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華 權小燕 黃欣
【摘要】 目的 探討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中應用以問題導向為基礎的全程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在永豐縣人民醫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72例尿毒癥患者進行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36例)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36例)采用以問題導向為基礎的全程護理。對2組治療依從性、疲勞程度[疲勞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評分]、焦慮情緒[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和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2組FS-14評分、SAS評分均比護理前低,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顯著更低(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以問題導向為基礎的全程護理應用在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中,不僅能有效減輕患者疲勞程度與焦慮情緒,還能顯著提升其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尿毒癥;血液透析;全程護理;疲勞程度;治療依從性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11-0106-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5
尿毒癥是指慢性腎功能衰竭發展至終末階段后出現代謝產物潴留、酸堿平衡失調等一系列臨床表現所構成的綜合征。該病無法通過藥物治療徹底治愈,患者主要通過血液透析治療來延長壽命,但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易引發并發癥,影響療效及預后[1]。同時,護理人員開展常規護理無法全面兼顧患者各項情況,護理效果欠佳[2]。以問題為導向的全程護理是以循證醫學為基礎,明確存在的問題后再制定解決措施的科學護理模式,在各種疾病護理中已取得顯著進展[3]。基于此,本研究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應用以問題導向為基礎的全程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1月—2022年7月永豐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2例尿毒癥血液透析治療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6例。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28~74歲,平均(43.58±5.30)歲;病程1~6年,平均(3.24±0.50)年。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齡26~76歲,平均(44.13±5.15)歲;病程1~6年,平均(3.45±0.31)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永豐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患者符合《慢性腎衰竭診療指南》[4]的尿毒癥診斷標準,并具備血液透析治療指征;患者每周接受3次血液透析治療。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臟器功能衰竭者;存在惡性腫瘤疾病者;存在血液系統及傳染性疾病者;有精神失常及認知功能障礙者;因自身原因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即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血液透析治療的相關知識,如原理、作用、效果等,分享既往治療成功案例;遵醫囑指導患者用藥治療,告知藥物服用方法、劑量和時間等;叮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限制磷、鈉、鉀攝入量,提醒患者以高蛋白、富含微生物食物為主;了解患者恢復情況,鼓勵患者堅持運動,但不明確規劃具體運動內容。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應用以問題導向為基礎的全程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明確護理問題。明確護理問題依據,基于循證護理理念,結合文獻檢索、患者訪談、專家咨詢等方式明確尿毒癥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存在的問題。文獻檢索,對知網、萬方與維普數據庫進行檢索,關鍵詞為“尿毒癥”“血液透析”“疲勞程度”“治療依從性”等,檢索年限為2012年1月—2022年7月,通過關鍵詞結合自由詞的方式進行檢索。患者訪談,通過現象研究法、目的抽樣法對患者進行深入訪談,為患者講解訪談的必要性與意義,告知患者訪談遵循保密原則,30 min/次。專家咨詢,經文獻檢索、患者訪談2項流程后總結出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包括透析前、透析時、透析后3個階段,由專家評價問題的可行性。(2)制定護理方案。深入分析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問題后,結合文獻檢索結果,在專家指導下制定出相應的方案。透析前,部分患者認為透析時間長,極易產生不良情緒,比如焦慮、抑郁等,且自我管理意識薄弱。由心理咨詢師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以個體干預為原則,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感受并宣泄情緒,正確看待并接受血液透析治療。部分患者不了解血液透析治療的原理,護理人員結合視頻與PPT,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血液透析治療的重要意義。透析時,大部分患者透析過程中液體攝入過多,或者未掌握控制液體攝入量的方法。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講解血液透析治療時自我護理知識,并傳授相關技能,比如想飲水時咀嚼口香糖,叮囑家屬觀察患者攝入水分情況。部分患者在血液透析時營養管理不當。護理人員應主動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叮囑患者以高鈣飲食為主,控制每日磷攝入量<800 mg。透析后,長期血液透析會引起不良反應,使患者疲乏程度隨之增加。護理人員可為患者制定康復運動方案,包括慢跑、慢走、快走和爬樓梯等,根據患者機體狀態明確制定運動時間,一般以9:00—10:00、16:00—17:00為最佳運動時間段,30 min/次,3~5次/周,禁止空腹或飽腹狀態下運動。部分患者自我管理意識薄弱。護理人員建立微信群后邀請患者加入,定期在群內推送與血液透析治療有關的護理知識?;颊呙咳赵谌簝确窒磉\動情況。護理人員通過微信群監督患者飲食與服藥情況,定期評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3 觀察指標
護理過程中主要觀察指標如下。(1)治療依從性。若患者定期入院且積極接受透析治療,則說明完全依從;若患者偶爾抗拒透析治療,但大部分時候配合治療,則說明部分依從;若患者對血液透析產生強烈的抗拒情緒,甚至抗拒治療,則說明不依從。總依從率=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2)疲勞程度。應用FS-14量表[5]評估2組護理前后疲勞程度,包括2個維度,即軀體疲乏(1~8個問題)、精神疲勞(9~14個問題),根據“是(1分)”“否(0分)”回答問題,2個維度得分相加之和即為
