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閔" 行區莘莊鎮現有54個居委會、148個小區、約30萬居民,每個社區的痛點難點堵點各不相同,若要知民情、聽民意、聚民智,實現高效能治理,需要在“存異”中求“共識”、“協商”中促“同解”。去年以來,莘莊鎮人大搭起“一莘一議”協商議事平臺,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社區治理,既深化了基層民主實踐,又化解了群眾的急難愁盼。目前,已先后召開各類議事會580多次,化解難題220多個。
建立機制規則,讓“一莘一議”平臺“立起來”
莘莊鎮人大以覆蓋全鎮的代表聯絡站、聯系點為載體,將54個居委會分成8個片區,分設社區、片區兩級議事平臺,形成“收集議題—篩選議題—確定議題—實施議事—落實結果—評估反饋”流程,并對每個環節分別制定相應的參考規則,組織人大代表、職能部門、居民代表、公益骨干等開展協商議事。社區“遇事就議”化解個性問題,片區“同事共議”解決共性問題。
疫后核酸亭處置成為困擾水清一村的難題,區人大代表、居委會主任沈菊紅及時召集職能部門、居民代表議事,制定實施了志愿服務亭改造方案。在面臨流浪貓管理難的莘東兩灣苑,鎮人大代表、居民區書記費艷慧組織民警、物業、業委會、居民代表、人大代表、相關管理部門等開展多輪協商,最終,“共同抓捕—籌資絕育—尋求領養—投喂干糧”的方案得到多數居民認可。吳瓊等區人大代表第一時間由點擴面,到莘莊其他小區深入調研,提出加快完善流浪貓管理機制的建議,被區農委采納辦理,探索建立“閔行模式”,完成全區23個居委會34個小區2943只流浪貓的絕育管理。
發揮代表作用,讓“一莘一議”平臺“實起來”
代表作用發揮程度是議事成效的重要衡量指標。區鎮代表議前通過“家站點”定期提、“立法聯系點”專項提、“碼上約代表”全天提等方式提議題,議中通過開展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剖析原因出建議,議后通過小組檢查、定期詢問、專項視察等方式督落實,推動“議好事、辦妥事”。
曹佳一等區人大代表在莘松片區接待選民時,敏銳地發現老舊電梯帶來的安全隱患問題,在走訪區鎮市場、安監等職能部門,查閱法律法規,實地察看訪談居民,多次開展社區片區議事后,形成了加快推進住宅小區老舊電梯更換的調研報告并轉化為代表建議,被鎮黨委、政府采納,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今年區鎮兩級人大代表建議數量比去年分別增長了45%、58%。
健全常態長效,讓“一莘一議”平臺“活起來”
議事平臺能夠真正打通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后一百米”,關鍵還在于能用、好用、管用。莘莊鎮人大通過平臺推動群眾從“旁觀者”轉為“參與者”、從“局外人”轉為“當家人”,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如何從近4萬居民中選出13名業委會委員成為康城社區第五屆業委會換屆選舉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康城社區黨委的領導下,駐康城代表聯絡站的部分區鎮人大代表全程參與,“同商共議”探索建立了“自他薦報名+專業機構測評+綜合評議+投票選舉”模式,首次聘請專業機構對報名業主進行履職能力測試、首次采取公開評議方式將“黨組織候選人建議權”落到實處,通過合理、合規的標準化模式把合適的人篩選出來。尤其是在綜合評議環節,聯系康城社區的鎮人大代表張億、沈燕娜、王建芳、許燕冰等分別通過議事平臺,聽取居民意見建議并反饋至康城社區黨委,為選舉過程的平穩有序進行貢獻人大智慧。最終,康城社區黨委通過組織召開片區議事會,反復協商評議,成功從31位報名業主中選出13位業委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