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遠大前程》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長篇代表作之一,通過研究狄更斯小說《遠大前程》的敘事風格,探討狄更斯在小說中運用的敘事技巧和策略,分析敘事風格對小說主題、人物塑造和讀者體驗的影響。通過對小說《遠大前程》文本細讀,分析其敘事結構、視角、敘述者等方面。將《遠大前程》與狄更斯其他作品和同時代其他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探討其敘事風格的獨特性。以及狄更斯的生活經歷、時代背景以及文學傳統對其敘事風格的影響。研究表明狄更斯在《遠大前程》中運用了多樣化的敘事技巧,如雙重敘事視角、閃回、象征等,小說的敘事風格有助于塑造復雜的人物形象和傳達社會批判主題。狄更斯的敘事風格對讀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思考,《遠大前程》的敘事風格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后來的作家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狄更斯;《遠大前程》;敘事風格;探究
【中圖分類號】I561.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3—026—03
《遠大前程》是狄更斯長篇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復雜的情節和獨特的敘事風格而聞名于世。這部小說通過主人公匹普的成長經歷,探討了愛情、友誼、社會階層和人性等主題,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廣泛的藝術價值。《遠大前程》在敘事上有別于當時主流的敘事特點,表現出既符合于當時常規、又向這些常規提出挑戰的敘事特征。
一、狄更斯的小說《遠大前程》的敘事風格
狄更斯的小說經常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正和貧困進行鞭撻,通過對社會問題的描寫來引起讀者的關注。《遠大前程》也不例外,它批判了英國社會的階級差距和虛偽的上流社會。狄更斯善于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復雜的性格。在《遠大前程》和其他狄更斯的小說中,人物形象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多面性[1]。
狄更斯的小說情節常常充滿了轉折和意外,戲劇性跌宕起伏。這在《遠大前程》中非常明顯,皮普的命運起伏、愛情糾葛猶如過山車一樣讓讀者應接不暇。如主人公匹普從小在姐姐的暴力下長大,卻在機緣巧合下成為了有錢人。匹普以為自己資助他的是赫微香小姐,并且赫微香有意要撮合他與艾斯黛拉的婚姻,但艾斯黛拉為人傲慢無情,對他無動于衷。匹普在倫敦的消費越來越高,后來開始負債消費。自從來到倫敦之后,匹普從來沒有開心過,他的上等人生活過得抑郁寡歡。匹普的真正資助人卻是他年少時,救助過的一個逃犯馬格韋契,馬格韋契將自己賺到的錢全部給了匹普,希望匹普成為一個上等人,他是一個被驅逐出國的人,他冒著生命危險回國來見匹普,但匹普沒能幫助他逃走,他的錢全部充公,死在獄中。匹普發現艾斯黛拉竟是恩主馬格韋契的女兒。匹普負債累累,并將因此入獄,最后關頭是姐夫喬幫助他還清了負債。
狄更斯的小說總是有道德和人性的思考,通過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傳達出道德教誨。《遠大前程》強調了善良、忠誠和價值觀的重要性。在《遠大前程》中,狄更斯通過主人公匹普的經歷傳達了一些道德教誨,首先是善良和同情心,匹普對逃犯馬格韋契的幫助展現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這一行為也為他后來得到馬格韋契源源不斷的幫助帶來了伏筆,也讓他得到了成長。匹普在得知自己的恩人是馬格韋契后,盡管有些許失落,但他仍然對馬格韋契保持著忠誠和感恩之情。匹普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起起落落之后,逐漸意識到財富和社會地位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內心的善良和真實才是獲得幸福的不二法門。小說中匹普對艾斯黛拉的愛情也是小說的主線之一,小說通過敘事,讓匹普明白了,真正的愛情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而不是外在的容貌和財富。
通過《遠大前程》一書,狄更斯對社會不平等和貧困的描寫,強調了社會正義的重要性,呼吁人們關注社會底層的人民。這些道德教誨貫穿于小說的情節之中,使讀者在感受故事的同時,也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進行了深度思考。它們強調了人性的美好品質,如善良、忠誠、感恩、自我認識和社會正義等,對讀者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狄更斯小說的敘事生動而細膩,他讓讀者感受到故事中的場景和氛圍。無論是貧困的街頭還是豪華的府邸,都能通過他的描寫栩栩如生呈現在讀者眼前。
