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寫一首孩子們能唱、也喜歡唱的兒歌。我和作曲譚楊老師在計劃寫一首兒歌給涼山的孩子們的時候,也琢磨了很久。那段時間我倆同行在阿壩采風,在四姑娘山的溪流峽谷間漫步時,我被一路上各色的花朵所吸引,進而聯想到了各個少數民族也如花朵一般綻放在祖國的大花園里,我們都擁有屬于自己濃淡相宜的色彩,也都擁有自己獨有的花語和花期。但這一切的存在,得益于土地的滋養與包容,所以,歌名為《小花》的歌曲就這樣誕生。
我從四季著手,春夏秋冬的風景交替,勾勒出祖國東西南北的地理風物,同時也象征著生活在大江南北的各族兄弟姐妹,隨著孩子們的歌聲,感受祖國山河之美。又將情緒升華到對民族團結、熱愛祖國的更大指向上去。我們在不斷探討中,堅持讓每一句話都符合孩子的思維和語境,所以用露珠的晶瑩表達了情感的真摯,用萬物對陽光的感恩,表達了各族兒女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凝心聚力。
從字面上來看,《小花》這首歌更像是一幅小畫,描述一片土地上花朵的鮮艷、四季的流轉,描述花朵們熱烈的成長和幸福的歌唱,從孩子的角度,這幅小畫能夠帶給他們美的聯想就已經足夠。但對稍微大一點的,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孩子,就可以從熱愛民族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愛國、愛黨的角度進行引導教育,唱著歌的同時又弘揚了愛國精神,大約比書本上的說教要生動一些。
這首歌在創作過程中,得到了四川省文聯、四川省音協、涼山州文聯和喜德縣果果合唱團的小朋友們的通力支持,我和作曲譚楊老師都無比感激。最后,愿所有的小花,都在這片熱土的掌心,幸福地向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