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校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與管理研究

2024-05-21 13:40:32李彥萍黃常慧
廣西教育·A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建設管理

李彥萍 黃常慧

摘 要:針對當前部分學校勞動教育以課堂講授為主、重理論輕實踐、勞動教育形式單一、師生勞動實踐不足等問題,南寧市明天學校通過“三園兩館一基地”建設,深挖勞動教育基地文化,開發項目式基地實踐課程,構建科學的勞動管理體系,優化勞動教育增值評價,從而形成以勞潤德、以勞啟智、以勞健體、以勞尚美、以勞力行,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

關鍵詞: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7-0022-05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指出,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價值取向和技能水平。學校要切實承擔勞動教育主體責任,開足勞動教育課程,系統加強勞動教育;要對學生每天課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做到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及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然而,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當前部分學校勞動教育將課堂講授作為主要方式,重理論輕實踐,學校的勞動實踐基地形式單一,師生的勞動實踐不足。

南寧市明天學校(以下簡稱我校)以“五育”并舉為主線,在建設“三園兩館一基地”的過程中,打造開放共享的勞動場域,深挖勞動教育基地文化,使勞動與立德、增智、強體、育美相結合,突顯潤德培能勞動內涵,通過構建“五協同”管理體系,優化勞動教育增值評價,促進學生實現素養的提升、智慧的增長、體質的強健、美感的涵養,進一步彰顯勞動教育在新時代的育人價值。

一、建設“三園兩館一基地”,打造開放共享勞動場域

勞動基地是勞動育人的場域依托。我校秉持開放共享建設理念,以“種—學—研一體化”為目標,通過專家引領、校企合作、自主建設等路徑,打造“三園兩館一基地”。“三園”即百花園、百草園和百果園,“兩館”即“非遺”傳承館和家政生活館,“一基地”即校園綠化垃圾資源化處理基地。“三園兩館一基地”的建設不僅豐富了學校的功能布局,還為師生的學習、生活、研學等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一)“三園”的建設

百花園位于我校孔子廣場西側,總面積360平方米,共栽種有花35種、草20種、灌木5種、喬木5種,為我校師生提供種植、養護、修剪等勞動實踐。百花園的養護權經過班級申請、考評、公示、認領后獲得,由班級安排固定的時間組織學生負責澆水、除蟲、拔草、修剪和施肥等。師生可以在百花園開展寫生、繪制花草手繪畫、學習制作花草貼畫等課程教學活動。在參與花卉的種植、護理和觀賞過程中,學生培養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提高了審美能力。同時,百花園還是學校美化環境的場所,為師生提供了賞花、休閑的好去處。

我校百草園占地300平方米,主要種植各種中草藥,以“桂十味”(肉桂、羅漢果、八角、廣西莪術、桂圓、山豆根、雞血藤、雞骨草、兩面針、廣地龍)為主推的“百草園”同時向外輻射,引入栽種廣西其他著名中草藥。另外種有天冬、射干、三叉苦等多種中草藥材。師生通過勞動課程了解中草藥的種植環境要求,通過給中草藥澆水、除草、修剪枯枝等護理工作,認識中草藥的根、枝、葉、花、果等藥性及功效,了解常見藥膳、藥方等。百草園既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場所,也為學校提供了草藥資源,方便學生進行草藥知識的學習并培養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學生通過百草園,了解廣西特色藥材及本地區中草藥資源概況,關注廣西中草藥文化的發展,進而了解中醫藥文化,感悟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醫藥文化,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小扎根心中。

我校的百果園占地420平方米,以“八桂甜果”為主題,種植有十余種廣西當地果樹,如隆安火龍果、融安金橘、恭城月柿、香山雞嘴荔枝等。在百果園,學生可進行果樹種植、蔬菜栽培等實踐活動,了解果樹的生長習性、特點及果實的營養價值。百果園既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場所,也為學校提供了健康的水果和蔬菜資源,方便學生學習營養知識。學生通過觀察果樹各個階段的生長情況,發掘優質水果背后的科研故事,進而了解廣西水果資源的概況,感受現代農業科學的進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二)“兩館”的建設

