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乃奇
成都市川劇研究院青年導演,國家二級編劇,中國戲曲學院文學學士、藝術碩士。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沉浸式文藝劇本創作協會執行會長,四川省戲劇家協會理事,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青年專委會副主任。主創作品有:舞劇《努力餐》,話劇《川西壩上》《奔向愛》《小鎮琴聲》,川劇《琵琶聲聲》《醫·生》,木偶劇《高機與吳三春》,音樂情景劇《幸福之光》,沉浸式戲劇《微光》《曙光》《名樓盛宴》等。作品曾榮獲田漢戲劇獎·劇本類一等獎,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等。
《現代藝術》(簡稱:M):潘老師好!請問您是如何與藝術結緣的?
潘乃奇(簡稱:P):與藝術是在不知不覺中結緣的,畢竟藝術無處不在。但令我十分確信走上“戲劇”這條道路是因為大學時選擇了藝術類院校。在上大學期間,有一次看過一場川劇表演之后,我一下子就被川劇火辣與熱情的藝術形式所吸引,自此便開始了解川劇并逐漸喜歡上川劇。從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后,我來到“天府之國”四川,正式開啟戲劇的逐夢之路。正因為這一系列的偶然與必然,使我加深了與藝術的緣分,延續至今。
M:您平時的個人愛好是?
P:沒有特別喜歡的其他事情,如果必須要說,劇本創作就是我的愛好。
M:那您認為什么樣的劇本是好的作品?
P: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好作品的認識,因人而異。但就劇本而言,我認為需要有很強的文學性和時代意識,只要能打動我、打動讀者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M:您個人比較欣賞的藝術家是?為什么?
P:這兩年我對“戲劇作品如何轉化為戲劇產品”的實踐十分關注,而王潮歌在融合戲劇與文旅方面的創作正好非常非常打動我。我也會學習前輩們的經驗繼續探索這一課題。
M:您有過焦慮嗎?比如:年齡焦慮、容貌焦慮等。
P:年齡焦慮和容貌焦慮都沒有過,但是我有創作焦慮。焦慮我的創作設定是否有趣,焦慮故事情節是否完整,焦慮寫出的內容是否能匹配演出以將故事內核完全展現。但是比起說這是焦慮,不如說是編劇必要的思考過程,正因為有這些對于劇本之內和之外的思考,才能磨礪自身,盡可能地去將劇本打磨至更好。
M:在劇本創作最困難的時候,有想過放棄嗎?
P:因為熱愛,決不愿放棄;就算疲憊,也會被靈感再次喚醒。
M:平時都是如何創作?創作靈感都來源于哪些地方?
P:隨時隨地,只要想到有趣的點子和故事情節,就會馬上記錄下來。靈感來源于細節,生活中許多不經意的、能觸動人心的瞬間,都可能帶來創作的欲望。比如我的女兒十分喜愛舞臺劇,在創作《卡卡歷險記》時她向我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見,特屬于孩子的新穎想法與獨特視角中流露出的童真與好奇給予了我新的啟發。
M:您是怎么打發休閑時光?對目前的生活節奏是否滿意?
P:幾乎沒有休閑的時光,如果有的話,我愿意用這個時間來陪伴孩子。但其實對于編劇來說,休閑與工作大多數時候界線并沒有那么分明,比如在創作《幸福時光》期間,我也會帶著孩子一起參與,讓劇本與孩子一起成長。哪怕多年后回憶起類似的種種時光,也不會認為因為“忙碌”導致了顧此失彼。因此,我對當前的生活節奏基本滿意。
M:您認為劇本創作給您帶來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P:每一次在創作上的探索都是一種收獲。除了劇本能在舞臺上呈現之外,在創作探索過程中所見的風景、所獲的感悟,包括驗證與試錯,都會給予我對于未來創作的經驗與動力。我想,這應該也是一位創作者靈感與創新之源源源不斷的原因之一。
M:您是如何在戲劇領域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
P:戲劇藝術需要創新性繼承和多元化傳播。近兩年,我創作了“光”系列沉浸式戲劇《微光》《曙光》《星光·1953》等,嘗試將話劇、戲曲兩種藝術表達方式融入戲劇當中,讓戲劇突顯出新的節奏感,打開觀演關系的新維度,同時也在嘗試著探尋傳統戲曲表演藝術的新維度。
此外,在成都大運會即將開幕期間,新派戲歌《成就每一個夢想》和沉浸式音樂劇《追光巨星》也是我在戲劇與音樂融合上的探索。在我作詞的《成就每一個夢想》這首戲歌中,我們圍繞“成都成就夢想”主題,著重表達“為友誼為信仰,超越自我趁青春正滾燙”的精神追求,希望每一個人的夢想,都能在成都成就。
在《追光巨星》中,我和主創團隊講述了在成都這樣一個成就夢想的城市及大運會這樣一個全民性的盛會里,平凡的小人物也可以創造奇跡、實現自己人生的勵志故事。該劇除了展現大運會的精神,我們還在劇中融入了在成都著名景點打卡運動的情節,以展現成都成就夢想、青春陽光的城市形象,更通過對劇中人物的塑造,展現成都人積極向上、樂觀幽默、熱情好客的形象。戲劇與健身的結合是《追光巨星》的一大特色,我們希望在創作中打開戲劇外延,嘗試“戲劇+X”的創作方向,戲劇可以融入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人們對自己生命質量的珍視。
M:未來,您最想經歷的事情是什么?
P:未來最想經歷的事情就是寫一部長篇小說。盡管我知道對于爭分奪秒的現代社會來說這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或許就算寫完也會因為篇幅過長而難以受到更適應快節奏生活的人群的青睞。但夢想總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不去嘗試,永遠不會知道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