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薇
四川省劇目工作室文藝評論部副主任,青年編劇,戲劇與影視學碩士。四川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主創作品有大型川劇《潮起大江》《蜀道行歌》《熱血芳華》,小品《全新旅途》《聽我一句勸》等。作品曾獲得2022年、2023年四川藝術基金大型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榮獲2021年“戲劇中國”作品征集推選活動戲曲類“潛力劇本”、小品類“優秀劇本”等。
時代波瀾壯闊,生活廣闊無邊。聚焦一個主題,瞄準一個題材只是出發點,如何在題材的框架下找準描寫的角度,反映現實、觀照現實、回應時代、昭示未來是每個編劇需要面對的難題。但我認為破解這個難題不能一蹴而就,它建立在深入生活的基礎上,以認真觀察生活為起點。
只有認真觀察生活,往生活的深處開掘,才能發現現實中的問題;只有向生活的智慧討教,才能回答現實中的問題。大型秦腔現代戲《西京故事》是現實題材的經典佳作,切實再現了農民工的生活現狀與城市融合過程中展現出的新矛盾、新問題。陳彥在《西京故事》創作感悟中談道,“我在西安所居住的文藝路地區,每天都有一兩千農民工為生機翹首以盼,這是一個自發的勞務市場,它就在我單位對面流動著,有時也會聚集到單位門口……每每看著這些身影,我就想著他們可能有故事。”經過觀察、思考、品味、咀嚼、消化了的生活,再精心打磨成舞臺藝術,才能觀照現實、具備真實,每一場戲、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臺詞才能構成對現實的提煉。一部戲真不真實、感不感人、人物是否有個性、情節是否精彩,都要靠細節。拿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來說,其中最美的段落“漁光曲”,一群身著旗袍的上海女子揮扇生爐。動作上,它美在舒緩自然,是生活形態與舞蹈體態間的平衡;表情上,眼神流轉與情緒張弛不求刻意表現,流露七八分便止。主創為了尋找這平衡和“七八分”,與演員在排練室中,一起坐在小板凳上發呆、乘涼、遮陽、繡花、照鏡子……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與熏染,讓質樸的美“長”在演員身上。可以說,創作的過程就是在生活的細節中發現美、提煉美、編排美。觀察在哪里播種,細節就在哪里生長;細節在哪里生長,感動就在哪里開花。“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充滿了不易,劇本來來回回地改,唱詞一句一字地磨,只有所有的細節都茂密生長,才能鋪成創作的滿園春色。
作為劇作者,生活體悟、思想情懷、對時代生活和藝術的發現與思考,才是一部戲能否擺脫窠臼、出新出彩的關鍵。但所幸,我們正處于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時期。讀書時學校禮堂中上演川劇《馬前潑水》,隨著開場那聲聲“喜報、報喜”,一個“覆水難收”的典故在現代視角中展開演繹,我靜靜看、細細品、長長嘆。那一場帶著神奇力量的演出,吸引著我向川劇藝術的殿堂走去,從此邁上了川劇劇本寫作的漫漫征途。
未來,我將懷揣著對生活的熱情、對戲劇的熱愛,更加勤奮地投身在戲劇工作中,為講述精彩的故事、傳遞精深的思想、表達精妙的文辭而不懈努力。
(文/姜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