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婕 劉麗英 施建曦



【摘要】 目的 分析延續性護理在乳腺癌術后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寧德市閩東醫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診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均于乳腺癌術后行PICC置管化療,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和隨訪,觀察組給予延續性護理,對比2組PICC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自我護理效能等。結果 出院后隨訪6個月,觀察組PICC置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院6個月后的自我護理效能量表的導管日常觀察評分、維護依從性評分、導管管理信心評分、信息獲取評分、異常情況處理評分、帶管運動評分和帶管日常生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延續性護理應用于乳腺癌術后PICC置管化療患者中,有助于降低PICC置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效能,值得推廣。
【關鍵詞】 乳腺癌;術后化療;PICC置管;延續性護理;并發癥;自我護理效能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11-0024-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73
乳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乳房腫塊常侵犯周圍局部組織,一旦進入血液或淋巴液循環,可引起癌細胞轉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目前對于具有手術指征的患者,通常在手術治療后給予輔助性化學治療,消滅殘留的癌細胞,預防癌細胞的轉移和乳腺癌復發[3]。但是在術后化療中,由于化療藥物的滲透性大、刺激性大,一般需PICC置管。這是一種安全的輸液方法,能避免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也減輕了化療藥物對患者血管的刺激性等[4-5]。但是PICC置管是一種有創侵入性操作,會增加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比如靜脈炎、靜脈血栓、導管堵塞等,可能會影響術后化療的順利進行[6]。而且許多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的間歇期需帶PICC管出院,自身護理知識、技能掌握不全可能會增加PICC置管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針對此,寧德市閩東醫院結合患者的特點開展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降低了PICC置管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現選取120例患者進行對照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寧德市閩東醫院乳腺外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診的乳腺癌患者中選取12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2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4~72歲,平均(50.3±9.2)歲;病理分期,Ⅰ期21例,Ⅱ期29例,Ⅲ期10例;PICC管穿刺靜脈貴要靜脈40例,肱靜脈2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1~73歲,平均(50.6±9.4)歲;病理分期,Ⅰ期19例,Ⅱ期30例,Ⅲ期11例;PICC管穿刺靜脈貴要靜脈43例,肱靜脈17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或乳腺癌保乳術,術后接受化療;年齡≥18歲;均為女性;術后留置PICC管化療。
排除標準: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或出現癌細胞轉移的患者;合并其他嚴重軀體性疾病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癡呆、交流障礙的患者;有藥物、酒精濫用史的患者。
1.3 方法
2組患者均在術后留置PICC管接受化療,由同一組護士對患者實施PICC置管,選擇單腔三向瓣膜式(4Fr)導管。穿刺結束后交代相關注意事項,并填寫PICC維護記錄單。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和隨訪,患者住院接受化療期間,由責任護士講解PICC置管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自我護理指導等,在出院后的化療間歇期定期進行電話隨訪,1次/周,詢問置管或換藥后的局部情況等,指導患者居家自我護理管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1)成立延續性護理小組。成立由護士長、主管護師、管床醫生和責任護士組成的延續性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有豐富的PICC治療/護理工作經驗,業務素養過關。全體成員均先接受培訓,主要培訓內容為PICC置管方法、日常維護、常見并發癥、預防護理措施以及延續性護理的相關知識,經考核合格后入組。(2)完善健康檔案。檔案內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診斷信息、手術信息、術后化療信息、主治醫生、聯系電話、家庭住址等)和PICC置管信息(包括導管型號、置管時間、置管部位和長度、導管尖端所處位置、穿刺操作人員、應拔管時間、置管過程中曾出現的并發癥等)。在患者術后化療期間和化療間歇期,及時動態更新完善檔案的內容,主要包括PICC管護理狀態、維護依從性、出現的問題等。(3)出院前的自我護理指導。患者出院前,護理小組在床邊對患者進行專業的健康宣教和自我護理指導,向患者詳細介紹出院后居家生活中PICC管的自我護理注意事項以及帶管生活的相關小技巧,如盡量穿寬松的棉質衣物,避免導管滑落或敷料脫落;沐浴時使用專門的洗澡保護套保護穿刺口,避免穿刺口被浸濕增加感染風險等;并給患者發放《PICC管維護手冊》,指導患者出院后做好自我護理管理。(4)出院后電話隨訪護理。出院后每周電話隨訪1次,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帶管生活狀況,有無PICC管異常表現、飲食狀況、心理狀況等,并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指導。(5)出院后的微信隨訪護理。成立專門的PICC置管微信討論群,創建微信公眾號,管理員為延續性護理小組成員,選擇1名溝通技巧、組織管理能力好的護士管理運營微信公眾號。患者出院前組織患者和家屬參加微信延續性護理專題講座,詳細講解建設微信平臺的目的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確保患者能正確操作。對于年齡較大不會操作的患者,要求家屬能熟練操作,并將相關內容復述給患者。患者出院后,微信公眾號上會定期推送相關健康知識、PICC置管自我護理技巧、日常生活指導等,比如PICC帶管的維護時間、衣服穿脫的技巧、洗澡時導管的保護等。每周組織1次群聊活動,引導患者相互討論帶管生活中的相關事情,相互討論分享經驗,同時管理員詳細記錄患者遇到的問題,歸納后給予解答。個體化護理,即患者遇到突發情況時,可借助微信的視頻功能與醫護人員溝通,由醫護人員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展開自我護理,避免不良事件發生。(5)門診隨訪護理。延續性護理小組成員輪流參加PICC門診,負責患者門診復診時的PICC維護,并對患者給予個體化的健康指導。(6)集體隨訪護理。定期組織患者參加病友聯誼會,由延續性護理小組組織召開,一方面給患者講解PICC管的相關護理知識,另一方面引導患者之間相互交流導管維護經驗和抗癌經驗。(7)上門隨訪。對于配合度低、凝血功能不佳、依從性不高的患者,必要時需上門隨訪,了解患者化療間歇期居家生活中PICC管自我護理的狀態等,并進行個體化的心理疏導,激發患者的治療自信心和生活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態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做好自我護理。