“非遺”傳承館是一個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場館,主要展示壯錦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及其手工藝品、制作工藝等。在這里,學生可以了解本土“非遺”文化、學習傳統技藝,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非遺”傳承館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場所,而且為學校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方便學生學習文化知識。

家政生活館是一個展示家庭生活技能的場館,主要提供烹飪、家居整理、洗滌等家庭生活的技能實踐。在這里,學生可以學習烹飪技巧、家居整理方法等家庭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家政生活館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場所和豐富的家庭生活技能訓練資源,方便學生進行生活技能的學習。此外,家政生活館還與當地特色“非遺”美食相結合,拓展“非遺”場館的區域與內容。家政生活館實現優化分區,位于食堂架空層的場館主要承擔學生勞動技能培養功能,而另一個場館則側重展示南寧“非遺”美食——生榨米粉。

(三)“一基地”的建設

校園綠化垃圾資源化處理基地是一個處理校園綠化垃圾的場所,它主要是對校園內的落葉、樹枝等進行處理和加工,為學生提供了解正確的垃圾處理方法、資源的再利用等知識,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該基地既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場所,方便學生進行環保知識的學習,也為學校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平臺。

二、深挖勞動教育基地文化,突顯潤德培能勞動內涵

我校的勞動教育把國家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融入學校的育人理念和培養目標,并以此為統領,把基地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創設文化理解和傳承路徑,創建豐富的文化環境,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一)豐富清廉文化、科創文化、家政文化等勞動基地文化內涵

學校清廉文化圍繞“厚德博雅·感恩融合”辦學特色,打造“1+3+N”模式清廉學校建設。“1”是一個主題,即“崇清敬廉”;“3”是三大建設工程,從黨員干部、教職工、學生群體三個層面入手,營造黨風優良、校風清明、教風清正、學風清新的氛圍;“N”是學校依托“N”種特色活動,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活動,建設“清廉守正·厚德博雅”的清廉校園。

學校蕙質蘭心文化通過中華原生石斛保護性種植與繁育,配套開發適合中小學不同年級使用的校本課程,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雙線融合作用,達到以種促學、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讓學生形成專注學問的科學精神、身體力行的勞動品格、天人合一的處世認知,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校園文化,全面貫徹“五育”并舉教育理念,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關于學科融合、對接生活、在創造中成長的時代要求,培養具有良好核心素養的時代新人,達到“小石斛,大教育”的總體目標。

學校科創文化通過構建“五融五化三階”課程建設模式,即通過團隊有效融合、活動無縫融合、科教深度融合、孤普特色融合、管理有機融合的“五融”路徑,達成教師專業化、活動常態化、課程資源化、項目多樣化、成果可視化的“五化”目標,開發“學(科普知識)、用(科技技能)、創(科創作品)”三層次進階課程,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專項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四種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校的國防教育文化以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目標,以“八個一”為抓手,開展國防教育常規工作,包括:講一個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走一條紅色路線,追尋黨的足跡;唱一支紅色歌曲,流傳紅色經典;看一部英雄電影,重溫崢嶸歲月;誦一首紅色詩歌,傳遞紅色精神;追一顆榜樣之星,樹立紅色典范;建一支英雄中隊,賡續紅色血脈;樹一個遠大理想,堅定報國信念。我校將國防教育融入道德與法治課,促進學科融合與協同發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國家安全、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我校的家政文化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并將其作為勞動教育的“根”與“魂”,以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為引領,依托《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結合我校“感恩融合孤兒教育”的辦學特色,打造了別具特色的面向孤兒及社區兒童勞動實踐的校園生活館,形成了“一校一品”勞動教育格局。實踐課程內容以研究廣西“非遺”美食為主,面向全體學生開放,開設廣西“非遺”手工制作技藝課程。

