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長松 郭才
【摘 要】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校要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各個階段教育要運用前沿的教育理念,引入全新的教育思想,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基于此,本文以STEAM教育理念為抓手,分析STEAM教育理念的特點和內涵,闡述了其對于美術教育以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并提出針對性策略。
【關鍵詞】STEAM教育理念;中學美術教育;學生全面發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3—205—03
2022版美術課程標準說明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為核心素養內涵。同時,課程性質中也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堅持以美育人,引領學生在健康向上的審美實踐中,感知體驗理解藝術,逐步形成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所以作為中學美術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情感表現審美素質、表現能力等培養。在現代媒體技術的背景下,STEAM教育理念是一種強調合作探究、實際體驗的教學思想,其不僅能為美術教育帶來更多色彩,也能引導學生在探索實踐中提升創造力和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所以結合STEAM教育理念惠澤每位學生是展現美術課程育人價值,提升藝術表現形式,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STEAM教育理念概念特征分析
(一)概念
STEM教育最早出現于1986年,目的在于綜合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然而在2006年美國一大學教授在STEM教育基礎上加入了ART融合了A,也就是將人文和藝術學科滲透,其中更傾向于動手創造性課程,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從宏觀視角綜合運用不同知識,解決從現實世界所衍生的真實問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利用科學性的思維方式,結合數學中所呈現的邏輯思維和分析性思維,然后以自主動手原創設計的方式制作出具有一定藝術審美性的作品。
同時,從STEAM金字塔結構框架可發現,其頂端為學生可在綜合性發展中達到終身教育的目的。第二部分是指學生可以融合多方面知識,打破界限,在實踐創作探索思考中解決問題,理解美術內涵。第三部分為融合,這里主要是指將A加入stem教育中。所以STEAM理念在中學美術教育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綜合型人才,要強調藝術的滲透,為學生的未來做好規劃。從這個框架中可以發現steam理念具有協同性、跨領域、藝術性等特點,不僅鼓勵學生動手實際操作和探索,也致力引導學生通過藝術審美角度創造性面對問題,不斷刺激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探索實踐中有更多的經驗收獲。
(二)特征
第一,注重融合與互動界限,是教育的歸屬,本身是一種綜合性特征。STEAM理念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融入,具有強烈的啟發性,關注學生在創作、探索過程中有機融合以及對實際問題的解決。
第二,以合作探究為依托。合作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教育模式,同時縱觀各行各業的生產,大到社會國家之間的合作,小到公司各部門之間都需要合作來支撐,所以合作也是學生需要具備的一種能力。STEAM教育理念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合作,所以在中學美術教育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需要在實踐討論環節,重視合作模式運用,引發學生的發散性思考、總結學生的獨特想法,從而促使學生在合作中有更好的成長。
(三)價值
無論是各行各業的發展,還是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對于中學美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如何從這一藝術學科入手,引導學生在美術探索中收獲綜合、全面地成長,具備與自身相匹配的能力素養是教師思考的問題。STEAM教育理念在中學美術教育中滲透,不僅可以實現課程教育的延伸和創新,也能擴充學生的美術視野,也能提升整體的學習效果。同時,與單一性的教育模式不同,STEAM理念下學生的美術創作、知識探索不再局限課堂之中,而是有更廣闊的空間,無論校園,還是社會,甚至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學生發現美、探索美、創造美的資源。在綜合性、全面性的美術教育中,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引導學生以積極的興趣投身對美的探索中,實現學生各方面能力和美術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STEAM對中學美術教育的啟示
(一)實現以美育人
STEAM教育理念與素質教育雖然內容表述上存在著不同,但是兩者之間核心卻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所謂的平等面向所有學生,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如何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能力是教師關注的問題,無論教師運用了怎樣的教育模式,都應當重點關注學生是否在其中提高了認知、開闊的眼界,是否提升了審美水平、文化修養,也可以說STEAM理念與中學美術融合,能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也能提升學生自身價值。
(二)擴寬教育途徑
STEAM教育理念下,初中美術教師應當把握美術教育核心,不僅要重視學生美術素養培養,也要有創新、擴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美術能力發展,將視線放在課堂以外的地方探索豐富的美術資源,通過實踐活動設計引導學生感受美術與其他領域的關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和完善自我,這樣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審美認知,也能為學生的成長、發展帶來更多助力。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策略研究
(一)發現美
在大千世界的蕓蕓眾生中,美是無處不在的,有些人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他能夠觀察生活中的美,發現美好之處,然而有些人對這些美卻是視而不見,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發現美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審美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務,所以STEAM教育理念下,中學美術教育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需要讓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以觀察能力為基礎的,同時觀察能力在學習生活工作中也相當重要,甚至在創造美好生活的過程中,觀察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如何引導學生發現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運用如下的方式。
