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刁莉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婦女委員,成都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成都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曾榮獲第十屆四川省巴蜀文藝獎,四川省文聯年度百家“推優工程”優秀原創文藝作品,全國第六屆婦女書法篆刻展提名作品;作品曾入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第五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四屆草書作品展,“中國書法·年展”全國行書、草書作品展等。專題介紹、作品和理論文章發表于《中國書法》《中國書法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中國書畫家》等報刊。
《現代藝術》(簡稱:M):刁老師,您是如何與書畫藝術結緣的?
刁莉(簡稱:D):我與藝術的初識大概在五六歲吧。因父母臨時有事,把我放在一個美術培訓班,于是我也隨著美術老師正兒八經上起了人生第一堂美術課。還記得當時老師教的是素描。我跟著老師的方法認真地用鉛筆勾勒形狀,用手涂抹著陰影部分。我喜歡上了繪畫,也喜歡上了這種全身心沉浸在藝術氛圍里的快樂。自此藝術映照進我的記憶和生活,并在我幼小的心里播下了一顆種子,帶給我無窮的靈感和歡樂。對書法的熱愛,是受父親的影響。父親的字和畫都非常棒,他從未嚴苛地對我進行教導。只是在我嚷著想畫畫的時候,鋪一張大紙在地上,拿出一支筆,所有顏色任我涂鴉。也許這種“漫不經心”的培養,讓書畫對我來說,從不是“任務”,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才保存著對書畫的熱情。
M:在平時書法創作之余,您還有哪些愛好?
D:除了書法,我平時還喜歡唱歌、練武術。唱歌是受母親影響,母親喜歡邊做家務邊唱歌,家務仿佛也多了幾分樂趣,小小的我也會在邊上跟著唱,現在也是如此。武術是受外婆影響,外婆當時是幼兒園院長,她提倡我們應當從小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之下,我幼時開始學習武術,現在我也定期打拳。事實上,書法和音樂、武術關系密切,都講究氣韻、節奏、發力。《道德經》有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氣韻乃中國傳統重要審美標準,是書法作品所要表現出的精神境界和情感內涵。書法,作為文字美的藝術,是書者的學養、德行等綜合素質的外化表征,一筆一劃,都蘊含著作者的情感和智慧,是文字與心靈的橋梁,是心靈的寄托。書法作品中墨色的濃淡、潤燥,點畫的長短、粗細,結構的大小、方圓等,各種矛盾的組合生發出節奏和韻律,從而帶來近乎音樂的美感。這就是中國文化的中和之美。
M:您平時都是如何進行書法藝術創作的?
D:有積淀,才有創作,所以我平時會大量臨習經典碑帖。同時參加一些展覽鍛煉和檢驗自己的所學所思。有時會用自作詩進行創作,書寫起來既能喚起真切情感,又能呈現個性。
M:從事藝術到現在,您是如何在自己的領域里堅定自己的創作理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
D: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璀璨文明。繼承發揚書法文化,我們責無旁貸。通過不斷學習研究經典碑帖,我在2020年參與編寫了《歷代名家名帖經典字例解析叢書》《草書章法十講》,通過對草書之美深入淺出地闡釋和解讀,讓更多人看懂書法,品味書法之美。在這同時我對書法的認識更加全面,也確立了精研書法的平生志愿。
M:書法藝術在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給您帶來了什么?
D:當今社會發展迅速,什么都要追求效率和效益,“太卷”好像也成了我們心中的痛點。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書法帶給我從容、寬厚、博雅,可以讓我慢下腳步,找回屬于自己的節奏,這種向內探求的美妙體驗,可以讓我進入近乎忘我的境界,從而擺脫外界的雜念紛擾。
M:各種書體中,您最喜歡哪種書體?為什么?
D:我學書始于篆、隸,繼而楷、行、草。在五種書體中,我尤其偏愛草書。草書恣肆雄強、縱任奔逸、自由不羈,為最接近藝術之書體,有極強藝術表現力、感染力。草書之形可化為世間萬物之形,其線條如大河奔騰,流經山澗又纏綿迂回;字形如雄鷹振翅,翱翔于蒼穹,又如嬌羞花朵,婀娜綻放;篇章意境如無聲音樂、無形舞蹈,為欣賞者提供無盡想象。特別是大草,歷來被奉為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乃寫意之經典。我常年對歷代草書名帖心慕手追,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對于草書,特別是大草,我也有這樣的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