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超婧,潘奕婷|本刊編輯部
金銘
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她在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成長,傳遞出“城軌她力量”。
——她路橋出身,入行前干過路橋施工、城鎮建設管理,牽頭建設過國際酒店和學校,在昆山市政府從事過文教體、旅游、衛生、民政、商務及招商引資等方面工作……職業經歷多姿多彩。
——她對城軌交通事業充滿熱情,兢兢業業地全身心投入,力做“青年領航員”“點燈人”。
——她致力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廣蘇州特色。
——她以理性的行動、關懷的姿態、人文的實踐在軌道界引發關注,她就是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金銘。
《城市軌道交通》:“理性”是同行對您的第一印象,您怎么理解這一性格?如何處理理性和感性的沖突?
金銘:我認為理性是一種工作方式。我上學時讀理工科,從小理想是成為一名工程師,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理性思維。除此之外,我在廠礦長大,從出生到高中都在子弟學校學習生活,大家都來自五湖四海,從小就受到先公后私、家國情懷的熏陶。我眼中的理性更多是一種為集體著想、注重公共利益、關注他人需求的思維方式。
當各種需求交織在一起時,理性和感性的沖突很難平衡。對于城軌交通行業,不僅需要考慮市民、乘客的需求,還要滿足政府投資的效益考核,要關注員工的訴求與期望……在這樣的環境下做決策,就需要做“最大公約數”,進行全方位的權衡,以達到最大共識,為更多人帶來積極影響,并為事業指引正確方向。
《城市軌道交通》:您學路橋出身,從業經歷豐富,在蘇州軌道交通集團被員工親切稱為“青春領航員”,您如何看待這一“標簽”?
金銘:有機會來到蘇州軌道交通,與我路橋專業畢業,從事過路橋等建設開發工作密不可分。我的工作經歷比較多:曾在施工單位工作,還在鄉鎮擔任副鎮長兼建管所所長,后來調至昆山城市建設投資發展集團,還曾在昆山市人民政府分管文教體、衛旅、民政、招商等,進入城軌交通行業后,這些工作經驗使我受益匪淺。
城軌交通是服務型行業,肩負著繁重的建設任務和重大的開發責任,在以往工作經驗中,我學會真正理解市民需求和軌道工作者的訴求,且能感同身受,正是這種同理心,讓我有了擔任“青春領航員”的責任召喚。去年開始,我們推出了每月的職工懇談活動,集團領導與一線員工一對一、面對面溝通,為他們排憂解難,主要是想傳達企業的人文關懷,打造一個讓員工感到幸福的港灣,同時也是想作為制度支撐,幫助青年發現工作的意義,產生一種使命感。
蘇州軌道集團員工的平均年齡是27 歲。在這樣的年齡結構環境中,我們需要“青春領航員”的角色,就像大學生需要輔導員一樣。作為領導干部,我們都要具備關懷和解惑的意識和能力,確保青年員工在困惑和焦慮時,能隨時找到導師進行咨詢和請教。比如,我們創建“青年Yeah 沙龍”,通過圓桌面對面談話,搭建起展示自我的交流平臺,提振一線青年人才干事創業精氣神,我們能夠及時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為員工提供最佳的工作狀態和適宜的職業發展通道。
《城市軌道交通》:您還被稱作職工身邊的“點燈人”,背后有怎樣的故事?
金銘:進入城軌行業第一天,我就表態要爭做職工身邊的“點燈人”。我意識到很多從業人員都對工作存在一些擔憂,如果心里有一盞燈亮著,領導干部能當員工身邊的“點燈人”,他就踏實了。服務好員工才有信心和標準提供國際一流的乘客服務和技術支持,員工們看到工作的價值,這樣才有明確的工作方向。
大夜班是城軌交通行業的特點,也是最大的痛點。夜班不符合人體的作息規律,員工年紀越大,上夜班的壓力越大。為了減輕夜班人員工作量,我們希望讓智能設備和機器人分擔部分工作,提高員工的工作質量和生活品質。因此,在智慧車站綜合監控等設施設備重新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了夜班工作量分擔的需求,以確保員工工作量得以控制。為了進一步減輕夜班工作量,我們專注于研發智慧系統,在大夜班時巡視巡查、協助值班人員解決問題。目前已在涵青橋車站嘗試使用智能設備取代人工,逐步減少夜班工作量。
《城市軌道交通》:蘇州軌道交通是國內第一家開通跨年夜通宵運營的城軌運營單位,請您分享一下相關經驗。
金銘:蘇州軌道交通的24 小時通宵運營順應了蘇州夜經濟的繁榮趨勢,服務于蘇州“姑蘇八點半”的夜經濟品牌。
蘇州軌道交通開啟跨年通宵運營模式已經三年了。2023 年12 月31 日,蘇州軌道交通各線路運營順暢,直到次日凌晨2:00 之前,各線路列車間隔都不超過15 分鐘,次日2:00 以后不超過30分鐘,受到了許多乘客的贊賞,認為這是一種有效服務。運營結束后,我們需要對地鐵線路、列車進行日常檢修維護,同時受到成本限制,所以目前無法實現全線網全年通宵運營。或許在將來的線路設計中,可以考慮增設兩條副線,就能在有限的線網中提供全年24 小時運營服務。此外,我們也在積極探索應對通宵運營所面臨的客流支撐和設備檢修等問題。
《城市軌道交通》:蘇州文化底蘊深厚,您還專門學過昆曲、主編了兩本介紹蘇州地鐵和江南文化的口袋書,您對城軌文化建設有何心得?