狄更斯的中晚期長篇小說代表作《遠大前程》的另外一個語言特點是幽默,在小說的行文中,常常夾雜著幽默和諷刺,這既可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也可以揭示社會的荒謬和人性的弱點。這些相似之處在狄更斯的不同小說中都有所體現,使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魅力。
二、雙重敘事視角
《遠大前程》是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品,在這部小說中,狄更斯采用了雙重敘事視角。主人公匹普的成長與幻滅的是小說的中軸線,孤兒匹普從小由姐姐、姐夫撫養長大,他在懵懂中救下一名逃出牢獄的囚徒,又在鎮上的郝薇香小姐家里遇見了她的養女艾絲黛拉,之后得到神秘人資助去倫敦接受上等教育,并且成年后還可以繼承一筆財產,正當他張開雙臂擁抱上流社會時,命運又發生了轉折,最終他從夢中清醒,找回了自我。
在小說中,匹普原本的理想是做個和姐夫喬一樣的鐵匠。但第一次見到郝薇香小姐的養女艾絲黛拉后,他就開始為自己粗糙的手、笨重的皮鞋、不標準的發音而感到自卑,并且開始向往上流社會。到了倫敦后,匹普的心態發生了更大的變化,他甚至覺得有喬這樣的朋友,讓他很丟面子。隨著劇情的發展,匹普得知神秘資助人的真實身份后,最終從夢中清醒。他本質還是善良的,他找回了曾經丟失的那些可貴的東西。
不同讀者對故事進程的反應存在差異,普通讀者關注匹普與艾絲黛拉的愛情故事,有的批評家則著眼于對匹普拜金主義的批判。這種雙重敘事視角的運用,增強了小說的藝術效果和表現力,也使得讀者能夠更加深入理解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小說采用了雙重敘事的視角進行敘述,讓讀者與作者以及小說本身能形成循環往復的交流關系。小說以“老年匹普”的經驗視角看正在事件經歷中的“少年匹普”,“少年匹普”所經歷的喜怒哀樂,都將在“老年匹普”的情感加工下為人們敘述出來,從而給人陌生感。小說開篇,狄更斯用了過去時態、一般過去時及過去進行時,強調是在回顧,方便敘述故事。這種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拉近了讀者與作者以及小說本身的距離,讓讀者與作者以及小說本身能形成循環往復的交流關系。
這種雙重敘事的展開,體現出了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小說中的主人公匹普一方面是一個孤兒,可另一方面又是一位少爺;匹普既是馬格韋契的兒子,可也是馬格韋契的恩人。而匹普的經歷也總是對立的,在面臨著種種困難的時候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財富,而這筆財富剛剛令匹普感到十分歡喜的時候,卻又離他而去。這種人物塑造和故事敘述上的二元對立手法,使得狄更斯的作品雖然人物不多,卻可以因為復雜的人物關系、故事走向和人物性格來書寫很長又很精彩的故事。此外,狄更斯在塑造人物形象時,虛構出了一些邪惡的資產階級形象,經過對比從而烘托出了主角的美好。這種對比手法的運用,也體現了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的功力[2]。
通過《遠大前程》這部小說,可以很清楚分辨出雙重視角的優缺點,雙重敘事的優點在于,首先豐富故事層次,通過不同視角的展現,讀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情節,增加了故事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如老年匹普回憶少年匹普,從今天的眼光回顧往昔,深入到了人物內心,雙重視角將讀者代入到入不同角色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思想、情感和動機,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和真實。雙重敘事制造懸念和神秘感,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和興趣,使故事更具吸引力。還使得讀者需要從不同角度思考故事,分析不同視角之間的關系和沖突,從而加深對故事主題和意義的理解。多角度的敘述方式使故事更加栩栩如生,避免了單一視角可能帶來的單調和乏味。在小說《遠大前程》中的多重視角使得匹普這一人物形象非常豐富,故事更加撼動人心。
但雙重敘事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敘事混亂雜糅使得讀者在理解上產生困難,如果處理不當,多個視角的轉換可能會使敘事顯得混亂,讀者很難跟得上故事的節奏,小說《遠大前程》中有些地方的敘事就顯得比較滯重。另外還存在視角不平衡的狀態,如匹普的老年視角與青年視角涉及多,其他年齡段視角少,就未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發展,導致其他視角被弱化,影響故事的整體平衡。再者過多的視角可能會分散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難以把握故事的重點和核心。
三、懸念設置
《遠大前程》最初是在倫敦的報紙上以長篇連載的形式出現的,狄更斯以“少年匹普”的成長過程為線索,用環環相扣的故事引起讀者閱讀興趣,在保持讀者新鮮感的同時激起讀者好奇心。
