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歡歌迎新春,五谷豐登慶豐年。2024年2月3日,癸卯臘月廿四(南方小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融媒體節目《村光燦爛看中國》“暖暖花城" 滋味鹽邊”2024首屆“天府文藝村晚”鹽邊站在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紅格鎮隆重舉行。
“天府文藝村晚”由內場“暖暖花城" 滋味鹽邊”和外場“暖暖花城" 和美鄉村”兩大主題組成,以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在傳遞鄉音、鄉土、鄉情的同時,生動展現鹽邊的勃勃生機、煙火氣息,以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美好景象。
活動由央視頻、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鹽邊縣人民政府、攀枝花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央視頻融媒體發展有限公司、四川文藝期刊發展集團天府兩新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四川金色映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蜀韻天府熊貓創意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協辦,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攀枝花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支持。旨在進一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以及四川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奮力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呈現美麗鄉村的新面貌、新氣象和新成就。
內場:暖暖花城" 滋味鹽邊
——《村光燦爛看中國》2024首屆“天府文藝村晚”鹽邊站
村光燦爛看中國,金山銀山處處歌。歡快喜慶的歌舞表演《美麗鹽邊》拉開晚會序幕,2024年2月3日20時,“暖暖花城" 滋味鹽邊——《村光燦爛看中國》2024首屆‘天府文藝村晚’鹽邊站”在攀枝花市鹽邊縣委黨校大劇院精彩上演。
晚會以“暖暖花城" 滋味鹽邊”為主題,由“釩鈦首縣 滋味鹽邊”“暖暖花城 氣象萬千”“錦繡天府 安逸四川”三個篇章組成,通過歌曲、舞蹈、話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充分展現新時代笮山若水在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建設中的嶄新面貌、和美鄉村的美麗圖景。
第一篇章:釩鈦首縣" 滋味鹽邊
陽光燦爛,金鐘朗朗。此篇章主要展現新時代新農村的和諧畫卷,講述新征程新鹽邊的動人故事。歌曲《若水謠》《鹽邊見》,唱出了年輕人對家鄉鹽邊的熱愛和情深,展現了鹽邊“寶山秀水”的魅力與風情,以及鹽邊人民的熱情和幸福。
為講好新征程新鹽邊的動人故事,圍繞鹽邊地域特色,鹽邊農民兄弟姐妹自編自演的節目,將鹽邊“好物”推薦給全國乃至全球觀眾。傈僳族原創舞蹈《傈僳家園》,再現了鹽邊傈僳族兒女喜慶豐收的生活畫面和多姿多彩的鹽邊風情。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用文藝的力量,為鄉村振興賦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傳承地方傳統文化藝術,展現新時代新農村新面貌,一直是全國文聯責無旁貸的使命與擔當。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四川文藝工作者、志愿者們,一直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積極地體驗著、踐行著,他們來到鹽邊,用藝術的方式展現鹽邊新貌,助推美麗鄉村文藝大發展大繁榮。
為感謝文藝工作者,晚會上,鹽邊村民代表特別向文藝志愿者贈送具有鹽邊特色的暖暖心意:傈僳族傳統手工藝品——“見面猴”和“萊線”,以及地方特產。其中“見面猴”在傈僳語中是猴子的意思,每一只“猴孫”里面裝的是“秈米籽”和中草藥,寓意著延年益壽,長命百歲。傈僳族有“無茶不成禮,無包不遠行”的傳統,“萊線”作為傈僳族男女老少天天不離身的必備挎包,從前是傈僳族男女定情的信物,不輕易外送,現在鹽邊傈僳族把它送給最珍貴的朋友!這些工藝品是非遺手藝人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深情厚誼和美好祝福,各種彩色絲線繡出獨具民族特色的圖案花紋,就像打翻在布料上的調色盤,色彩絢麗,充分展現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藝反映時代,時代成就藝術。由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演出的話劇《雅礱江水天上來》,講述了鹽邊人民在三線建設、二灘水電站移民搬遷、攀枝花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中作出的貢獻,生動詮釋了鹽邊“因昆侖而出、因若水而生、因昌意而存、因人文而盛、因二灘而變、因水電而興、因美食而名、因釩鈦而強”的鹽邊故事和獨特文化魅力,體現了鹽邊兒女團結奮斗、守正創新、擔當奉獻、富民興鹽的新時代鹽邊精神。由苗族“繃鼓儀式”改編的舞蹈《繃鼓樂》,展現了苗族崇拜祖先、崇拜自然,視天地、日月為神靈的民族傳統。