首先,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這是培養觀察能力的前提。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的認知和思維已經得到了一定發展,但是是否具備發現美的能力仍處于一個待培養的過程。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可以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元素,不同季節的水果、馬路上行走的人、隨風飄揚的樹葉等等都有著別樣的美,都能讓學生在觀察中看到不一樣的美好。同時,為更好地啟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教師可在課余時間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元素,并和他們一起觀察,這樣可在學生觀察過程中給予切實的指導和幫助,如此不僅能讓學生收獲良好的觀察效果,也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其次,觀察過程中,融入聯想和想象。作為一門藝術類課程,中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如果說觀察能力是培養的基礎,那么融入聯想和想象則是強化學生審美,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關鍵。教師可以選擇風景觀察的方式,選擇一處迷人的風景,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這里的美都體現在哪些方面,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在其他季節,這里的風景會有哪些別樣的風采,有哪些不一樣的美。這樣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入手,融合自己已有的美術經驗展開聯想和想象,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使他們具備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STEAM理念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融入,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師除了要激發學生興趣,融入聯想和想象以外,也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入手,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樣隨著學生的成長,當他們身處于大千世界中,遇見五彩繽紛的美時,才能不自覺地觀察美、欣賞美。
(二)鑒賞美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中學教育階段美術的重要性和價值性也逐漸凸顯,其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藝術文化修養,也能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水平,強化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使學生在良好的藝術熏陶下收獲全面發展。鑒賞美也就是激發學生對藝術對于美的熱情和興趣,培養學生具備鑒賞能力,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和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STEAM教育理念強調情境體驗性,也就是理解和識別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所以STEAM理念為指導的中學生鑒賞能力培養,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加強學生與美術作品的聯系,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的過程中累積經驗,強化能力。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美術作為其中的一項有著不同分支以及不同的表現形式,然而隨著年代久遠,很多作品學生已經不能看到實物,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為學生構建一個鑒賞情境。以“古代人物畫”欣賞為主題,教師可展示《仕女圖》,讓學生欣賞這幅圖中的人物、服飾、妝容,甚至儀態、動作都能讓學生體會到那個時代的人文環境。同時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欣賞,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教師也需要從這個作品入手,為學生介紹唐朝時期的風土人情,人文思想,這樣能拉近學生與這幅作品的距離,也能讓他們結合時代背景去觀賞。同時,學生觀賞之后,教師可結合你認為這幅畫的美好之處在哪里?你覺得這個時代有怎樣的特征?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細節性的欣賞,看一看人物的體態、面部表情以及服飾和發跡都有怎樣的內容。
如果說鑒賞情境能讓學生了解不一樣的藝術形式,跨時空欣賞、感受不同時代的美,那么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結合擴展延伸的方式,引導學生橫向了解這個時代還有其他哪些不可多得的藝術作品,探索、欣賞這些作品的美。《仕女圖》的鑒賞之后,教師可設計“以唐朝為主題,看一看這個時期還有其他哪些藝術作品,尋找他們的美好之處,談一談你的賞析感受。”而學生可利用互聯網查閱、博物館參觀等方式了解唐朝時期的瓷器、書畫、服飾、建筑等等,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充學生美術認知,也能讓學生在欣賞、鑒賞的同時感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強化學生的文化認同,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藝術與文化、歷史、傳統之間的關系。
(三)創造美
美術作為藝術教育的一種形式,意在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和表達能力,其中創造能力占據著主要地位,這不僅是中學美術的教育目標,也是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解決問題的基礎,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是一個循序漸進過程,學生只有具備了發現美的眼睛以及鑒賞美的能力,才能從自己的經驗入手,融入情感表達完成美的創作。而創造美的能力對于學生的個人成長有著積極影響,因此STEAM教育理念下,教師要運用多元化教育方式,激發學生創作主動性,以學生美術素養和創新思維培養為主,要,引導學生在創作中充分展現美,并產生自己獨到的創意。
首先,利用多元化教育模式。創作是一個隨心而動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能限制學生思維,所以可以通過景物擺放或者實地取景的方式為學生打造開放性創造空間,這樣學生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呈現最美的角度、塑造最美的構圖,從而充分展現自己的創造潛能。
其次,注重強調審美體驗。這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教師要鼓勵學生以親身體驗感受藝術作品的方式,理解藝術的形式和意義。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帶領學生一起去看一看畫展或者去往美術館看一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這樣學生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能形成創作的情感,也能發展自身的想象力,從而為美的創作提供最大支撐。
最后,實踐性的創作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創新活動方式,可以博物館中的文創產品為基礎,讓學生選擇區域性代表的元素,以實用性文創和觀賞性文創創造為主要,設計獨特的文創產品。這一趣味性的創作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情感,也能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元素融入創造之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周學美術教育中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教師需要研究的問題,是題目教育理念是新時代教育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僅是美術教育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美術素養,促進學生能力培養重要,所以,作為中學美術教師需要了解.STEAM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楊育平.STEAM教育理念與初中美術教學融合路徑探究[J].愛尚美術,2023(6).
[2]肖方舟.STEAM教育對初中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啟示與思考[J].天津教育,2023(6).
[3]王丹彤,楊昊,高霽葳.2022版課標背景下基于STEAM教育模式的中學美術課程教學實施路徑研究[J].教師教育論壇,2022(8).
[4]趙丹,王聰賢.基于STEAM教育的校本課程設計與實施——以初中美術“捕捉訓練場上的精彩瞬間”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22(4).
[5]王晶.STEAM教育對初中美術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啟示與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21(16).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立項課題“STEAM教育理念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GS[2023]GHB113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