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航天員出艙時,身后會拖著一條“臍帶”似的安全繩。現實中,航天員太空漫步也需要這樣的安全繩嗎?它長什么樣?又有哪些神奇的功能呢?
在生活中,例如攀巖、高空作業時,常會用到一種特制的繩索——安全繩,它可以承受極大的拉力,同時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在必要時吸收沖擊力,減少因墜落等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在航天領域,太空行走或進行空間站外活動時,航天員會通過安全繩與航天器連接,以防在失重狀態下“飄”出去。
在神舟七號載人飛船(2008年9月25日發射升空)執行任務時,我國航天員翟志剛完成了首次太空出艙活動。但那時,使用的是固定長度的安全繩。
自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以來,中國空間站已經在軌穩定運行了3年。在此期間,又有多名航天員順利完成了出艙作業任務,這都離不開安全繩的保駕護航。
如今,在我國“太空之家”安居樂業的航天員要“出門”安裝、檢修設備,不僅出艙頻率增加,出艙后的活動范圍也變大了——需要覆蓋整個空間站。因此,原有固定長度的安全繩已經無法滿足新需求,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29廠研發了一種長度更長且可伸縮的安全系繩機構。

在航天員“出門”后,新型可伸縮安全系繩機構既可以保障航天員與空間站艙體間超過10米的安全連接,又不會鉤掛航天服,還能經受住太空中近200攝氏度的溫差、空間輻照、空間粒子等惡劣環境的考驗;同時,實現了恒力輸出,即能夠持續穩定輸出一定的力量,以保障其收放力不對航天員活動產生影響。
生活中使用的安全繩,通常是尼龍或高強度的合成纖維材質的,而新型可伸縮安全系繩機構則是鋼絲繩,并使用耐空間輻照的特殊包覆材料,對鋼絲繩進行保護。
研究人員通過系統計算,巧妙地采用剛度適宜的恒力彈簧驅動鋼絲繩卷繞方案,實現了鋼絲繩的恒力收放。
此外,采用恒力彈簧作為可伸縮安全系繩機構的動力源,不需要電機提供回轉力矩,避免了電纜的引入,保障了航天員攜帶的便捷性和機動性。
每一項航天任務背后,都有多個專業的團隊在默默付出。他們通過無數次的檢驗和細致的計算,以精益求精、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推動人類探索未知的步伐。在遙遠的“太空之家”,航天員面對的是極端的環境和未知的挑戰,而新型可伸縮安全系繩機構讓航天員探索宇宙的腳步更加堅定、自信。

(責任編輯 / 高琳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