歌聲、舞蹈、好人、好物,不僅讓我們認識、熟悉了鹽邊這個美麗又讓人感動的地方,也讓我們對鹽邊所在的攀枝花市,充滿了溫暖的向往。
第二篇章:暖暖花城" 氣象萬千
攀枝花市是全國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譽。隨著歌曲《尋找陽光》拉開第二篇章“暖暖花城" 氣象萬千”。
眾所周知,鹽邊縣有漢族、彝族、傈僳族、苗族、回族、納西族、傣族等31個民族在這里交相輝映,秀麗的自然風光、優美的傳奇故事、多民族的文化風情,讓鹽邊成為了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文化旅游勝境,多民族風情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色,共同繪就了鹽邊獨特的歷史文化畫卷。在原創小品《花嫁》中,我們看到了彝族兒女正在美好生活的路上不斷前行;格薩拉生態旅游景區的美好風光、鹽邊彝族風情、鹽邊幸福生活被融進節目《多情的格薩拉》中,我們看到了鹽邊有原始森林、天然園林、大地盆景,以及鬼斧神工的天坑地漏、瑰麗多姿的天堂石林。
著名表演藝術家劉勁、小提琴演奏趙晨君帶來的音詩畫《我的村莊》,讓攀枝花的青山綠水、藍天白云躍然眼前。值得一提的是,詩歌作者、攀枝花籍農民詩人饒寶康也親臨“文藝村晚”現場。
攀枝花市,是一座因鋼鐵而生的城市。“不想爹,不想媽,不想孩子不想家,不出鐵水不回家”“三塊石頭架口鍋,帳篷搭在山窩窩”,這是屬于三線建設者的歲月記憶。歌舞《建設者》生動講述了二灘建設的故事,再現了二灘建設的歷史畫面。在表演中,無論是親歷了鹽邊人民滄桑變遷的二灘水電站,還是見證了三線建設厚重歷史的鋼鐵之城,無不留下一代代建設者們的光輝足跡。“文藝村晚”現場,三線建設者代表閔四海、楊桂蘭表示,二灘凝聚了無數建設者的心血和汗水,也成就了四川從缺電大省成為“水電王國”的光榮使命。攀枝花從一個荒無人煙的貧瘠之地,到如今生機盎然的釩鈦之都、暖暖花城,是千千萬萬建設者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攀枝花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第三篇章:錦繡天府" 安逸四川
錦繡安寧,是天府之國的盛世景象;安逸從容,是四川人對待生活的陽光態度。無論是奮斗在外,還是扎根故土,每一個重情重義的四川人,都有一顆希望自己家鄉越來越好的赤誠之心。
在川籍歌手海來阿木的四首歌曲中,除了唱出為愛奔走的執著,還唱出了一種鄉愁,一種對家鄉的依戀和守望。著名歌唱家容中爾甲演唱的歌曲《為夢想領跑》《高原紅》,將晚會氛圍推至高潮。近年來,鹽邊兒女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昂首奮進,以產業興旺推動共同富裕,打造出多元化特色發展格局,聚焦“紅格一座城、二灘一湖水、北部一片山、鹽邊一桌菜、非遺一枝花”核心資源,不斷融合創新發展,努力打造陽光溫泉康養旅游產業。現在,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兄弟姐妹們來到攀枝花、來到鹽邊居住和生活,成為“新鹽邊人”,他們一同謀劃“共同富裕”的嶄新藍圖,讓更多人在鹽邊的自然風光和暖暖陽光中,感受一路一花境、一園一主題的美好景象。
“天府文藝村晚”聚焦四川各地村鎮的生活及發展風貌,呈現四川省內的鄉村振興階段性成果,描繪青山與共、文化并重、共同富裕的新農村、新風貌。此次活動作為“天府文藝村晚”的首站,晚會現場,領導與嘉賓共同啟動了2024首屆“天府文藝村晚”。
四川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也匯聚了無數真摯的情感,《四川有我有你》,有你有我,有共同的夢想和征途。“天府文藝村晚”生動詮釋了鹽邊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展現了一個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鹽邊新風貌,同時也承載了鹽邊人民的收獲與記憶,充滿溫暖又蘊藏著向春而生的勁頭。
外場:暖暖花城" 和美鄉村
——《村光燦爛看中國》2024首屆“天府文藝村晚”走進昔格達村
和美鄉村報春來,龍吟萬象譜華章。2024年2月3日中午,《村光燦爛看中國》2024首屆“天府文藝村晚”外場活動“暖暖花城" 和美鄉村——‘天府文藝村晚’鹽邊站”在鹽邊縣紅格鎮昔格達村舉行。
一方煙火,萬象山河。“天府文藝村晚”以描繪新時代新征程鄉村全面振興的階段性成果為目標,讓大家通過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看到風景秀美、文化豐富、生活幸福的和美鄉村景象。
隨著村民一聲“壩壩宴,開席了”的召喚,一道道攪動味蕾資格的鹽邊菜肴拉開活動序幕。
廣迎八方客,作為東道主的昔格達村林潔書記在歡迎詞中表示,昔格達村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土命名的村莊,在這里能實現陽光自由、溫泉自由、熱帶水果自由、美食自由、美景自由,“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鹽邊,感受“非釩鈦度”。
