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虛擬教研室是“智能+”時代對高職院校怎樣建好基層教學組織、教學資源如何更好協同、共建、共享等一系列問題的探索,是依托信息技術創新的職業院校基層教學組織形態。現今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建設取得了突出成效,應用管理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但實際上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本文立足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建設和管理現狀分析,并以此提出進一步的優化改進建議,旨在為實際應用提供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建設;管理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型人才和專業型人才的重要平臺,積極順應社會創新發展趨勢,努力依托信息技術打造虛擬教研室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現今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建設取得了成效,但實際管理中由于部分資源的缺乏導致虛擬教研室價值未能全面發揮出來。實踐證明,促進虛擬教研室價值全面發揮,需要進一步探索優質教學資源可持續發展機制,推動建立知識產權認定機制、著力建設教學資源質量保障與評價和優勝劣汰機制、探索公益與商業相結合模式。整體而言,虛擬教研室為教育數字化的發生、發展和深化提供適宜的創新樂園,數字化是“新工具”,應用教育教學的一線實踐需求引領數字化發展,但在運用“新工具”時還需明晰“數字化限度”,不斷推進學科協作,在精準協作、統籌資源、交流共享基礎上,讓虛擬教研室價值得以全面發揮,培養高素質、專業化職業人才。
一、高職院校虛擬教研室建設現狀
(一)專業化的人員隊伍正在逐步形成
高職院校虛擬教研室建設價值的有效發揮則是配備一支高水平的、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正是在這一理念下,現今高職院校“虛擬教研室”的教師隊伍建設中從明確專業發展定位,回歸本質,通過創新培訓方式、網絡教研、送教外出培訓、專家指導等多種形式,增加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并依托載體平臺夯實教育基礎,全面提高“虛擬教研室”的可操作性,積極探索跨區域、跨專業、跨院校的教師培養模式,加快虛擬教研室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步伐,以數字化推進高職院校智慧教育新生態
構建。
(二)運行模式在不斷優化
高職院校虛擬教研室建設管理中,不斷優化實際運行模式,依托信息技術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虛擬教研室是信息化時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學工作進行的重要探索,在實際推進中切實應將課程講述與社會市場發展相結合,緊緊將課程教學與創新創業有效連接在一起。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以“計算機:問題求解基礎”課程建設為例,分享了“計算思維+新技術賦能”的課程建設思路與路徑,提出要以建設一流課程為目標,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科學地進行教學內容、實踐體系、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等方面的設計。虛擬教研室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合作研究和資源共建共享的平臺,為了全面發揮在學生創新創業中價值的發揮,教師隊伍需要積極組織跨專業教學工作落實,探討完善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案例,加強資源構建,包括數字化慕課資源、試題資源等,并加強實踐培訓和操作開展,在多方面教學資源的提供下,不斷提升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三)管理模式在不斷完善
高職院校虛擬教研室的建設投入了大量資源,而實際促使價值全面發揮,需要不斷完善管理模式。虛擬教研室是一種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平臺,由不同院校、不同學科或專業教師動態組織,聯合開展協同教學研究與改革實踐的教師共同
體[1]。此種教學方式在高職院校的應用重點在于鏈接社會市場資源,讓創新創業的理念通過虛擬教研室傳遞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創新能力,讓“技術+專業+創新”的價值全面發揮。
整體而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建設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數字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破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結合的關鍵,有利于探索教研新形態、建設教學發展共同體、共建優質教育資源,增強高職院校發展底部支撐,對于促使高職院校實現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促進作用。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建設和管理存在不足
(一)管理工作和評估工作存在脫節現象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的建設和管理需要與評估工作實現有效結合,以此才能及時發現虛擬教研室應用過程中存在問題,及時改進,真正實現投入產出最優化。但實際調查中發現管理工作和評估工作存在不同程度脫節現象,以此導致虛擬教研室運行過程中存在問題容易被堆積,產生較大的隱患,對虛擬教研室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會產生不良影響。
(二)課程打造存在一定的缺陷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中,虛擬教研室價值的全面發揮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立足“雙創理念”打造優質課程。但在實際落實中部分高職院校在針對虛擬教研室管理中過度注重結果管理,忽視了中間價值的開發和應用。其中在優質課程打造中存在很大缺陷。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則是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存在欠缺、在優質慕課打造中存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以此憑借虛擬教研室傳遞全新的教學理念中存在很大不足,必然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工作落實產生不良影響。
(三)教學方式應用存在單一性
虛擬教研室價值的發揮需要多樣化教學方式。在實際運行中,部分教師對于教學方式應用存在單一性,未能實現多個方面教學方式的有效補充,導致單一化教學方式妨礙了虛擬教研室價值的發揮。如某校將虛擬教研室應用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中,積極采用知識圖譜的教學方式,極大幫助學生理清了各個知識脈絡之間的關系,對創新創業構建了大概念,實現了大概念教學,切實提高了實際教學效率。可見,為了充分發揮虛擬教研室的應用價值,對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實現創新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而現實中很多學校則未能做到這一點。
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建設和管理優化建議
(一)優化管理評估,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影響力
虛擬教研室的建設與評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對虛擬教研室開展評價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階段的特點,比如,可圍繞虛擬教研室的前期基礎、過程投入、階段成果和長期產出等不同階段展開評價。根據評價結果不斷優化改進虛擬教研室管理和應用方式,在虛擬教研室價值全面發揮基礎上,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影響力。
首先,明確評價目標。虛擬教研室建設和管理中,明確評價目標,切實達到以評促建的效果。實際落實中以目標發揮引導作用,多階段、多層面、多維度地評價,切實保障虛擬教研室的有效運行、提高教師隊伍教學能力,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
