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蓮 呂志翔 潘苑苑
【摘 要】桂北地區的合院式古民居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珍貴遺產,然而,目前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本文通過對桂北地區合院式古民居現狀的深入分析,包括建筑物老化、自然災害、人為破壞、現代化壓力、社會經濟因素和人才短缺等問題的探討,提出了一系列綜合的保護和傳承對策。這些對策包括綜合保護規劃的制定、科技應用的推廣、教育和培訓計劃的開展以及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通過采取這些措施,我們有望有效保護和傳承桂北地區合院式古民居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實現文化傳統與現代社會的和諧共存。
【關鍵詞】桂北地區;合院式古居民;傳統建筑文化
【中圖分類號】TU24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3—044—03
引言
中國桂北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合院式古民居作為傳統建筑的杰出代表,在這一地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古老的建筑物不僅反映了歷史的滄桑變遷,還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國文化傳承的珍貴遺產。然而,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推進、現代思維的沖擊,以及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意識的相對薄弱,桂北地區的合院式古民居面臨嚴峻的挑戰,其保存和傳承亟待深入研究和有效保護。
本文旨在深入探討桂北地區合院式古民居的現狀和傳承保護對策,以充分認識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并尋求其可持續發展之道。研究背景為桂北地區的合院式古民居,這些建筑代表了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建筑風格,承載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對于了解中國的傳統建筑文化和歷史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研究意義體現在多個層面合院式古民居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瑰寶,通過深入研究和有效保護,有助于傳承中國豐富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古民居承載了歷史信息,通過對其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桂北地區的歷史演變和文化傳承。此外,研究合院式古民居的現狀和保護對策,有助于為當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實際指導,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1]。最后,該研究可為其他地區的傳統建筑保護和傳承提供有益借鑒,對于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播也有積極的啟發作用。在這個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保護和傳承桂北地區合院式古民居,不僅是對過去的致敬,更是為了將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傳遞給未來的世代,讓其繼續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獨特性貢獻力量。
一、桂北地區合院式古民居的價值體系
(一)社會價值體系
這些合院式古民居反映了當地社會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和社會組織結構。它們不僅是民眾居住的地方,還承載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家庭聚會、社區活動和傳統慶典。這些建筑物具有重要的社交和凝聚功能,有助于維護社會穩定和凝聚力。
(二)歷史文化價值
合院式古民居在桂北地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這些古民居不僅是建筑物,更是時間的見證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它們記錄了過去的生活方式、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傳統的建筑技藝。通過這些建筑,我們可以窺見過去的時光,了解古代桂北地區人民的居住環境和社會生活[2]。這些合院式古民居還傳遞著民族和地域的歷史記憶,是桂北地區豐富多彩歷史文化的有力見證,對于歷史研究和文化傳承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三)建筑與藝術價值
合院式古民居在桂北地區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價值,還蘊藏著豐富的建筑與藝術價值。這些古民居的建筑結構和裝飾呈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從建筑風格到木雕、磚雕、畫作等各種藝術元素,都展現了精湛的工藝和卓越的審美價值。它們代表著中國傳統建筑和工藝的杰出代表,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不僅豐富了藝術領域,也為建筑與工藝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桂北地區合院式古民居現狀分析
(一)文化遺產保護現狀
合院式古民居作為寶貴的文化遺產面臨著多重保護挑戰。首先,這些建筑物由于歷史悠久,存在著老化和腐蝕的風險,需要進行維護和修復,以確保其長期保存。其次,地處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古民居容易受到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的侵害,因此需要采取相應的防護和加固措施。此外,人為因素如盜竊、破壞和不當開發也對這些文化遺產構成威脅,需要采取有效的監督和保護措施,以確保它們的完整性和歷史價值不受損害[3]。因此,文化遺產保護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并采取綜合性的措施,以確保合院式古民居得以有效保護,成為永恒的文化寶藏。
(二)現代化壓力
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帶來了對合院式古民居的一定壓力。隨著當代生活方式的需求不斷演進,桂北合院式古民居可能面臨拆除或改建的風險,以適應現代化的住宅標準和功能需求。這種現代化壓力可能導致傳統建筑的破壞和文化遺產的喪失。因此,需要尋找平衡,既要尊重和保護這些寶貴的歷史建筑,又要尋找方法,使它們在當代社會中發揮更多功能,繼續傳承其文化和歷史價值。這涉及到制定明智的規劃和政策,以促進合院式古民居的可持續保護和在現代社會中的有益利用。
(三)經濟因素的影響
社會經濟因素在合院式古民居的保護和維護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些古老的建筑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來進行維護、修復和保護,以確保它們的結構穩固、文化價值得以傳承。然而,現實情況是,許多合院式古民居所在地的社區經濟能力有限,難以承擔這些維護成本。這一挑戰涉及到多個方面,包括修復古建筑的材料成本、人工費用、文化遺產保護技術的投入等。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尋找可持續的籌資機制,以支持合院式古民居的保護工作。這可以包括文化基金、慈善捐贈、文化旅游收入等多種途徑。同時,還需要進行有效的資源管理,確保資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以最大程度地維護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外,可以探索公私合作的模式,吸引私人投資,推動合院式古民居的維護和修復工作[4]。總之,社會經濟因素在合院式古民居的保護中是一個關鍵問題,需要社區和私人部門的合力努力,以確保這些珍貴的歷史建筑得以保留下來,繼續為后代傳承文化遺產和歷史價值。