首先是故事懸念設置上, 第一大懸念是匹普的神秘恩人,整個故事中,皮普一直在猜測誰是他的神秘恩人,這一懸念貫穿始終,直到故事的結尾才揭曉,這個神秘恩人是馬格韋契。馬格韋契是一個貴族階層的無名小卒,他自視優越,以嚴厲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匹普在7歲時曾幫助過馬格韋契,馬格韋契對此一直心懷感激,并在數年后資助匹普去倫敦深造,讓他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狄更斯通過對馬格韋契外貌的描寫,如“他的臉上有一種陰沉沉的神氣”“他的手又大又粗”等,讓讀者對他的形象有了直觀的了解。狄更斯在他的性格刻畫上著墨不少,馬格韋契的性格冷漠、孤僻,他對別人的痛苦無動于衷,但對匹普卻懷有一種奇怪的感激之情。這種矛盾的性格讓人對他產生了好奇,馬格韋契的行為也體現了他的性格特點。他在監獄中偷偷給匹普寫信,安排他的生活,但又不愿透露自己的身份,他的這種神秘行為增加了他的吸引力。狄更斯還通過將馬格韋契與其他人物進行對比,如與郝薇香小姐的對比,進一步突出了他的獨特性格。馬格韋契的命運和故事線也是塑造他形象的重要方面。他的過去經歷和最終的結局都讓讀者對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過以上多種手法的運用,狄更斯不僅成功地設置了懸念,還塑造了馬格韋契這個復雜而又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使他成為小說中的一個重要角色,馬格韋契的形象也反映了狄更斯對社會現實和人性的思考。
艾斯黛拉的身世的設置,艾斯黛拉的身世一直是個謎,她與郝薇香小姐的關系以及她對皮普的態度都讓人好奇。這一懸念在故事的后期逐漸揭開,艾斯黛拉是孤兒,被郝薇香小姐收養。郝薇香小姐在年輕時受到倫敦大騙子康佩生的欺騙,為了向男人報復,她收養了孤兒艾斯黛拉,讓她受上流社會小姐的教育,并把她培養成冷酷無情的人,和玩弄男人感情的工具。盡管郝薇香小姐試圖通過復仇來尋求安慰,但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悲哀始終無法消散。她的生活充滿了絕望和無奈。 她的莊園充滿了神秘的氛圍,她的行為和表情常常讓人感到恐懼和不安。通過這些描寫,狄更斯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既令人同情又令人畏懼的郝薇香小姐形象。她的復雜性格和悲慘命運反映了社會對女性的壓迫以及人性的弱點,她的形象也為故事增添了許多戲劇性和深度。與此同時,也將艾斯黛拉的身世作了揭示。
匹普的前程是小說的終極懸念,也是小說的主線,皮普一直渴望追求遠大前程,但他的命運充滿了不確定性。讀者不知道他最終是否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也增加了故事的懸念。匹普的前程經歷了多次起伏,最初,匹普只是一個貧困的孤兒,在姐夫喬的鐵匠鋪里當學徒。后來,他意外地獲得了一筆神秘的財富,并被送到倫敦接受上等人的教育。在倫敦,他陷入了虛榮和浮華的生活中,揮霍無度,迷失了自己。然而,隨著故事的發展,匹普逐漸發現了財富的真相和自己的錯誤。他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難之后,包括心愛的艾斯黛拉離他而去,財富化為烏有等。通過這些挫折,他逐漸覺醒。最終,匹普認識到真正的前程不在于財富和地位,而是內心的善良和正直。他回到了家鄉,與曾經的朋友和親人團聚,并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和歸屬感。總的來說,匹普的前程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他在追求物質和虛榮的過程中經歷了挫折和醒悟,最終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和價值。這個過程也體現了小說對于人性、社會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這些懸念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保持高度的興趣,不斷猜測和思考故事的發展。它們也有助于塑造故事的緊張氛圍和情節的推進。通過設置和解決這些懸念,狄更斯使《遠大前程》更加引人入勝,讓讀者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可以說,懸念的設置也是《遠大前程》的敘事藝術之一,通過懸念的運用,狄更斯成功地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使小說具有深刻的意義和廣泛的影響力。
四、結語
狄更斯在《遠大前程》中運用了多樣化的敘事技巧,如雙重敘事視角、閃回、象征等,小說的敘事風格有助于塑造復雜的人物形象和傳達社會批判主題。《遠大前程》的敘事有別于當時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的敘事傳統,是處于古典現實小說與爾后出現的現代主義小說之間的,一種敘事上的突破與創新。
參考文獻:
[1]李偵.狄更斯《遠大前程》倫理敘事及其當代價值[J].江西社會科學,2019(4).
[2]陳金.《皮普先生》的身份意識與敘事策略[J].名作欣賞,2019(3).
作者簡介:狄麗卿(1983—),女,漢族,山西忻州人,碩士研究生,忻州師范學院五寨分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