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東
(作者單位: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融媒體中心)
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聯系基層的“橋梁”和“紐帶”,其輿論引導力直接影響著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然而,內容建設與生產能力較弱、傳播渠道和手段有限、事件引導和輿論監測能力不足等制約了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基層輿論引導效果和影響力。如何提升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基層輿論引導力,增強其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影響力和公信力,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討的現實問題。
作為連接基層群眾和黨委、政府的橋梁與紐帶,縣級融媒體中心肩負著傳播信息、服務群眾的責任,應盡全力為社會的長治久安貢獻力量。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充分發揮其作為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確保各類信息,特別是關乎民生福祉、社會焦點問題的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達給廣大群眾。這既有利于增進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互信,也能夠消弭信息不對稱所引發的誤解猜忌、焦慮恐慌。此外,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堅持客觀、公正原則,不偏不倚地維護好輿論場。因為只有真實、客觀、全面的信息,才能成為基層民意的依托,從而增強群眾的認同感和凝聚力。當社會出現重大事件或是存在爭議分歧時,縣級融媒體中心可發揮主流媒體的專業優勢,通過多方訪談、邀請專家解析等方式,提供多角度、立體的分析和判斷,幫助基層群眾冷靜理性地認識和處理問題,不至于受限于主觀情緒而產生非理性的對抗[1]。除此之外,縣級融媒體中心還應積極宣傳社會和諧的價值理念,通過正面典型的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等方式,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提高大眾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減少社會矛盾沖突的產生,從根本上維護和鞏固社會的安定團結。
政策的落地,事業的興衰,歸根結底取決于政令是否有力有效的貫徹落實。而基層作為政策執行的“最后一公里”,其理解、支持和參與的程度直接影響著政策能否轉化為現實的成效。因此,縣級融媒體中心肩負著連接黨委、政府與民眾,促進政策落地的重任,其力所能及的宣傳引導和輿論引導,對政策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誤讀、執行不力等問題,能起到及時糾正、促進落實等作用。縣級融媒體中心要高度重視政策宣傳,并運用多種傳播方式對政策進行有效宣傳,這樣有利于政策的方方面面被基層干部群眾充分理解、認同。尤其是那些關系民生、造福基層的政策,縣級融媒體中心要通過生動翔實的解讀,消除政策在傳遞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偏差,提高政策在基層的知曉率和支持率,為后續的貫徹實施奠定堅實基礎。此外,縣級融媒體中心還要積極搭建民意反饋的橋梁,通過各種渠道聽取民意,及時匯聚基層群眾對政策的建議與期待,使之成為政府決策的有益補充,增強其對政策,對黨委、政府的認同感和信任度。在政策實施階段,縣級融媒體中心要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深入基層開展采訪、調查和報道,向大眾解釋、通報政策執行中可能出現的偏差,推動問題的解決;同時,也應積極宣傳政策實施中的成功典型和經驗做法,持續激勵基層干部群眾投身其中,增加政策落實的深度和廣度,推動事業長足發展。
2.1.1 優化內容供給
信息時代社會輿論瞬息萬變,縣級融媒體中心要肩負起輿論引導的中流砥柱職責,必須緊扣內容建設這個立身之本、立業之基,充分利用新技術帶來的傳播優勢,實現從傳統單一傳播向多載體立體傳播的轉型升級,構建起立體化、多元化的高質量內容體系,以滿足基層群眾不斷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深挖本地的新聞資源,講好本地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故事,打造有溫度、有深度的新聞作品。無論是反映基層社會變遷的大事件,還是感人至深的小故事,都要下足筆墨,以豐富立體的視角呈現出來。這既能滿足基層群眾對“家門口”新聞的熱切關注,也能增強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在內容生產過程中,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注重打造獨家原創、立意高遠的優質作品。通過積極開展大型選題策劃、專題采訪等原創性強的工作,提高報道內容的思想性、前瞻性、指導性,使之成為引領社會思潮、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2];要選擇本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最重要的公共事件或熱點話題,長期跟蹤報道,通過品牌化運作、系列化宣傳,打造出一批公信力高、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精品力作,進一步提升主流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
2.1.2 創新傳播方式
當下,新媒體高速發展帶來了空前的傳播革命,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已難以適應受眾獲取信息的新需求、新習慣。面對這一現狀,縣級融媒體中心應順勢而為,敢于突破常規,大膽使用短視頻、直播等新興傳播載體,實現從平面化到立體化、從靜態到動態的轉變,進一步增強新聞傳播的豐富性、生動性和互動性,使之成為基層群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短視頻以其簡潔快速、內容豐富的特點,尤其受到年輕人的青睞。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充分發揮短視頻的優勢,擴大新聞內容在年輕群體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實現與新生代受眾的有效互動。直播平臺支持全景還原新聞現場,受眾可通過評論、彈幕等參與互動,具有極高的介入感和體驗感。因此,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多方運用直播,進行政策發布、民意收集、事件報道、輿論引導等,實現與群眾的“面對面”溝通,收獲受眾的真實反饋,進一步提升傳播的針對性。在傳播渠道上,利用今日頭條、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則可以實現新聞內容向更廣泛受眾的輻射傳遞。
2.1.3 加強輿論引導
