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者:隋巖鵬
從業年限:14年
從業地點:南寧市
一句話感受:有一種自豪叫“桃李滿天下”
對口專業: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門類
從業門檻:碩士及以上
能力要求:普通話二級乙等以上
晉升路徑:初級職稱→中級職稱→副高級職稱→正高級職稱
薪資水平:沒有標準,一般是“職稱工資+績效獎金+科研獎勵”
入職提醒:要想給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要問大學時期的我是否有過成為一名老師的想法,工科出身的我的答案是沒有。畢業后我追隨工程前輩們的腳步成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3C航站樓項目上一名勤勤懇懇的工程技術人員,練技術、磨專業,力求一技傍身。
轉眼幾個春秋,我乘上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東風,投身職業教育,用自己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傳道、授業、解惑,培養更多的工程技術人才。“桃李滿天下”從此成了我的職業理想,命運的齒輪也再一次轉動起來。
上講臺前先備“水”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教育目的、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及就業方向的不同。雖然是老師,但是職教老師往往不是師范生,而是具有一定企業經驗、技術專長的行業工匠。所以,對于非師范專業出身的我來說,在走上講臺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備“水”。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想要做一名合格的職教老師,每一節課都需要認認真真地備課,教學計劃安排、課時分配規劃、案例實操設計、答疑解惑互動、信息化手段運用,缺一不可。在此過程中職教老師需要把繁雜的理論知識與工作實際體驗結合起來,以就業為導向總結凝練教學內容。剛入職時的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開展教學活動,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多問,向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前輩們請教,為此我幾乎旁聽遍了我們學校專業前輩的課堂,筆記本上寫滿了心得體會。在前輩們的指導下,我成長了不少。我經常會在下班后找一間空教室,打開電子課件,想象著教室里坐滿了學生,練習講解下一節課的知識點,還會自問自答學生可能會提出的種種問題。披星戴月在所難免,唯有勤加練習才能展現最好的課堂效果給學生。
還記得我第一次上公開課的時候,心里百感交集,既緊張又興奮。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順利地完成了所有授課環節,沒有出現任何差錯。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系主任課后對我說:“希望你能記住這第一次公開課,也希望以后你的每一節專業課都能受到學生的好評。學生對你的課堂評價,就是你未來的社會評價。”多年以后當我作為前輩指導新教師授課時,仍然能清晰地回想起系主任的諄諄教誨,而我也會把一點一滴的經驗傳授下去。
做匠人,煉匠心
在職業教育的課堂上,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聆聽者,而是積極參與實踐的主體。面對職業院校的學生,我們要通過開展各種實踐課程讓他們感受工匠精神,這是培養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
記得第一次組織學生參加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時,正值工程造價行業從手工算量模式向電算化模式轉型的起步階段,校內教學資源與競賽賽項內容有很大差別,學生們明顯沒有自信,報名積極性不高。為此我組織學生們開展企業認知實習,與一線預算員交流電算化經驗,讓學生了解實際工作崗位的技能需求。認知實習結束后我及時與學生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與學生一起動手將實訓機房的40臺電腦逐一檢查、升級系統、安裝競賽軟件,做好一切賽前準備工作。隨后我利用大量的課余時間給學生講解知識要點,帶領他們反復做模擬練習、操作軟件。有時,我為了解決一個難點要和學生討論或操作軟件到深夜,渴了餓了就在機房解決,累了困了就把幾張椅子拼在一起,直接睡在機房。學生看到老師這么努力,自然愿意和老師一起奮斗,自然會獲得理想的競賽成績。
總有人覺得老師這個職業活少假期多,尤其是職教老師,不像高中老師那樣有升學壓力,也不像本科院校的老師那樣有那么大的科研壓力,但實際情況真的不是這樣。職業教育需要緊隨行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所以我們每個寒暑假都會有專項師資培訓;周末也要加班指導學生或走訪企業;課余時間更要抓緊時間備課,為下一次走上講臺時刻準備著。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辛勞和光鮮的一面,只是隔行如隔山,外行看不到而已。
科研大舞臺
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是職教老師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技能。隨著國家對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青年教師必須思考如何將行業發展熱點技術工藝及專業思政點融入課堂,并帶動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思考,然后明確研究方向、撰寫課題申報書、評審答辯、立項開題、走訪調研、數據整理分析,最后發表論文著作。科研工作量已經成為教師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是捷徑,但實踐才能出真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總是會遠一些,這里的巨人指的是文獻資料。每當行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出現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時,我都會敏銳地找到研究目標,和身邊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組建團隊,開展調研工作。我們會利用學校實驗室和實訓室里的儀器設備對材料的工藝性能指標逐項進行試驗,得出實驗結果的那一刻會讓我特別興奮。得到第一手實驗數據只是開始,數據分析依然任重且道遠,我們需要運用多種數學模型保證數據的客觀性與準確性。做科研其實也是在磨煉一名職教老師的教學技能,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分享更加豐富多彩的知識體系。
后記
未來的職業教育大有可為,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名職教老師,必須得厚積薄發。除了學歷要求,職教老師還必須擁有幾年企業一線的專業技術工作經驗,在此基礎之上保持學習熱情和研究熱情。期待未來的職教老師隊伍能帶領職業教育走上更寬更遠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