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文杰 上海宇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在企業的管理工作中,稅務風險管理工作除了和企業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更是與企業的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及企業聲譽聯系密切。在建筑企業發展過程中,由于其行業特征較為特殊,工程項目施工周期較長,需進行頻繁的異地施工。再加上資金相對較為密集,導致企業面臨的風險較為豐富和多樣。例如,建筑企業提供的服務和產品主要是以固定不動產的施工建設為主,其包括房屋、橋梁和道路工程,而這種產品的特殊性表現在稅務處理工作中,則是從項目投資立項、設計、施工建設到最后的竣工驗收,產生的涉稅事項不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保障稅款繳納的準確性與及時性,避免出現滯納金和罰款[1]。
(1)未及時申報繳納增值稅引發風險。結合我國現行稅法要求,在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中,增值稅納稅義務需要嚴格按照規定時間進行確認,其主要的參考內容是發票開具時間、收款具體時間以及和業主單位簽訂合同約定的付款時間。但是,很多企業在稅務管理工作中都很容易發生風險,例如已經到了合同約定的付款時間,但是發包單位未組織付款工作。在這樣的情形下,企業已經出現了增值稅的納稅義務,需要開具發票,并做好增值稅的申報和繳納工作。
(2)開具的增值稅發票不符合要求引發風險。在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中,企業項目的運行穩定性取決于是否可以按照規定要求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以及稅務風險管理工作是否落實到位。在這一環節,若是取得的增值稅發票不符合我國現行稅法認定要求,則容易發生稅務風險。例如,企業稅務管理工作未能落實到位,發票管理不夠嚴格,開具發票時存在虛開金額,且涉及金額較大,則容易面臨稅務部門稽查。
(3)掛賬后發生折扣未能開具紅字發票引發風險。近年來,我國建筑企業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為獲得工程項目的建設權,很多企業會通過墊資的方式組織項目建設。若是在墊資之后,業主單位未及時付款,則容易產生應收賬款。加之后續的應收賬款催收管理工作未能得到落實,則容易出現應收賬款的壞賬和呆賬問題。在這樣的情形下,若是未能對應收賬款進行有效處理,則容易引發涉稅風險。結合我國財稅要求,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時,若是出現了折讓情形,則需要開具專門的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若企業的工程款結算金額減少,可以將其認定為工程銷售折讓,需開具增值稅紅字發票。若是開票工作已完成,但出現了銷售退回折讓或開票有誤等問題,需要對發票進行重新開具,進行紅字發票的沖銷處理,而不應該對應收賬款進行長期掛賬[2]。
(4)異地預繳稅款的風險。建筑施工企業在組織工程項目異地施工時,會面臨預繳稅款的問題。由于稅務管理工作較為復雜,各個地區的政策有所不同,再加上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存在差異,在異地預繳稅款這一環節,時常會產生稅務風險。例如,稅款預繳不夠及時,這一風險問題較為常見。由于工程項目施工周期較長,存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企業在稅務管理工作中可能會忽視預繳稅款的重要價值,導致稅款繳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一旦出現這些問題,可能會面臨稅務部門的處罰,企業的運作和信譽也會受到影響。又如,稅率計算錯誤,不同地區的稅收政策有所不同,企業在對稅款進行預繳時,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誤差,導致企業增加了應繳稅款,企業的盈利也會受到影響。
(1)成本所得稅前扣除風險。這一問題出現的本質是企業成本和收入存在脫節問題,成本進行提前結轉或者是延后結轉,或是對成本費用歸屬期間進行了故意混淆處理。之所以發生這些問題,大多數是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確認的時間節點不正確,操作過程不規范。例如,要求對方企業提前開具、對成本提前結轉,以延遲繳稅或是少繳稅款。