(二)打造校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研學品牌文化

我校著力打造勞動、科創、名師工作室三條開放共享的校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研學品牌路線:勞動研學路線為國防教育基地→百花園→“非遺”傳承館→生命長廊→石斛展區→清廉基地→主題科幻畫繪畫展→校史館→百草園→蕙質蘭心→萌寵樂園→宿舍→百果園→圖書館一樓;科創研學路線為學校一樓圖書館特色作業(學科融合作業)→三樓科創中心1室→火星基地→編程機器人展區→發明創造成果展區→無人機課程展示→科創中心2室→侏羅紀公園展區→發明創造課展示;名師工作室研學路線為張紅武工作室→數學項目展示→四驅車課程→二對二足球賽課程展示→太陽能小汽車課程展示→建模展示→張紅武工作室航模制作課程展示→蘇艷春工作室展區→圖書館二樓會議室研討會→校園綠化垃圾資源化處理基地→家政生活館。

以上校園勞動教育實踐主題活動文化從勞動、科技創新、名師引領三個方面為全校師生提供了寬廣的實踐空間,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感和實踐動手能力。

三、開發項目式基地實踐課程,跨學科滲透勞動教育

教育部2023年5月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提出:“落實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全面推進教學方式變革,通過實驗區實驗校試點先行、示范引領,著力解決重難點問題,通過精品課遴選、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帶動各地各校廣泛參與,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我校的基地實踐課立足勞動課程標準,結合國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課程,以及跨學科理念,將相關的學科內容進行關聯和整合,以驅動性問題設計為發力點,以高階學習帶動低階學習,通過基地資源和不同文化建設,將地方文化和傳統工藝融入其中,從項目式學習的視角,根據不同學段的勞動教育課程目標,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跨學科項目化勞動課程。

(一)圍繞育人目標,設置勞動融合課程

我校堅持“五育”并舉,充分發揮“三園兩館一基地”的資源優勢,圍繞“一生一技、一生一能、一生一品、一生一趣”的育人目標,開設三大主題、七大板塊、二十四種類勞動學習課程,包括“美好生活”“快樂勞作”“愛心培育”三大主題勞動融合課程,以及日常自理、生活技能、創意生活、種植、養殖、科創、最美志愿者等七個系列的課程項目。這些課程以“每日勞動滲透”“每周勞動體驗日”“每月主題式勞動學習”“每學期勞動教育周”“每學年勞動展示”五種課程類型為載體。例如,“‘非遺傳承”課程結合廣西特有的“壯錦”文化,如織錦、繩編、刺繡等,推動壯家“非遺”進校園。在“非遺”傳承館中引入南寧“非遺”美食——生榨米粉的制作工藝,讓學生親手參與制作過程,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些獨具特色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的品格和能力,同時傳承和弘揚地方文化。我校以“科創勞動”為主題,開設了多個特色課程,包括航模、車模、人工智能、編程、科學實踐和發明創造等。這些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打造學校科創勞動特色品牌。科學實踐和發明創造課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提高了綜合素質;通過“科創勞動”特色課程,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為未來從事科創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多學科融合,促進“勞動+作業”提質增效

