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科幻作品時,如何讓你的故事在精彩之余,還能啟迪心智?如何將想要講述的道理藏在有趣的情節中,而不是平鋪直敘地進行一場說教?本篇點評或可為你提供幫助。
本期刊載的科幻作品分別為著名科幻作家徐彥利的《雨天的讀心術》(下)和小作者王軼梧的《白鴿》。從類型上來說,這兩篇精短的作品“軟”“硬”兼備;從題材上來說,前者關涉高科技帶來的倫理困惑與沖擊,后者則表現人類與外星文明之間的關系問題。這兩篇作品可圈可點,原因如下:
如果作品像竹筒倒豆子般無遮無攔、一覽無余,就太沒有看點了。吞吞吐吐、欲說還休,設置重重“關子”,才能逗引得讀者想要迫切地一探究竟。
《雨天的讀心術》(下)中,雨天躺在伯伯實驗室的“手術臺”上,面對各種實驗設備,心里七上八下,這些“白大褂”會對自己做些什么?作為受試對象,他一頭霧水,作為讀者的你也一定好奇不已。
《白鴿》開篇便引出一連串大大的問號:兩兄弟的抓周儀式如此隆重,為何要在夜晚低調又壓抑地進行?為什么抓著木頭槍一致叫好,抓著小人雕像就讓村人驚慌失措、親人黯然神傷呢?“事出反常必有妖”,至于這“妖”是什么,且看作者如何給你“作法”。
科幻作品不能缺少那些讓人“腦洞大開”的高科技。以雨天獲得的讀心術來說,它并不是咱們想當然的“超能力”,而是有相當的科技含量——科研人員用掃描儀捕捉到人腦產生的特殊電波,破譯它承載的信息,再用技術激活和開發人的腦細胞。一切程序均符合邏輯,在這個世界里,人人皆有具備這種“超能力”的可能。而白鴿與眾人研制的交流機器解決了“星球大戰”,用這個小小的發明讓兩方握手言和。我們一定要記住,作品中呈現的未來想象既要引人遐思,也要有嚴謹的科學依據,不能隨心所欲,這是科幻創作的前提。

想要讓你的科幻作品吸引人,故事發展就不能按常規思維來走,要別出心裁,超出讀者的期待視野。
在你文字的牽引下,讀者滿心以為情節即將向東,沒想到出其不意地拐向了西。這些反轉并不是僵硬、刻板的“急轉”“硬轉”或“陡轉”,而要是順其自然的“兜兜轉轉”。
當讀者還在為雨天獲得讀心術這樣的能力高興不已時,作者卻先人一步,看到了它的弊害,將對其的憂慮掩藏在娓娓道來的筆墨下。讀心術確實能夠幫助人類解決許多棘手問題,卻也讓普通人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遭遇著深深的困擾。在經歷了這一切后,雨天的情緒由喜到憂,堪稱冰火兩重天,他看待讀心術的眼光和開頭截然相反,順其自然想要回到從前“無知”的生活常軌上。
“寫小說就是寫語言”,科幻作品也不例外,語言要生動、自然,表達要細膩、準確,人名、文題看似細節,卻不能起得太馬虎。
這兩篇作品的標題都有作者的巧思,主人公的姓名被“化”入其中,一語雙關,藏著些許寓意。雨天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天氣,讀心術和它一樣,讓人喜憂參半。而白鴿是世界和平的象征,在故事中,他也人如其名地成了和平使者。
創作最重要的還是“用心”,只要你用心來表達,就一定會潤澤讀者的心。希望你可以給奇思妙想插上有力的翅膀,讓它飛得更高、更遠。
你還想了解哪些青少年科幻寫作的技巧?歡迎給知力君留言。
(責任編輯 /" 牛一名" "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