1.4 觀察指標
(1)PICC置管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患者出院后隨訪6個月,記錄出現的導管感染、導管阻塞、靜脈血栓、靜脈炎、非計劃拔管等并發癥發生率。(2)自我護理效能。于出院前、出院6個月后采用《腫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評估量表》評測,分成導管日常觀察(8個條目)、維護依從性(5個條目)、導管管理信心(5個條目)、信息獲取(3個條目)、異常情況處理(4個條目)、帶管運動(4個條目)和帶管日常生活(7個條目)7個方面,共有36個條目,采用1~5分計分法,得分36~180分,得分<108分為自我效能差,得分108~144分為自我效能中等,得分>144分為自我效能較高。(3)護理滿意度。請患者在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中選擇1項代表對護理服務的主觀感受。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收集整理本次研究中的相關數據資料,輸入SPSS 24.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對比檢驗,計數數據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PICC置管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隨訪觀察6個月,觀察組PICC置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為6.67%,對照組PICC置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為21.6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自我護理效能評分比較
2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的自我護理效能評分較出院前均有一定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比較,觀察組出院6個月后的導管日常觀察、維護依從性、導管管理信心、信息獲取、異常情況處理、帶管運動和帶管日常生活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PICC置管操作技術不斷進步。PICC管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腫瘤患者的化療中,避免反復穿刺或輸注高濃度刺激性藥物引起的靜脈血管損傷,保障化療順利完成。但是PICC置管也可能帶來一些損傷,引發感染、滲血、靜脈炎等并發癥,增加患者的痛苦。尤其是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化療間歇期需要帶管出院生活,這就要求患者具有較高的PICC管自我護理能力,以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7]。因此,常規的護理和隨訪已無法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延續性護理則能彌補常規隨訪的不足之處,為患者出院后的PICC管護理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延續性護理將院內臨床護理服務延伸到社區、患者家庭,能解決患者院外遇到的一些健康問題,是順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護理模式[8]。在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的PICC管護理中,延續性護理注重對患者自我護理技能的培養,患者出院后主要通過電話隨訪、微信隨訪、門診隨訪和上門隨訪的方式開展護理服務,多形式地為患者講解PICC管的相關知識,引導患者之間相互交流溝通,引導患者訴說帶管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且在醫護人員的指導和病友的經驗傳授中提高自我護理技能水平。延續性護理能通過微信隨訪、門診隨訪等方式讓患者出院后繼續接受專業的健康知識指導,包括導管的觀察、帶管運動等,彌補患者出院后PICC管維護知識信息獲取不足的缺陷,鼓勵患者自我護理管理,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管理能力[9]。微信隨訪護理為患者提供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做到圖文并茂、聲像兼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學習積極性;出現突發情況時還能借助微信的視頻功能,由醫護人員一對一指導患者進行應急處理,避免情況惡化,及時回院就診。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隨訪6個月的PICC置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和自我護理效能量表的7個方面(導管日常觀察、維護依從性、導管管理信心、信息獲取、異常情況處理、帶管運動和帶管日常生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延續性護理的開展使患者出院后也能接受到專業的護理指導,有利于患者有意識地糾正不當行為,并滿足患者對PICC管的健康知識需求,主動做好導管維護,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在乳腺癌術后PICC置管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得到肯定,有助于提高患者對PICC管的自我護理管理能力,減少相關并發癥發生,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秦黎,丁惠,謝靜華,等.化療間歇期延續護理在乳腺癌術后患者留置PICC的應用[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6):168,170.
[2] 金嬌,杭凌云,李玲,等.預見性護理對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4):156-158.
[3] 楊云,楊曉.針對性護理對乳腺癌術后PICC置管化療患者導管感染及靜脈血栓發生率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1,21(11):150-151,155.
[4] 傅幼瓊,林素芳.乳腺癌PICC置管期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疾病知識水平及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5):82-84.
[5] 楊敏,李瀾,李靜,等.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PICC管相關并發癥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22,28(1):163-164,166.
[6] 羅艷,廖光晶,胡嶸,等.微信平臺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化療PICC置管患者自護能力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32):210-213.
[7] 韋沖銀,周敏霞,周國香,等.微信平臺在乳腺癌PICC帶管出院患者延續性護理中的應用[J].福建醫藥雜志,2016,38(6):169-171.
[8] 陳帥.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術后化療PICC帶管患者相關并發癥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13):1695-1697.
[9] 時云,陳國華,黃燕,等.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延續護理管理模式及消化道護理在乳腺癌患者PICC帶管中的體會[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23(增刊2):251.
(編輯:許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