我校以勞啟智,聚焦多學科單元整體教學和項目式教學融創路徑,構建高品質課堂,賦能核心素養發展,使“勞動+學科”融合作業提質增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注重以下“四性”。一是整體設計的統一性。我校以單元教學的形式開展勞動教育,融合勞技、美術、語文、體育、科學、音樂等學科,進行整體開發與設計,將勞動教育與傳統藝術學習相融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將勞動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引導教師以系統視角綜合思考設計教學單元,合理安排學習內容與探究形式,使每節課之間既有接洽又各具特色,充分彰顯融美入勞、以勞育人;結合“三園兩館”和南寧元素,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二是整體內容的全面性。我校利用“5+2”課后服務,采用“小太陽+”校本課程,開設“三主題、八系列、二十四類”勞動教育選修課,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和價值。三是作業板塊的綜合性。“勞動+”學科融合作業設計依靠學校“小太陽”勞動實踐基地的輻射作用,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探索,設計學科與勞動教育相融合的作業板塊,強化師生的勞動意識,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化需求。四是生活的聯結性。我校是一所收容孤兒與社區地段普通孩子一起學習的公辦學校,現有孤兒137名。我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打造“5+2”孤普融合勞動教育。周一至周五,主要開展“三同”(同課程、同時間、同地點)勞動教育,使孤兒和社區地段學生一起接受勞動教育。周末,開展孤兒和少先隊、團委、生活管理處多個部門聯合組成的團隊教師“三同”(同生活、同學習、同體驗)勞動教育,開展十個“我來”多元主題實踐活動,如“溫馨宿舍我來扮”“校園井蓋我來畫”“周末美食我來做”“半畝菜園我來種”“航空科技我來玩”“收納整理我來教”“校園花草我來護”等。這些活動旨在創新孤普勞動融合教育實踐,為孤兒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成長機會。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融入社會。

以上課程的實施又分別以第一、第二、第三課堂的形式進行。第一課堂注重夯實基礎。我校按照勞動課程標準開設勞動課程,同時通過學科課堂滲透勞動教育,如思政課+鄉土情懷培育、語文課+田園寫作培訓、科學課+做中學學中做、體育課+時令健康與鍛煉、美術課+尋找時令色彩等。第二課堂注重勞動體驗。“小太陽”勞動實踐基地項目式課程和豐富多彩的社團課程成為學生第一課堂的延伸。我校社團課程設置勞動實踐課,有以下幾種形式:開設手工編織、種植、養殖、家政課程,讓學生在園中種植自己喜歡的植物,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和養護能力;在“非遺”傳承館中學習傳統手工藝,制作個性化手工作品;在家政生活館中學習烹飪技巧,展示自己的廚藝。此外,我校還舉辦勞動技能比賽和志愿服務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勞動實踐機會和平臺,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我校開展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例如:在社區和學校開展環保宣傳和綠化活動,提高大眾的環保意識;在老人院和福利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關愛弱勢群體;鼓勵學生擔任博物館和藝術館志愿者,了解歷史文化等。第三課堂注重勞動實踐,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學校每學期都開展研學之旅,組織學生走出校門,深入社會和自然,感受“生命的能量在腳下,最好的課程在路上”的道理。在研學之旅中,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各種勞動,從中感受到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同時,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既培養了團隊合作、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獲得了寶貴的實踐經驗,還更加深入地了解社會和自然,拓寬了視野和知識面。研學之旅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價值觀,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綜合素質。

四、構建科學的勞動管理體系,提高勞動基地管理水平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要求全面改進和加強義務教育學校管理工作,促進學校規范辦學、科學管理,整體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加快推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勞動教育貫穿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全過程,我校通過構建科學的管理體系,不斷優化勞動育人工作。

(一)成立勞動教育管理小組

我校成立學校勞動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領導擔任組長,聯合學校科技中心、教導處、德育處、孤兒管理處、總務處共同參與,推動教師“教、學、研”一體化發展,引領學生提高勞動素養(如下頁圖1)。組織機構的職責分別為:校長負責學校勞動教育整體規劃和發展方向;分管勞動副校長協助校長管理勞動教育日常工作;教導處負責科學類教育項目、課題、教研,制訂科學類學科教育教學內容,開展教師培訓和教研活動等工作;孤兒管理處負責孤兒勞動、生活、活動的各項任務;德育處負責勞動主題活動,評估勞動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建立科學的勞動教育管理機制