(2)列支跨期費用引發風險。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中,列支跨期費用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若是跨期費用列支管理工作未能落實到位,則容易導致企業資金流動不暢,進而引發成本失控問題。如,企業直接在當年的賬務處理工作中對房屋租金、物業費進行預付,取得發票,體現于本年度的列支中。這類列支會計費用、所得稅前不能夠進行扣除處理。一旦發生這類風險,容易導致企業資金流動不暢。在進行會計費用列支時,企業將未來期間費用直接計入了當期成本,導致企業的本息現金流入有所提升,正常資金周轉受到影響。
(3)總分機構的分攤風險。對于跨地區經營、異地施工的建筑企業,涉及匯總或分攤企業所得稅的問題,而在預繳方面又存在兩種情況,一是針對總部直接管理的項目部,是由項目部就地預繳;二是針對建筑企業所屬二級或二級以下分支機構直接管理的項目部,所得稅不就地預繳,而由二級機構統一進行核算與分攤預繳。在年度終了后,總機構負責進行企業所得稅的年度匯算清繳。但在實務中如何預繳、如何分攤、如何匯算等相對復雜,存在一些錯漏的風險[3]。
很多建筑施工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都會設計福利性設施,例如職工食堂,折舊費需要直接計入職工福利費項目中去。但是由于食堂本身并沒有單獨入賬價值,無法對食堂當期折舊費用進行相應的計算,很多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時常忽視這一問題。面對給予員工的福利性支出,如汽車油費補貼、伙食補貼等都未直接將其計入福利費中去,依照稅收限額進行相應的稅務計算,進而引發稅務風險。
(1)及時規范申報繳納增值稅。一是面對未及時申報納稅的稅務風險問題,企業需要加強與發包單位之間的溝通及交流。二是面對已到付款期暫時還未付款的項目內容,需要催促發包單位盡快開具增值稅發票,并做好增值稅的申報和稅款繳納工作。若是在與發包單位的溝通過程中,發包單位未能接收增值稅發票,則需要將其視作為無票收入進行相應的納稅申報處理,有效規避后續稅務機關的稽查引發稅務風險。三是面對簡易計稅項目,在按照規定要求扣除分包金額之后,剩余的預繳增值稅部分,需要對分包結算金額進行及時清理,并獲得相應發票,有效規避企業需要預繳的稅務金額較大而引發的稅務負擔。
(2)嚴格合規開具增值稅發票。首先,面對工程項目施工時使用到的機械、材料、設備等,需要加強供應商管理。選擇有著較好信譽度、可與企業達成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的供應商,有效規避因為發票問題而對供應商進行隨機選擇,避免由于對供應商的稅務稽查進而連帶企業產生稅務風險[4]。其次,針對發票的真實性,需要做好嚴格審核,審核內容包括資金流、發票流等,確保相關信息達成一致。對于不符合企業要求的發票不可接受,并要求開票單位進行發票的重新開具。最后,企業管理層需要了解增值稅的具體繳稅機制以及面臨的稅務風險,定期組織增值稅籌劃培訓教育工作,在企業內部樹立較好的稅務風險控制意識。
(3)規范開具紅字發票。其一,面對稅款已經申報繳納、企業發票已開具完成,但是由于多方原因所致出現工程折讓的項目內容,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強與發包單位之間的溝通,做好紅字增值稅發票的開具,對應收賬款及收入等進行相應的沖銷處理,避免企業出現經濟損失。其二,在后續新項目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在合同簽訂這一源頭著手,確定增值稅發票提供的時間節點和進度要求。尤其是對于后續的工程開票金額問題,需要在合同中確定質保金在支付這一環節開具增值稅發票的約定,避免后續工程項目由于結算金額降低而出現多開發票的問題,而是需要做好紅字發票的開具,加強對金額的沖銷。
(4)把握異地預繳條件。企業應根據“統一計算、分級管理、就地預繳、匯總清算、財政調庫”的原則處理總分機構預繳企業所得稅的情況。一類是由建筑企業總機構直接管理的跨地區項目部,需要在項目部的所在地點預繳企業所得稅。企業需要把握的要點為:項目部由總公司直接管理的,其具體的表現是由總公司直接開具發票,項目部的收入、成本等由企業總部進行統一核算,按項目實際經營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由總機構向項目所在地預繳企業所得稅,并由項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預繳;另一類是建筑企業所屬二級或二級以下分支機構直接管理的項目部,則類似于分公司的所得稅管理模式,不就地預繳企業所得稅,其經營收入、職工工資和資產總額應匯總到二級分支機構統一核算,由二級分支機構預繳企業所得稅。