其次,更新評價理念。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建設和管理中,需要管理人員不斷更新管理方式,以先進的評價管理不斷促使管理模式創新。在實際落實中,強化成果導向,可引入基于產出的教育理念。秉承著“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虛擬教研室評價應更加關注教研教學的實際成果,強調虛擬教研室的建設運行在促進教師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發揮實質性提升作用。
第三,明確評價思路。在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評估工作全面改進中,管理人員切實需要不斷優化評價模式,明確評價思路。如采用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基礎和方法——PDCA循環展開,從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四個階段分步驟開始評估和分析。無論是何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嚴格按照步驟評估分析,匯總問題,及時改進,以此不斷提升管理價值[2]。
最后,優化評價手段。一方面,不僅要對虛擬教研室的人員、平臺、資源、活動、成果及制度等多要素進行全方位評價,確保要素間的一致性,而且要注重對虛擬教研室從建設到應用、升級、迭代、創新發展等過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虛擬教研室的運行質量。另一方面,采用人評和機評兩種手段,采用主觀價值判斷和機器輔助評價的方法提高效率[3]。
(二)打造優質課程,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覆蓋面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管理中,要不斷打造優質課程,以信息化技術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覆蓋面。就實際而言,依托虛擬教研室開展跨專業、跨學科、跨院校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基層雙創教學工作,發揮虛擬教研室的開放性、積累性、動態性、共建共享的特點。雙創虛擬教研室建設是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依托信息技術打造的慕課課程是做好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與其他課程相比,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具有鮮明的跨學科、跨專業、跨界的交叉融合特點。加強創新創業類課程建設,不斷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需要跨校跨專業組建虛擬教研室,集中來自不同學科專業、不同學院和企業界的師資的集體智慧,打破邊界,跨界研討,整合多方資源,合作開發課程,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實現全面覆蓋,以此實現共建共享[4]。
例如,S職業院校為了充分發揮虛擬教研室的價值,明確創新創業教育以“面向全體,貫穿全過程,分層分類施教”為核心理念,根據學科分類共開設12門“創新創業基礎”,覆蓋該校2022級4700余名學生,授課教師14位,課程建設時間緊任務重,教學內容設計、案例選擇以及教學評價等環節需要大量溝通協調工作。在此背景下,創新創業學院牽頭組建“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群虛擬教研室”,探索跨專業跨學院、“線上+線下”融合的創新創業教學新范式,為打造該校高水平雙創教研團隊、課程建設以及“互聯網+”大賽等方面培育一批教研與實踐成果打下良好基礎[5]。實踐證明,今后依托虛擬教研室不斷優化課程建設中,應將繼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備課研討活動,不斷優化課程內容,提升教學效果。實踐證明,依托信息技術建設雙創虛擬教研室,對于不斷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構建校級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機制,促進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在不同學校不同地域的優化配置、示范推廣和協同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
為了促使虛擬教研室的價值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中得以全面發揮,切實需要創新考核方式,以考核評估激勵學生,改進虛擬教研室應用過程,提升應用價值。
一方面,教師充分運用了游戲法、圖示法、頭腦風暴法、講授法和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例如,在通過虛擬教研室落實創新創業中,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通過“能喝幾罐可樂”的游戲,激發課堂興趣,生動形象地闡釋了怎樣充分利用身邊資源,挖掘創業機會[6]。同時,通過舉例創意性設計,對創業與創新進行了深度解讀,培養學生利用反向思維尋找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此外,教師還可以圍繞“產生創意”和“尋找你的創業機會”進行頭腦風暴,引導教研室的教師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并分享小組討論結果,以此在調動教師充分思考基礎上,對創新創業提出深刻見解。
另一方面,積極改進創新創業教研考核方式。教師有效根據學生在創新創業中表現的精神、思想和心理狀況,通過采用分階段、通關、積分的考核方式,不斷優化考核過程,全面推進。課程考核以創意形成、展示真實或虛擬創業過程為主,輔以教師點評、同學互評,引導、鼓勵學生將創新創業知識學以致用,重點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高職院校虛擬教研室創新創業中實效性的提升還需要不斷提升教師隊伍建設水平。這就要求教研室教師能夠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理念,通過加強跨專業、跨校、跨地域的教研交流,推動協同打造國際化的精品教學資源庫、優秀教學案例庫、優質教師培訓資源庫等,全面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重點提升教師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能力,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筑牢基礎。在資源庫建設基礎上,定期進行教研活動,及時反饋建議,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價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的科學化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深入實際探究中發現虛擬教研室的應用能力不斷增強,但實際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以優化管理評估,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影響力、打造優質課程,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覆蓋面、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等方面改進,在管理理念和評估創新結合基礎上,不斷強化虛擬教研室應用價值,以此為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發揮有效促進作用,著力培養高素質、合格的人才
隊伍。
參考文獻
[1]婁雪,宋姣.項目參與型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的建設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3(1):98-104.
[2]王朋吾,張祥瑞.數字技術賦能高校“智能+”會計虛擬教研室建設路徑創新與實踐[J].商業經濟,2023(7):163-165.
[3]王秀梅,馬海杰,張一帆.虛擬教研室建設中的“借”與“戒”[J].中國大學教學,2022(10):55-58.
[4]戰德臣,聶蘭順,唐德凱,等.虛擬教研室:協同教研新形態[J].現代教育技術,2022,32(3):23-31.
[5]田桂瑛.“虛擬教研室”與“傳統教研室”的關系探究[J].對外經貿,2023(10):110-113.
[6]張雙志.虛擬教研室:數字時代教研知識的共同生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3,41(7):155-160.
作者簡介:韋永軍(1983— ),男,漢族,廣西容縣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高級工程師,碩士。
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專項課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建設和管理研究”(項目編號:2022ZJY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