FS-14評分,總分14分,得分越低表明疲勞程度越輕。(3)焦慮情緒。應用SAS量表評估2組護理前后焦慮情緒,共有20個條目,臨界值為50分,得分越低表明焦慮程度越輕。(4)護理滿意度。出院前1天發放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指導患者填寫,以此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該問卷主要對護理水平、服務態度等進行評價,評分≥90分為高度滿意,80~89分為基本滿意,≤79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率=高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先行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行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則行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依從性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治療總依從率更高(P<0.05),見表1。
2.2 疲乏程度
護理前,2組FS-14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FS-14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比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2。
2.3 焦慮情緒
護理前,2組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SAS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比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3。
2.4 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更高(P<0.05),見表4。
3 討論
尿毒癥是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終末階段,是各類腎臟病進入晚期后共有的臨床綜合征。此時患者腎臟已經無法過濾體內毒素,導致全身系統器官均受到嚴重影響。血液透析治療與人類自然代謝方式較為接近,因此現已被作為尿毒癥患者治療的主要方式[6]。然而,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大部分患者治療后生存狀態仍不樂觀,加之長期接受治療產生的心理壓力,會干擾血液透析治療的開展,降低治療效果。故需護理人員予以患者科學有效的護理,幫助患者調節血液透析治療期間的身心狀態,確保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得到充分發揮。
既往護理人員為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根據已經制定好的流程進行,并在此基礎上對癥治療,缺乏對護理期間存在問題的關注,同時護患之間缺乏有效溝通,不利于護理效果的提高[7]。以問題導向為基礎的全程護理是一種有助于提升護理效率與促進患者恢復的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分析護理各個階段存在的問題,以此為依據制定出符合患者實際情況的護理措施,更有利于患者加快恢復進程[8-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以問題導向為基礎的全程護理有助于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患者滿意度高。分析原因,護理人員將護理期間出現的問題作為基礎,及時發現并解決不利于血液透析治療的問題,有助于引導患者主動配合治療[10]。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與護理中存在的問題,選擇具有科學性與有效性的方案,促進患者主觀能動性提高,使患者積極參與到血液透析治療中,充分發揮血液透析治療應有的作用,從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11]。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與FS-14評分比對照組更低(P<0.05),提示以問題導向為基礎的全程護理可有效消除患者的疲勞程度,改善焦慮情緒。分析原因,血液透析治療結束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開展運動,有助于改善患者食欲,加快蛋白質合成速度,減緩或預防肌肉萎縮?;颊呓涍^科學、規律的運動有助于增加營養攝入量,進而轉化為能量,增強體質,從而減輕血液透析治療對患者機體的影響,顯著減輕不良情緒與疲乏程度[12]。適度運動對抗興奮激素的分泌具有促進作用,可改善患者紊亂的內分泌激素,促使毒素排出體外,有效調節機體狀態,減輕血液透析造成的不良反應,從而進一步降低精神與軀體的疲勞程度。
綜上所述,在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中實施以問題導向為基礎的全程護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其疲勞程度與焦慮情緒,顯著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李剛,郭豪.連續性血液凈化與普通血液透析對尿毒癥患者的療效對比研究[J].河北醫學,2021,27(8):1344-1347.
[2] 段麗麗,曹紅杏,章婷,等.心理護理方法對維持性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21,59(35):179-182.
[3] 關軍榮,賴紹燕.康復運動訓練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質量及疲勞程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26):2012-2016.
[4] 何立群,許筠,孫偉,等.慢性腎衰竭診療指南[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9):132-133.
[5] 唐雪林,官計,張艷,等.疲勞量表(FS-14)的應用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22,20(16):2193-2197.
[6] 李瑤,翟婷.優質護理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17):167-169.
[7] 李鳳榮.基于控制論為核心的心理護理對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不良情緒、病恥感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1):3899-3902.
[8] 陳娜.基于問題導向的綜合護理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治療依從性及并發癥的影響[J].透析與人工器官,2021,32(3):60-61,64.
[9] 汪思,黃家懿.生活希望計劃護理對持續性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疲乏狀況與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廣西醫學,2020,42(13):1755-1759.
[10] CONG J M,CAO Y,ZHANG X P,et al.Effect of internet 5A nursing mode based on self-management-oriented on quality of life and fatigue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J].Nurs Pract Res,2019,13(10):1020-1026.
[11] 王洪杰.綜合心理護理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7):188-189.
[12] 謝春瑩.有氧康復訓練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質量、下肢運動功能及疲勞程度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0,17(15):86-89.
(編輯:郭曉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