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羽佳
95后,現居成都,采用一次性成像器材,企圖用不確定性和唯一性記錄事物。作品參展:2018年“變革──2018鯤鵬青年影會”;2020年“一條無界的路”藝術季;2021年富士X-space “預知夢”攝影展;2021年“無盡的房間”——女性攝影群展;2021年“平行 線索——第二屆巴蜀青年攝影作品展”;2023年成都國際攝影周。2018年舉辦個展:“無事生非”攝影展。
《現代藝術》(簡稱:M):您是如何與攝影結緣的?
翟羽佳(簡稱:Z):對攝影最早產生興趣是在高中學編導的時候,了解了一些關于影像的基本知識后,就開始跟著老師進行拍攝,拍攝過程中我發現比起視頻的呈現自己更加喜歡圖片,于是從那時候就開始拍照了。
M:您認為您是怎樣性格的人?您的性格對您的攝影創作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Z:我個人挺外向,善于與人共情,這樣的性格在創作上的優勢體現在拍攝人像的時候,我能更好拉近我和被攝者之間的距離。
M:您個人比較欣賞的攝影藝術家是?為什么?
Z:我比較欣賞日本的女攝影師野村佐紀子。據說她是日本攝影師荒木經惟唯一的女徒弟。她的作品基調大部分是陰暗、沉思的,但在她的沉思系列中注入了生命和激情。這是對生命及其逝去的人和物強烈而直接的視覺思索。她拍攝的人像眼神都是真誠的、靦腆的、令人難忘的,是能走進拍攝者內心,住進讀者心里的畫面,讓人難忘。
M:在攝影創作的道路上,您有哪些困難時期嗎?
Z:比較艱難的時候,就是大家經常所謂的瓶頸期,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想法,沒有靈感,我在這個時候就暫時放下手中想創作的東西,去回顧總結之前的拍攝,甚至把時間跨度拉大一點,看很早很早以前的拍攝,去找到那個時候的感覺,或者就干脆完全停止和影像發生關系,純粹地放空自己。
M:在快速發展的今天,您有過焦慮嗎?您又是如何緩解焦慮的?
Z:我可能會有一些年齡焦慮,與其說是年齡焦慮,倒不如說是一種對時間流逝的焦慮。對抗時間的流逝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進行影像創作,捕捉到時間和更客觀地感知時間。我采用的攝影器材是一次性成像的,更能留下那種轉瞬即逝的東西,去抵抗這種焦慮。
M:在最艱難的時候,有想過放棄嗎?若有,又是什么讓您堅持到現在?
Z:沒有想過放棄,我很早就堅信這是我會一生熱愛的事情。我認為在創作中沒有絕對的死胡同,走不通了,可以翻墻,甚至砸碎那面墻,出去了又是一片新的天地。
M:您的攝影風格和創作靈感來源于哪些地方?
Z:我創作使用的大部分都是一次性成像器材,如大家熟知的拍立得,寶利來,還有各種膠片。靈感來源于不同階段我所感知、閱歷和經歷的東西的不斷沉淀、反饋。積累思考的現階段我更多是在做二次創作,不拘泥于圖像本身,而是打破圖像重塑圖像,探索圖像更多的可能性。
M:您是怎么打發閑暇時光?對目前的生活節奏是否滿意?
Z:閑暇時間,如果大段的時間就比較愿意去徒步,待在山里。目前的節奏放得很慢,我自己是很享受。
M:從事攝影到現在,有沒有后悔的事情?
Z:因為自己使用的是一次性成像器材,現在原材料漲價很厲害,甚至有的已經停產了,很可惜。后悔當年剛開始接觸這些的時候,沒有多購買、儲存一些相紙。
M:此刻,有沒有什么想對過去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說的?
Z:對未來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我都想用一句陶淵明的詩: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對于誰也不知道的未來,就不過多地去設想了,過好每一天,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