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婭 王偉 通訊作者(第九七 醫院)
術中獲得性壓力性損傷(IAPI),指的是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持續受到壓力、摩擦力和(或)剪切力的作用而發生的皮膚局限性損傷,其發生率為4.9%—66.0%。IAPI 不僅會增加手術患者的生理負擔和心理負擔,而且影響其預后,是護理手術患者的重點。
現有手術患者專用的“CORN 術中獲得性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量表”,為手術室護理人員提供了專業評估工具。擇期手術于術前一日或入手術間時、急診手術接診時,應進行患者壓力性損傷風險評估,術中還應結合患者手術進程進行動態評估。術前評估總分值<9 分為低風險,9—14 分為中風險,>14 分為高風險;術中評估總分值<8 分為低風險,8—12分為中風險,>12 分為高風險。
低風險手術患者 采取標準預防措施。1.保持受壓部位皮膚清潔、干燥,避免床單潮濕和皺褶。2.使用具有記憶海綿的手術床墊。3.規范安置手術體位,觀察手術體位受壓部位皮膚狀態,保持患者肢體、軀干處于功能位,避免過度牽拉增加剪切力。4.肢體部分宜使用體位墊托起,仰臥位、人字分腿位、側臥位等手術患者足跟可采用肢體托起裝置,保持懸浮狀態;截石位手術患者置腿架上可使用凝膠或泡沫墊增加支撐面。5.安置俯臥位時,應選擇合適的體位墊預防患者眼部、男性生殖器和女性乳房等部位受壓。
中風險手術患者 在低風險預防基礎上,可在手術床上使用凝膠或流體等材質體位墊,增加患者身體支撐面,以減少骨突處壓力,降低壓力性損傷發生的危險。
高風險手術患者 在中風險預防基礎上,應在各種手術體位的受壓部位使用預防性敷料進行局部減壓。
低風險患者 采用標準預防措施。1.可采用蓋被、肢體包裹、沖洗液加溫、環境溫度調節等綜合保溫措施。2.觀察術中出血量及血壓變化,維持患者循環穩定。3.術中調整或變換手術體位時,應在體位受壓部位增加體位墊進行減壓預防,必要時實施手術體位微調整。
中風險患者 在低風險預防措施基礎上,應增加以下預防措施。1.根據患者核心體溫變化,可采用體表加溫、輸注液體和血制品加溫等主動升溫方法維持患者核心體溫穩定。2.術中大量出血發生低灌注事件時,應遵醫囑及時建立多條靜脈通道,維持患者循環穩定。
高風險患者 在中風險預防措施基礎上,在手術允許情況下,術中應對患者進行手術體位微調整:1.受壓部位在頭枕部,可以左右側變換受壓部位;在頭面部,可以抬高受壓部位,減輕局部壓力,促進血液循環。2.受壓部位在骶尾部或身體背側,可適度調節手術床角度,如頭高腳低或左右傾斜角度。3.受壓部位在四肢或腹側等,肢體部分宜用體位墊托起。
特殊人群 手術時間>6 小時,或年齡>75 歲,或IAPI 中風險伴有極度肥胖(BMI>40)的患者,受壓部位皮膚應采用預防性敷料。
預防器械相關性壓力性損傷、黏膜壓力性損傷,應定期監測醫療器械松緊度,在皮膚、黏膜與設備或器械交界面使用紗布、紗墊、凝膠墊等敷料降低或重新分布壓力。術中及時收回手術器械,避免發生醫療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風險。使用粗細適宜的管道插管,避免發生腔隙黏膜壓力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