金銘:在昆山工作時,我有幸分管過文化旅游,發現昆曲高雅難懂,演員較少,聽到名家名曲機會難得。昆山是昆曲故鄉,昆山人都不會唱還談何發揚。我深以為然,帶著全家去學。除了昆曲,蘇州還有園林、評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使得蘇州軌道交通建設人文城軌有天然優勢。
我認為蘇州軌道交通能在文化傳播和旅游方面起到更大作用。在文化傳播方面,全國首個蘇繡非遺主題地鐵站——索山橋西站一經亮相就得關注,我們持續煥新展品,將地鐵空間打造成城市客廳,成為地下的流動文化館、博覽館。在旅游方面,我參與主編的《乘著地鐵游蘇州·她的名字很江南》,是一本介紹蘇州地鐵文化、江南文化的旅游指南。出版前我們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撰寫了約60 萬字的初稿,對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歷史名人進行調研,涵蓋了蘇州園林、評彈、昆曲、狀元和院士等15 個方面的內容。
目前,行業面臨可持續發展挑戰,我們思考如何轉化客流量及文化建設,為廣大市民提供可持續的服務,為乘客提供充實滋養的生活方式。
《城市軌道交通》:目前,城軌可持續發展問題頗受關注,請您介紹一下蘇州軌道交通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遇到的挑戰和應對措施。
金銘:可持續發展確實是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作為一家地鐵公司的負責人,我最關心的是如何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培養機會,以及未來可持續增長的收入來源。我認為需要建立造血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和青年團隊一起思考,成立了TOD 及商業策劃小組、文化攻堅小組、智慧轉型智能化攻堅小組和物業服務小組等,它們承擔著構建造血功能的重要任務。
經過幾年磨合,已取得一些成果。比如,智慧車站通過改變管理方式和流程整合,減少了員工工作量。對于新增線路,不再需要新招管理人員,而是每年招募一些經過定崗特選的學生。因此,我們幾乎不再招聘非創新業務崗位員工,而是專注于尋找能開發出新業務的畢業生。此外,我們把智能化和產業投資轉型作為重點,成立了幾個科技合資公司,申報了行業示范工程,致力于服務增能、節能增效、建設綠色城軌,通過投資做減法而不是加法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目前面臨的是如何解決大量商業開發上的困難,這也是建立重要造血功能的關鍵能力。傳統的地鐵公司更加注重建設和運營,但未來必須將商業開發、TOD 收入以及產業投資作為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來源。因此,我們結合舊城改造項目,成立了專業的商業策劃管理公司,正在打造全新的空間場景和消費熱點,營造時尚新潮的商業氛圍,逐步破解商業開發難題。
為實現多元發展,讓年輕人有更多的崗位選擇,我們推出地鐵青年合伙人計劃,將年輕人的事業帶到地鐵中來。我們也希望將人文城軌研究成果推廣分享,為年輕人和無障礙服務對象提供便利,同時適應老齡化社會的需求。
《城市軌道交通》:蘇州軌道交通11 號線是蘇昆滬三地之間的重要交通聯絡通道,該線路于2023年6 月與上海軌道交通11 號線實現“無感換乘”,引起了廣大乘客的關注,請您介紹下具體情況。
金銘:11 號線為蘇州首條市域軌道交通,聯通蘇昆滬三地,其在建設中具有創新性。在路面恢復過程中體現了園林連廊和綜合開發理念,體現蘇州建設的科技感;在盾構過程中,首次采用富水超軟淤泥質地層盾構“機- 土- 隧”協同智能控制建造關鍵技術;同時,11 號線在噪聲控制和速度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蘇州已有線路中它的噪聲最小,旅行速度最快。
自11 號線開通以來,昆山的奧灶館每天都排滿了上海游客。蘇州的許多年長者也會乘坐地鐵前往上海,盡管時間稍長,但他們愿意為了更好的出行方式而選擇地鐵。我們希望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讓地鐵和大鐵更好地融合,以滿足更多人依賴地鐵出行的需求。期望通過改善服務、加強宣傳推廣,未來客流存在巨大的增長潛力。
然而,由于11 號線相對較長,跨越多個地區,與大眾期望還存在一些差距。因此,我在今年提出建議,希望進一步完善滬寧城際鐵路的功能,為長三角地區的乘客提供更多公交化的服務,使地鐵和國鐵、城際鐵路更好地互補。
除了提高客流量,地鐵天然擁有平臺功能。“蘇e 行”App 已有2598 萬的注冊用戶, 通過線上線下的服務,將乘客聚集到各個社區,使他們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創業、就業甚至形成小家庭。我們將繼續創造更多機會,這也是應對地鐵高成本挑戰的一種有效嘗試和路徑。
《城市軌道交通》:您認為女性榜樣的力量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金銘:在職場中,女性通常具備更多的利他主義特質,展現出堅韌不拔的特性,堅定做難而正確的事情,認準目標就要干到底,這是她們的優勢。局限性在于,比如我們需要向男性領導和同事學習對技術的鉆研精神,在工匠領域也有女性代表,但客觀來說主流仍然是男性。常言道巾幗不讓須眉,女性的力量在這個行業同樣可以展現獨特的風采,這也是激勵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另一個角度來看,大多數職場女性都會面臨兼顧家庭與工作的挑戰,要快速適應角色的轉換,我也不例外。對我來說,“經營”家庭和公司有相似之處,首先要管理好自己,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并且把這種力量帶給身邊的人。我特別要感謝父母和先生的支持和理解,讓我有更多時間投入工作;也感謝兒子原諒我成長過程中較少的陪伴,愿意周末一起學昆曲增加相處的時間。
我想借用我喜歡的詩人李白的一句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作為祝福,希望行業里的女性像鏗鏘玫瑰,有乘風破浪的勇氣。困難確實很多,但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