(四)人才短缺
人才短缺問題是合院式古民居保護領域的另一個重要挑戰。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建筑工匠和木工的數量逐漸減少,這意味著傳統建筑技藝和工藝的傳承面臨威脅。這些工匠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能,能夠精湛地進行木結構建筑的修復和維護工作,但他們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年輕一代很少愿意投身這一領域。這一問題的復雜性在于,傳統建筑工匠的培養需要時間和耐心,以及對古老技藝的真正熱愛。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可以設立相關的職業培訓和技術學院,培養新一代木工和建筑工匠,傳授他們傳統技藝。其次,可以建立合作項目,吸引有經驗的老工匠與年輕學徒合作,進行實踐培訓,傳承技藝。總之,人才短缺問題是合院式古民居保護的一項關鍵挑戰,需要通過培訓、傳承項目和財政支持等綜合措施來解決,以確保傳統建筑技藝和工藝得以傳承和發展,從而維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
三、桂北地區合院式古民居傳承保護對策
(一)綜合保護規劃
為了全面保護桂北地區合院式古民居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制定綜合保護規劃至關重要。這一規劃應當涵蓋多個方面,需要明確保護的具體范圍,包括合院式古民居的地理分布和各個村落的特點。規劃需要綜合考慮歷史價值,了解各個古民居的建筑年代、文化傳承和社會背景,以便更好地識別保護的重點區域。同時,生態因素也應被納入規劃,以確保保護措施不會對周邊自然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最重要的是,規劃必須注重社會因素,包括當地社區的參與和支持,以及相關利益相關者的協作[5]。通過制定綜合保護規劃,可以確保保護工作具備系統性和長期性,有效傳承并保護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
(二)科技應用
在桂北地區合院式古民居的傳承與保護中,現代科技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其中,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是一項強大的工具,可用于數字化建模、實時監測和文化遺產的虛擬展示,對古民居的保護和記錄提供了寶貴的支持。通過BIM技術,可以創建精確的三維數字建模,還原合院式古民居的結構和特征。這不僅有助于記錄建筑物的歷史構造,還提供了有關建筑細節和建筑工藝的深入了解。這些數字模型不僅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這些文化遺產的獨特之處,還可以用于后續的保護和修復工作。BIM技術還可以實時監測古民居的狀態。通過傳感器和監測設備,可以收集有關建筑物的結構、溫度、濕度等方面的數據。這些數據有助于及早發現潛在的問題,如結構老化或自然災害引發的損壞,從而采取預防性措施,確保古民居的安全。最重要的是,BIM技術可以用于文化遺產的虛擬展示。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人們可以遠程參觀合院式古民居,了解其歷史和文化,而無需實際到訪。這不僅可以增加公眾對這一文化遺產的認識,還可以促進文化傳承和教育。因此,科技應用,特別是BIM技術的使用,為桂北地區合院式古民居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有力工具,有助于維護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使其得以長久保存和傳承
(三)教育和培訓
了有效傳承和保護桂北地區合院式古民居,教育和培訓計劃顯得尤為重要。這些計劃的目標是培養更多的建筑工匠和文化遺產保護專家,以確保相關技藝和知識得以傳承,并為古民居的保護提供專業支持。教育和培訓計劃可以為年輕一代提供關于合院式古民居的知識和技能。這包括傳統建筑工藝、木工技能、文化歷史、考古學等方面的培訓。通過提供系統的教育,年輕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一文化遺產,并具備修復和保護它的能力。這些計劃還可以針對已有的建筑工匠和專家提供進一步的培訓,使他們了解最新的保護技術和方法。這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古民居保護中的挑戰,如結構修復、材料保養和文化遺產管理等。教育和培訓計劃還可以推動研究和創新,鼓勵專家和學者深入探討合院式古民居的歷史、文化和保護技術。這將有助于形成更多的本土研究成果,為古民居的保護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持和實踐經驗。這些計劃還可以促進公眾的參與和認知。通過舉辦講座、工作坊、文化活動等,可以增加社區居民和游客對古民居的興趣,提高其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認知,從而形成更廣泛的社會共識和支持。因此,教育和培訓計劃在桂北地區合院式古民居的傳承和保護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培養新一代專家和傳承人,提高現有專業人士的水平,推動研究和公眾參與,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
四、結語
合院式古民居作為珍貴的文化遺產,面臨著多重保護挑戰,包括建筑物老化、自然災害、人為破壞、現代化壓力、社會經濟因素和人才短缺等。為了有效保護和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需要采取一系列綜合對策。綜合保護規劃是關鍵,需要制定明確的保護范圍和重點區域,綜合考慮歷史、文化、生態和社會因素,確保保護工作具有系統性和長期性。同時,科技應用如BIM技術可以幫助進行建筑的數字化建模和監測,以及文化遺產的虛擬展示,有助于記錄和保護合院式古民居的結構和特征。教育和培訓計劃對于傳承相關技藝和知識至關重要,可以培養更多的建筑工匠和文化遺產保護專家。此外,社會各界的參與和合作至關重要,需要與當地社區和居民密切合作,增強他們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感。只有通過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確保合院式古民居得以有效保護和傳承,繼續為我們的文化遺產增添光彩。
參考文獻:
[1][3]陳文捷.廣西桂北特色古民居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現狀和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31).
[2]黃家城.桂北古民居建筑特色圖典[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
[4]劉子銳.淺談桂北特色古民居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J].城市建筑,2015(26).
[5]黃凱愉,甘翔云.淺談我國桂北古民居的特色和繼承[J].建筑遺產,2014(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基于BIM技術的廣西合院式古民居數字化保護研究》(項目編號:2023KY1521)。
作者簡介:呂玉蓮(1986—),女,漢族,廣西桂林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土建BIM;呂志翔(1992—),男,漢族,廣西全州人,大專,助工,研究方向為鄉村建設;潘苑苑(1988—),女,壯族,廣西隆林人,本科,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建筑工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