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陸曉如
共同促進海洋網絡通信能力提升,助力傳統海上油氣基礎設施轉型升級。
當前,數字經濟正開啟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
油氣行業作為傳統工業產業,利用云計算、物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驅動業務模式重構、管理模式變革、商業模式創新與核心能力提升,促進了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價值增長。
油氣行業的數字化變革已經開始邁向新的階段,但同時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閻洪濤關注海上油氣生產智能化面臨的瓶頸問題,提出了《關于聯合建設海洋融合通信網的建議》。
邁出歷史性一步
中國石油石化:閻總,您好!根據您的觀察,油氣行業的數字化變革面臨著怎樣的機遇?
閻洪濤:2023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發表致辭,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讓數字文明持續造福人類。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要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加快5G網絡與千兆光網協同建設,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大力推進北斗規模應用。系統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
近年來,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油氣能源行業的運營模式。油氣生產設施不再是信息孤島,萬物互聯、海陸互通的數智化生態正在形成。
中國石油石化:海上油氣生產有別于陸地。請問:目前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情況怎么樣?
閻洪濤:中國海油具有豐富的海上生產設施資源,包括海上固定平臺、浮式生產設施、移動平臺及作業船舶。我們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構建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多維融合的海上信息網絡,覆蓋近海、深遠海所有生產設施。“深海一號”,現已成為世界首個具備遙控生產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潛式儲油平臺。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向智能高效開發已經邁出了歷史性變革的一步。
以渤海油田為例。渤海油氣田通過岸電光纜構建了渤海全光網超高速智慧公路,油氣田內部建立了以光纖通信為主、數字微波、5G通信、超級WIFI為輔的多維度通信網,加速了油氣田數字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及升級,使數字化、智能化應用發揮了更好的效力,并實現了海上油氣生產設施的北斗全覆蓋。今年渤海油田將加快生產運營指揮中心建設,推進多座無人平臺建設和多座平臺智能化改造,持續提高智能運營能力水平。
網絡通信條件是瓶頸
中國石油石化:海上油氣生產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成績可圈可點。這其中,存在什么難點嗎?
閻洪濤:東海和南海油氣田海陸通信主要通過衛星、散射、微波等無線傳輸技術,帶寬低、速度慢。網絡通信條件仍然是制約海洋油氣田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針對這一難點問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提出了《關于聯合建設海洋融合通信網的建議》,希望進一步提升海洋網絡通信能力。
中國石油石化:具體來說,提升海洋網絡通信能力有怎樣的必要性?
閻洪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向海而興、向海圖強,必須推動海洋產業智能化發展。而海陸光纖傳輸是支撐海洋產業,尤其是傳統海上油氣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的重要通信基礎。
從能源保障角度看,隨著進軍深海的步伐不斷推進,海洋網絡環境已無法滿足深海油氣開發及海洋油氣田無人化、智能化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海洋網絡通信能力,建立東海及南海海陸光纖通信,是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支撐傳統海上油氣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的通信基礎。高速通信網絡將加速智能油田工業物聯網建設,為激發油田新產能提供新動能。
從網絡資源利用及海洋安全角度看,加快海洋網絡基礎建設,特別是海陸骨干光纜,海底支線光纜大帶寬通信鏈路建設,建立融合海洋通信網,可保障海洋應急通信信息傳輸,并推動海上生產設施數字化、船舶交通安全規范化、海洋觀測新型業務的快速發展。
聯合建設“新基建”
中國石油石化:為提升海洋網絡通信能力,您有哪些建議?
閻洪濤:首先,建議國家加大對東海、南海海陸通信光纜建設的支持力度。隨著海上油氣生產智能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數據海量劇增帶來了更高的海陸傳輸需求。與此同時,海洋環境監測、船舶航行對傳輸網絡要求越來越高。建議國家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統籌,將東海、南海海陸光纜、北斗納入“新基建”范疇,牽頭并加大海陸光纜項目推動,建立海陸高速通信鏈路,并帶動海上5G、互聯網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將5G移動網絡向遠海、深海延伸擴展。高度發展的海洋信息網絡覆蓋將推動海上船舶通信、海洋觀測技術等融合應用的快速發展。
其次,各部門聯合建設海洋通信網,能夠將網絡資源利用最大化并極大降低投資成本。建議相關部門與中國海油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加強海上通信網絡資源合理利用,建立融合海洋信息網。中國海油目前在渤海、東海、南海建有大量的海上生產設施,并建立了多樣性的海陸通信鏈路,但東海和南海以無線通信為主。建議統籌海洋網絡通信建設,扶持海洋石油企業利用海洋油氣平臺基建優勢與運營商、海洋局加強合作,特別是合作開展海底光纜網絡建設,完善“海上中樞神經網絡”功能。共同推進深、遠海光網絡覆蓋,實現多融合海洋信息網,共同建設海上通信生態圈,釋放海底光纜社會效益。建議統籌南海、東海相關單位在海上固定平臺、浮式平臺、船舶、島礁等設施上,積極推進北斗、雷達、AIS、VHF規模應用,協同推動海上船舶交通管理系統及海洋應急通信體系建設,有效提高交通管理效率、提升海上生產設施安全和保護海洋環境。
責任編輯:趙 玥
zhaoyue695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