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潤民專欄
高級經濟師,長期從事石油經濟研究與國際原油價格預測
如果伊朗、以色列沖突持續,由有限目標打擊擴大至全面戰爭,全球石油市場將再一次陷入供應危機,甚至提前結束周期性的石油供需相對寬松狀態,快速進入供給不足的緊張狀態。
繼以色列對伊朗的“炸館”事件后,4月14日,伊朗對以色列耶路撒冷、特拉維夫、貝爾謝巴以及迪莫納等城市發動了襲擊。4月19日凌晨,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等地傳出爆炸聲,伊朗防空系統啟動,攔截數架無人機。美國和以色列官員披露,以色列對伊朗發動“有限度”空襲報復。國際原子能機構確認,伊朗核設施未受損。
中東局勢的走向牽動著全球經濟尤其是能源市場的神經。市場擔心,中東的事態發展可能會對占全球原油產量三分之一的中東地區造成影響,推動油價繼續上行。
目前來看,油價走勢相對溫和。雖然“炸館”事件對全球石油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恐慌情緒,驅動國際原油連續多個交易日上漲,但4月17日又重新回落到4月1日前的水平。4月19日事件再次升級,國際基準原油價格瞬時急劇攀升3%以上。
總體來看,截至目前,雙方沖突雖然給全球石油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情緒波動,但迄今為止尚未透露出更劇烈的信號。但是,一旦兩國進一步擴大對方本土目標的打擊范圍,形勢必然升級甚至殃及周邊產油國,將對全球石油市場造成巨大的沖擊,甚至可能引發影響效果不弱于歷次石油危機的第四次石油危機。
歷史上,全球石油市場爆發了3次石油危機,且都由地緣政治事件引起,而且其中2次與伊朗、以色列有關:第一次以色列涉入其中,第二次伊朗是主要角色,第三次伊拉克是主因。雖然3次石油危機對全球石油市場、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程度一次比一次弱,但也讓人驚心動魄。
伊朗不僅是重要的產油國,而且扼守著地球上最重要的石油海運咽喉霍爾木茲海峽,一旦燃起戰火,影響將是極具破壞性的。據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2024年4月發布的《月度石油市場報告》,2024年3月,伊朗原油產量318.8萬桶/天,位居該組織成員國第三位,僅次于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雖然該國的產量在全球排位不是特別高,石油出口量也不是特別大,但是,該國扼守著地球上最重要的石油海運咽喉霍爾木茲海峽。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2022年,霍爾木茲海峽石油流通量2100萬桶/天,相當于全球石油消費量的21%、全球國際石油貿易量的50%;2023年與2022年基本相當。
反觀,以色列在全球石油市場中的直接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其態度和行動對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影響是舉足輕重的。2023年10月7日以來,以色列對加沙采取軍事行動,打擊范圍基本控制在加沙地區,打擊對象也以哈馬斯組織為主,與支持哈馬斯組織的也門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之間的軍事打擊基本控制在有限的范圍,但是隨著其對伊朗駐敘利亞使館進行空襲,局勢有進一步擴大升級的潛在風險。截至4月19日,以色列對伊朗境內機場等設施進行了空襲,雖然尚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但透露出不斷升級的信號。
如果伊朗、以色列沖突持續,由有限目標打擊擴大至全面戰爭,進而使得伊朗石油生產中斷,全球石油市場將再一次陷入供應危機,甚至提前結束周期性的石油供需相對寬松狀態快速進入供給不足的緊張狀態,國際原油價格亦將進入一個新的周期。新周期的起點標志,是年度平均價格超過歷史年度平均價格峰值。
事實上,世界經濟主導的全球石油市場供需狀況周期變化、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相對較緩和,而疊加了地緣政治因素的全球石油供需狀況,將帶來更加劇烈變化的供需狀況和國際原油價格走勢。
責任編輯: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