1.規范成本所得稅前扣除
首先,面對企業所得稅暫估成本已補繳完成的部分,需要加強與稅務機關之間的交流,將這一部分作為跨期費用進行相應的管理。在費用發生時,首先需要做好納稅的調整,獲取發票之后再進行納稅的調減。其次,面對企業每年12 月份仍然處于掛賬狀態的暫估成本,需要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溝通,若是無法支付全額貨款,則可以先進行開票金額稅金的支付,第2 年5 月底之前再進行發票的開具[5]。
2.注重防范列支跨期費用風險
企業要嚴格依照我國稅法標準及要求,利用好權責發生制,對企業的當期成本進行相應的確認處理。若是在合同簽訂時,確實存在工程項目的跨年度施工問題,且甲方可對施工單位進行款項的一次性支付,面對其中不屬于當前年度的費用,則可以通過預付核算的方式,在費用發生之后,再對費用進行會計核算及確認處理。
3.妥善處理總分機構的稅費分攤
(1)在進行總分機構稅務分攤時,總機構的分攤稅款計算公式如下:
總機構分攤稅款=匯總納稅企業當期應納所得稅額×50%
(2)分支機構的分攤稅款計算方式如下:
所有分支機構分攤稅款總額=匯總納稅企業當期應納所得稅額×50%
某分支機構分攤稅款=所有分支機構分攤稅款總額×該分支機構分攤比例
每年年末終了之日起5 個月之內,總機構需要對企業本年度應納所得稅額進行相應的計算處理,并對各分支機構已預繳的稅款進行扣除,對應繳應退稅款進行精準計算,并嚴格依照稅法規定的要求,對總分機構的所得稅應退稅款進行計算,辦理好相應的稅款繳庫和退庫工作。
建筑施工企業需要確定職工食堂等福利性設施的具體賬面價值,以年為單位,將這類福利性設施的折舊費用直接計入職工福利費中去,并按照特定的比例做好相應的稅前扣除處理,做好福利性支出的歸集,所得稅前依照工資總額的14%進行相應的扣除處理,避免發生稅務風險。
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加強對我國現行稅收政策的學習、了解及掌握,掌握最新法律法規、國家及地方頒布的稅收優惠政策,明確稅務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在企業內部定期組織培訓教育活動,也可以邀請稅務專家進行企業內部的集體授課,提高財務管理工作和各部門人員的稅收知識了解水平,保證稅務管理工作符合我國現行法律法規。
發票是企業在稅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參考依據,也是從根源上控制并防范稅務風險有力抓手。企業需要通過對發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加強對供應商的發票審核,有效規避虛假發票流入企業,控制企業的稅務風險。為確保發票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建筑企業需要通過對發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確保發票的開具、傳遞和保存環節足夠規范,并通過人工智能、OCR 識別技術等,對發票進行智能化真偽鑒別并歸檔,減少發票導致的相關風險。
建筑施工企業需要通過對稅務風險防范機制的建立健全,做好稅務風險評估、預警和應對,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潛在風險節點,制定出相應的控制管理措施。配套建設風險預警管理體系,針對企業有可能會發生的稅務風險進行提前預警,制定出應急預案和風險防范措施,以從根源上避免稅務風險給其帶來的經濟影響。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加強合同管理,梳理好企業的業務流程,做好企業內部風險問題的自查自糾,并保持和稅務機關的長期密切聯系,確保企業的稅務處理符合稅務機關的制度要求。尤其是在合同管理這一環節,需要確定具體的稅務條款,保障企業的合同條款設定符合企業的經濟效益、發展目標和我國現行稅法規定。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需要加強動態監控,有效規避由于合同條款措施未能落實到位而引發的稅務風險問題。
綜上所述,隨著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稅務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建筑企業稅務涉及多個稅種和復雜的稅務政策,需要企業在稅務管理工作中,深入領會并執行現行建筑行業稅收政策,規范進行稅務相關處理,降低稅務風險出現的概率,促進企業全方位規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