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男
摘要: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不失為繳發語文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興趣 閱讀 活動 參與 積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內心深處對語文的興致,讓他們愛上語文。對此,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精心設計導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我認為,一節課的開始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導入,它的作用絕不亞于一場晚會中主持人的開場白。 它給學生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決定了學生對這節課是否感興趣。比如,在講述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青山不老》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課:ppt上出示青山綠水的圖片,讓學生猜古詩。因為在本單元,學生剛學過《書湖陰先生壁》這首詩,很容易引起聯想。
接著順著“青山”的話題,我又讓學生回答了帶有“青山”的古詩、名言或者四字詞語,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當然,對于同一堂課,老師們設計的內容不同,導課的方式也會不同。上課伊始,可以導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可以是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誦,也可以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注意等。但無論是什么樣的導語,都需要老師精心去準備、去設計,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
二、創設情境開展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
我認為,好的語文課從來都不應該是老師自顧自口若懸河的講解,好的語文課一定是在老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有序地進行自主的活動。這種活動應該建立在學生在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準備和思考之上,是在老師的幫助引導下自主策劃的活動。
比如,在講六年級上冊《窮人》一課時,我提前讓學生自主研讀課本,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等,揣摩人物形象。然后在課堂上,設計安排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表演。
家庭生活條件的拮據,桑娜抱回孩子的順其自然,漁夫知道鄰居西蒙的遭遇后和桑娜的不謀而合……如此一來,人物的品格無需老師多言,學生們自然而然就能了然于胸。
當然,要想演繹好課文里面的人物,要指導學生認真研讀文本,認真琢磨里面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我每次上完課之后,還會專門抽出時間對學生們的表演做點評。這樣的課堂,學生的積極性很是高漲。
三、抓住契機開展活動,提升學生積累的興趣
葉圣陶說:“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根據《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國常用漢字共3500個。要想學好語文就得有大量的積累,無論是漢字、詞語還是古詩。小學階段是積累基礎知識的重要階段。如何讓那些方塊字“活”起來,如何讓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是語文老師要解決的重要任務之一。
我曾經聽過一節一年級語文公開課,那位老師利用課件把那些橫平豎直的方塊字做成了動畫,演示了漢字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的演變歷程,十分有趣。詼諧幽默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都被這位老師的課深深地吸引住了,更何況是小學生。
中國的古詩詞浩如煙海,老師可以篩選出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古詩詞讓學生積累背誦。老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飛花令、看圖猜古詩、沙畫表演、心有靈犀等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這些有競賽性質的活動,更能激發學生背誦、積累古詩詞的興趣。
四、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家庭和學校一樣也是學生重要的學習場所,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就要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我覺得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氛圍,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就應該多看圖畫類的書籍。進入幼兒園,孩子開始“讀”繪本,當然,這個階段孩子還不識字,還會把目光集中在圖畫上,而家長則要充當起“講解員”的角色。很多時候,父母繪聲繪色的朗讀更能激發孩子閱讀的欲望。所以,爸爸或者媽媽繪聲繪色的朗讀是吸引孩子的第一步。
進入小學,孩子識字量逐漸增加,家長要學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讀。從圖畫書到繪本,從神話故事到經典著作,孩子的閱讀興趣逐漸增強。
當然了,學校環境也很重要,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養起一幫愛讀書的學生。
首先,語文老師要精心布置好班級里的“圖書角”。結合教材以及新課程標準,精選適合本年級學生看的書。
其次,開設閱讀課,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最后,還要讓學生“輸出”。如果說“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它積累的是知識,那么“說”就是一個輸出的過程,它鍛煉的是能力。說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放在每天的早讀課上,也可以放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讀書的內容。每天如此,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鍛煉,久而久之,學生“說”的能力自然就培養出來了。
五、設置情境引發聯想,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有的小學生寫作文時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寫作文時無話可說,寫出來的東西沒有真情實感;書面語言不規范,按日常說話的方式寫作文;寫作文抓不住中心,像記流水賬;語言不通順等等。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平時要注重學生寫作基本功的培養。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比如課堂上回答問題要用規范的普通話,平時要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比如好的詞句、精彩的描寫。
其次,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好的卷面是作文成功的一半,而寫字練習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對于學生的書寫我們要平時抓,抓平時。
再者,就是如何讓學生寫作時有話可說。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借助音樂、短視頻,或者在教室里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
最后,學校或者班級創辦自己的報刊,及時刊發一些學生的優秀習作,激發學生的創作愿望。如果說閱讀是信息的輸入,那么寫作就是信息的輸出。如何讓學生擁有更持久的習作熱情與動力呢?引導幫助學生投稿發表文章就是一劑良藥。
總之,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更能激活學生的靈性,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