熱情的鹽邊,好客的昔格達。現場觀眾在獨具鹽邊特色的“壩壩宴”中,沉浸式感受傈僳族、彝族等民族特色文藝節目,一幅新征程新農村的美麗畫卷也隨之緩緩展開。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著名歌唱家容中爾甲演唱的《敬酒歌》《吉祥謠》,周恩來扮演者、著名表演藝術家劉勁朗誦的《笮酒賦》,贏得現場觀眾歡呼喝彩。擂鼓、舞龍、笮山鍋莊等節目輪番上場,營造出昂揚向上、文明祥和、喜慶熱烈的新春氛圍。
與此同時,在“書寫春聯”主題中,主辦方特別邀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蘭亭獎獲得者林嶠,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成都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王興國,四川省詩書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冷柏青,中國禪林畫院院長、禪林畫派創始人張春德等書法藝術家,現場為村民書寫春聯,送祝福,在濃厚的新年氛圍中體驗傳統文化之美、傳承經典文化之樂。
鹽邊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千年古縣。在接受《現代藝術》記者采訪時,林嶠表示,很榮幸來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大型融媒體節目《村光燦爛看中國》走進“天府文藝村晚”鹽邊站的現場,品味鹽邊縣昔格達村最有年味的九斗碗。曬太陽、品美食、泡溫泉是這里的常態,藍天白云、陽光燦爛,歌聲此起彼伏、高亢悠揚,幸福寫在臉上,更寫在每一個人的心里。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的振興,作為一名書法文藝志愿者的代表,用筆墨為昔格達村村民送祝福,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直接的表達。
王興國說:“第一次隨央視頻與四川省文聯組織的文藝志愿者隊伍來到鹽邊昔格達村參加‘天府文藝村晚’活動,這里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各種設施很現代化,百姓生活非常幸福。紅火熱鬧的壩壩宴,精彩紛呈的鄉村‘村晚’節目,讓我感受到黨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送給老百姓的福祉,也看到當前正在實施文旅賦能鄉村建設的顯著戰略。春聯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我為大家寫春聯送祝福,為新年添喜慶,道萬福,用實際行動踐行藝術家為人民創作的初心使命。未來,我也將繼續堅持為人民而創作,用手中之筆歌頌祖國繁榮昌盛,歌頌人民幸福安康!”
“鹽邊昔格達村,陽光明媚、藍天白云、滿目青山,村口綠樹掩映,房屋井然有序,環境清新幽雅。見到來來往往的村民,身著節日盛裝,五顏六色,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呈現一派祥和的景象。昔格達村村民勤勞、樸實,他們在新農村建設中,努力學習新技術,與時俱進,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好美麗的家園。”冷柏青激動地對記者說道,“今天有幸來到鹽邊釆風,為當地村民寫春聯,送‘福’字,以文藝為鄉村賦能,祝愿昔格達村明天更美好!”
“‘暖暖花城 和煦春意’這是我來到鹽邊的第一感受。在‘天府文藝村晚’的歡歌笑語中,我深刻理解了以文化精神血脈紐帶為載體的鄉村振興。昔格達村文化豐富多彩,經濟互助合作,文旅相生相融,讓中華優秀傳統傳承千年生生不息。在獨特民族特色的壩壩宴中,感受到了杜甫《客至》里‘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的溫情。未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之下,相信共同富裕的試驗田會開出更豐碩的果實。”張春德說道。
傳統民俗煥活力,龍騰花城耀新春。“非遺文創展”“美食展”“助銷農產品”等不同主題活動同時在昔格達村舉行。在“非遺文創展”上,針線飛舞,每一絲每一縷,展現了傈僳族文化傳承的結晶。這些不同主題的活動,為全村人民送上了一場歡快喜慶、年味十足的文化大餐。
土地里長出來的藝術最具感染力,農民骨子里洋溢的文化自信最具生命力。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在2024首屆“天府文藝村晚”鹽邊站活動中,既有農耕勞作、鄰里故事的微觀呈現,也有民族團結、三線建設、非遺傳承的宏大敘事,可謂涵蓋了人、鄉村、時代等多重內涵。以“文藝+文旅”的“村晚”,豐富了“村晚”品牌內涵和外延,將助推文旅深度融合和鄉村全面振興,在“村光”無限中看前進中的中國,一個個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已經躍然眼前。未來,相信在“天府文藝村晚”的助推下,中國人淳樸熱烈、浪漫詩意的生活和文化之美將會得到更加淋漓盡致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