,連續噴灑二至三次。種植人員需要控制好藥劑的噴灑量,避免因農藥殘留過多而導致蜂糖李的品質下降,影響經濟效益。蜂糖李果實在成熟采摘后的運輸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發生果實之間的碰撞、切割等一系列機械傷口,這恰好為病原菌提供了侵染的機會。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應使用合適的生物防治劑[5]。
綜上所述,蜂糖李種植具有諸多優勢,例如品牌效應明顯、經濟效益顯著,是政府幫助農民致富的不二選擇。在羅甸縣蜂糖李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其栽培種植技術也隨之不斷進步,并且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潛力。褐腐病是威脅蜂糖李種植產業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了解決該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推廣先進的防治技術,并對其發生原因進行研究,為我國蜂糖李栽培技術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曾晴,葉思思,謝世瑩,等.嵊州桃形李褐腐病病原菌的鑒定和防治藥劑的篩選[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9(03):321-328.
[2]李思穎,代松,任菲宏,等.沿河沙子空心李褐腐病的發生及綜合防治[J].農村實用技術,2023(02):107-108.
[3]葉玨,張慧,吳永忠.安順市蜂糖李褐腐病發生與防治[J].種子科技,2021,39(13):77-78.
[4]王正媛.羅甸縣蜂糖李穩產豐產栽培技術探析[J].農村實用技術,2023(09):100-101+104.
[5]張敏,彭志軍,解璞,等.采后復合肥、中微量元素配施對蜂糖李根際土壤、葉片養分及果實產量、品質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23,52(04):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