我校加強學校勞動教育基地的管理和評估,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定期對基地的運行情況進行評估和調整,確保基地的建設質量和教育效果。學校通過多措并舉,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基地的作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勞動教育,學校建立完善科學的管理機制。(1)建立校園日常保潔網格化管理督查制度。通過“校級領導包區域、中層領導包年級、班主任包班、副班主任包人”四個層級機制,明確責任,量化考評。(2)建立勞動課堂質量評估制度。學校教導處組織年級組長、備課組長開展勞動學科“四有八度”課堂評估記錄觀察,每周一巡堂、一反饋、一調整。(3)完善勞動教師考評制度。我校專兼職勞動學科教師根據量化考評制度開展學生自評、年級評議、校評三級評議活動。這些制度不僅關注學生的勞動技能,而且重視他們的勞動態度和成果,確保勞動評價全面、客觀。學校通過這種方式,激勵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勞動教育,提高他們在勞動技能、態度和成果方面的表現。

五、優化勞動教育增值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升

為了更好地發揮勞動教育的作用,我校把勞動評價納入學校教學評價體系,圍繞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四個核心素養,發揮評價的導向、診斷、反饋作用,創新評價手段。

(一)評價內容的全面性

勞動教育評價包括學生的勞動技能、勞動成果、勞動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在評價過程中,我校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情況,制訂個性化評價標準,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公正的評價。我校從多方面對學生實施多元化評價,如從學生勞動合作、勞動交流、勞動記錄、勞動展示等方面對學生的勞動學習進行綜合增值評價。這些評價不僅涉及學生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的評估,而且涉及學生勞動態度和價值觀的塑造。我校通過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多樣化的勞動教育評價方式一方面有助于構建更加完整的校園勞動教育體系,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勞動教育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我校的勞動教育評價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包括團隊合作、作品評定、口頭表達、自我評價等。學校還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例如,《小小燈籠自己做》這一課的評價內容包括能夠掌握制作燈籠的基本步驟,能夠與同伴相互協作完成燈籠,能夠在制作燈籠的過程中做到細心和耐心,能夠對作品進行分享等;評價形式有自主評、學生評、教師評、家長評等。通過綜合評價,教師和學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個人和團隊的勞動能力和表現,為改進勞動教育提供參考。

(三)評價過程的公開性

勞動教育評價公開透明,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評價結果是如何得出的。同時,學校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評價的標準和依據,知道評價是如何進行的,包括評價的實施、評價結果的記錄和反饋過程。評價結果向學生公開,增強評價的公正性和接受度。學校及時給予評價反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表現及需要改進的地方。我校通過建立明確的評價標準、透明的評價流程、及時的反饋機制和動態的評價體系,有效地提升了勞動教育的整體質量。

(四)作業評價的指向性

作業既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又可以為教師調整教學提供參考。作業評價應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會開展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例如,在寒暑假,學校針對不同年級布置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勞動作業,加強不同任務之間的內在聯系,增加勞動的探究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為學生提供具有改進與提升價值的反饋信息。

我校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重要講話精神,秉承“讓每一個孩子成長為明天有用之才”的辦學目標,以“讓失去父母的孤兒在這里找到回家的溫馨,感受陽光的溫暖”為辦學特色,圍繞“厚德博雅·感恩融合”的辦學理念,依托勞動教育基地提高勞動教育質量,切實落實“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建設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今日農業(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如何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人大建設(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雜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現代企業(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
努力建設統一戰線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老头综合网|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欧美视频二区|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毛片视频| 日韩美毛片|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伊人中文网|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动漫h|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五月天综合婷婷|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福利一区三区|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无码日韩视频|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在线无码九区|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91精品国产福利| 亚洲成人播放|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狠狠干综合|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成人网| 国产亚洲精品91|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超碰免费91| 午夜不卡福利| 国产毛片基地| 精品视频福利|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无码国产伊人| 婷婷中文在线|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色哟哟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日本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欧美不卡二区|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日韩美毛片| 亚洲浓毛av|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在线毛片免费| 香蕉网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