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錚 田陽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對發揮農業科技驅動、強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作出了部署。林草專家們認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要重視發揮林草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支撐作用。
浙江農林大學副校長、國家林草局香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吳家勝教授說,林草院校是林草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一是要加緊培育農業創新拔尖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破解農業發展“卡脖子”難題,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要推動學歷教育與終身教育“雙線聯動”。聚焦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需求的新變化,加快建設一批具有適應性、引領性的新農科專業,加大對鄉村種養殖領域本科技術人才的定向培養力度,擴大免學費涉農專業技術人員培養規模。依托鄉村振興研究院、繼續教育學院等平臺,面向林草新型經營主體、種養殖大戶,開發構建以林草知識更新、實踐能力提升為重點的終身教育體系。二是要堅持技術創新與技術推廣“雙輪驅動”。聚焦林草前沿技術,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把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四新”融進現代林草業,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力,加大對林草技術推廣的支持力度,把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現代林草業,促進鄉村產業的復合經營,發展鄉村優質產業。三是要堅持學科人才與鄉土人才“雙向互動”。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推進一批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主動構建“首席專家團隊+鄉土專家團隊+N個新型經營主體”的鄉村振興人才團隊模式,培育鄉村振興“土專家”、農業知識“田秀才”。
東北林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宋吉紅指出,一要夯實鄉村教育基礎。培養懂農業、愛農村的人才,深化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推進鄉村中小學社團建設等品牌項目建設。開展生態文明宣講進鄉村活動,不斷夯實生態文明教育基礎。二要激發鄉村科技創新。積極打造林下經濟、特色養殖、生態康養等農林復合生態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建設,助力鄉村創新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經濟”產業發展模式,確保脫貧人口穩崗增收、就地就近就業。三要強化鄉村人才驅動。積極開展“支林計劃”“興農計劃”。加強鄉土人才培養,針對鄉村管理干部、農業技術人員、中小學教師等的能力提升需求,積極開展管理能力提升、黑木耳栽培、中藥材種植和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等專題培訓,助力鄉村振興人才隊伍質量提升。
北京林業大學教務處處長徐迎壽特別注意到,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專門對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部署,內容有360字,涉及森林草原防滅火、古樹名木搶救保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鄉村生態保護修復等15個方面工作任務。他說,每一項任務都關系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敗,都與林草行業息息相關,都是復雜的系統工程,都離不開強大的科技和人才做支撐。林草高校要精準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現代林草高質量發展需求,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努力探索服務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范式。要聚焦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促進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要以戰略性系統改革為根本動力,圍繞生態文明任務需求,在生態文明建設中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彰顯新動能新優勢。
中國林業教育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北京林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田陽說,林草院校要緊緊圍繞鄉村全面振興和林草富民生態產業發展需求,為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壯大鄉村人才隊伍作出新貢獻。一要立足源頭培養,實施林草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引導更多大學生到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重點建設生物育種、土地科學與技術、生態修復學、智慧農業、食品營養與健康、鄉村治理等亟需緊缺專業,為推進農林種業振興行動、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促進林草生態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提升林區鄉村治理水平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儲備。要大力實施林草基層一線就業促進引導行動。加強林草重點關鍵亟需領域專業人才定向培養,引導更多林草畢業生到林草基層一線創新創業,推動鄉村特色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集約型轉型提升。二要發揮繼續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大力培訓高素質新生代林農帶頭人。開發建設生態旅游與森林康養、林下經濟和特色種養、鄉村研學與自然教育等新業態發展需要的職業技能、科技成果轉化和經營管理培訓課程體系,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林農培訓云平臺,將培訓資源直達最需要的基層一線。結合各地鄉村培育林草產業需求,針對新型農林經營主體帶頭人、退役軍人、返鄉創業林農等重點群體,送教下鄉,開設林間課堂,實施跟蹤培訓、入校系統研修、訂單定向定崗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提升教育培訓實效,培訓一大批懂技術的林農鄉土專家、能工巧匠和產業經營帶頭人。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院長王利兵強調,要造就農業創新拔尖人才和培養大批新型職業農民,破解農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增強林草生態資源服務生態振興保障能力,穩步提升林草生態產品服務產業振興供給能力。培養林草緊缺專業人才和鄉村本土人才。鼓勵專家服務林草生產,推廣科技小院模式,好技術要讓農民用得上、得實惠。加強基層林草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打通林草科技進鄉村“最后一公里”。加快選育推廣生產急需的自主優良林草品種。
南京林業大學教學評估辦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周統建說,要著力破解鄉村教育振興人才短缺和鄉村科技創新存在短板等問題。一是聚焦鄉村振興產業,優化學科專業體系,推進智慧林業、鄉村規劃等相關新興學科專業發展。運用生物、信息、人工智能等現代科學技術改造現有涉林學科和專業,整體提升林草院校學科專業競爭力和建設水平。二是圍繞鄉村振興目標,培養知林愛林務林新型人才。統籌用好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現代農林龍頭企業等優質教育和科技資源,精心打造創新創業學院、鄉村振興實踐教育基地等品牌項目,健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各類人才教育培訓體系。三是增強教育、科技、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貢獻度。以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先進科學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產業,繼續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機械裝備支撐,提高林草資源利用效率和生態保護水平。
西南林業大學濕地學院院長宋維峰認為,一要精準聚焦鄉村振興這個國家戰略,針對各地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林草教育、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二要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和鄉村振興的需求,服務江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精準服務鄉村振興。三要發揮專業特長,聚焦典型鄉村,全方位解決典型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問題。四要加強對鄉村干部和群眾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和普及群眾的科技意識和水平,解決群眾信息不準、不暢等問題。五要針對生態旅游、森林康養、休閑露營等新業態,研究建立相關的國家、地方標準、規范。六要針對鄉村環境問題,充分發揮林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濕地、草業等林草科技優勢,一體推進鄉村生態保護修復,推進水系連通、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副院長、中國(北方)現代林業職業教育集團常務副理事長潘玉昆強調,林草院校要拓展服務鄉村振興的深度和廣度。要圍繞林草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領域,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林草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林草科技推廣應用水平,搭建林草科技推廣平臺,加強林草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林草產業與旅游、康養、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