面對此起彼伏的社會熱點事件,以及突發事件,縣級融媒體中心應擔起正確輿論引導“主心骨”的責任,積極應對、快速應對、有效應對,以作為主流媒體的權威聲音化解基層民眾的疑慮惶恐。一旦發生重大事件,縣級融媒體中心應第一時間奔赴一線,實地調查、全景采訪,迅速在各類渠道發布信息,為公眾澄清事件的真相,講清事件的來龍去脈。這既滿足了民眾對事件詳情的需求,也沖淡了各類謠言泛濫可能對社會穩定造成的危害。與此同時,還要主動宣傳事件中出現的先進人物、感人故事等,傳播正能量,增強社會凝聚力;要多方邀請專家學者、意見領袖等權威人士發聲,依托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公信力,對事件的原因、影響等給予理性分析,引導民眾在復雜紛亂的輿論場中保持清醒和定力。這既能提高主流媒體自身輿論引導的能力和效果,也能讓民眾在證據和邏輯面前形成自己的判斷,避免受極端言論的誤導[3]。報道過程中,縣級融媒體中心還要兼顧不同方面的觀點,立體、全面講述事件,以減少民眾在獲得單一信息源的情況下產生情緒化判斷的可能,實現有效的輿論引導。
2.1.4 深耕地方文化
縣級融媒體中心肩負著弘揚本地文化的職責使命,要精心挖掘、呵護傳承本地文化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使其在時代變遷中綻放璀璨光彩。例如,可以依托本地豐厚的人文積淀,打造富有地域氣息的文化專欄、系列報道,通過生動活潑的文字和鏡頭語言,向基層群眾展示本地獨特的地理風貌、歷史演進、民俗節慶等,喚醒他們對家鄉的記憶與情感,增強對鄉土文化的認同;可以深入挖掘當地民間技藝的傳承故事,致力于保護文化生態,傳播文化正能量。這些貼近生活的文化報道,能夠增強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和參與感;可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構建群眾文化交流互動的平臺,推動文化惠民、文化富民,讓文化之花綻放在千家萬戶中。在內容建設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堅持質量導向,注重文化報道的深度與專業性。既要挖掘有溫度的文化大事件,又要關注那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呈現立體豐富的文化,為基層群眾提供優質的精神文化食糧。
2.2.1 完善組織架構
組織架構是否健全,直接關乎一個媒體機構的生存和發展。縣級融媒體中心要適應外部瞬息萬變的形勢需要,必須建立系統、高效的內部管理體系,使各業務部門有機銜接、運轉如環;與此同時,還要打通上下級渠道,拓展橫向合作,使自身快速嵌入主流媒體矩陣中,實現資源共享、品牌互浸,不斷增強整體實力。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按照現代化要求,調整內部組織架構,明確各部門的分工協作和職責權限,制定科學、細致的管理制度,使工作流程井然有序。同時,引入考核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有的舉措,都是為了確保內容高效、優質,促進新聞傳播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縣級融媒體中心還應主動與上級主管部門和上級各媒體保持緊密聯系,獲取更多政策支持以及人才培訓、內容供給等方面的幫助,增強自身實力[4]。與其他縣級媒體的交流互鑒也十分必要,可以互相學習借鑒管理和報道經驗,共同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和影響力。當然,優秀的組織架構也需要與時俱進、日臻完善。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更新迭代,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定期對自身的架構運作進行評估和調整,確保其符合新的業務要求,從而推動整體工作持續高效進行。
2.2.2 強化人才支撐
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媒體工作得以高效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出眾、作風正派、道德高尚的人才團隊,能夠更好地承擔起媒體的社會責任,推動傳媒事業的進步與發展。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招聘人才時,應當十分注重其政治立場的堅定性,這不僅包括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鮮明,更包含在政治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上達到一定高度。政治素養過硬的媒體人,必然具備服務人民的赤誠之心和無私奉獻的崇高使命感,能夠在輿論導向上展現出較強的正確性、主動性,為基層正面輿論場的培育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證。作為高度專業化的行業,媒體工作對人才的專業要求極高。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從業人員只有在新聞寫作、編輯出版、攝影攝像等方面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才能勝任工作崗位。縣級融媒體中心可通過多種渠道,為在職人員提供系統的培訓,組織技術技能提升的交流活動,大力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以保持團隊在專業領域的持續領先性。同時,也應該鼓勵從業人員主動學習新知識,自覺掌握新技能,以充分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形勢和內在需求,要時刻堅持職業操守,保證新聞內容客觀、真實。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建立健全懲戒機制,對失德違規的人員進行嚴肅問責,切實維護新聞輿論場的整體誠信度。此外,也要加強對從業人員進行日常的道德教育和監督,積極培育從業人員正派高尚的工作作風,以更好地彰顯媒體的社會形象與公信力。
2.2.3 推進從業人員對新技術的掌握
面對科技進步和媒體環境變革,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是縣級融媒體中心維持市場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與此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也要充分激發從業人員的創新潛能,鼓勵他們運用新技術手段優化內容生產和傳播流程,這樣既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內容質量,更好地服務于對基層輿論場的正面引導[5]。新科技的加入,將極大豐富縣級融媒體中心制作內容的形式和手段,增強新聞內容的吸引力。比如,高清數字攝像機、無人機航拍和虛擬現實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使新聞報道和文娛節目更加生動逼真、引人入勝;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可以幫助從業人員更準確地預測受眾需求,實現內容的精準推送,從而增強用戶黏性。
新聞從業者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和無限創意。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設立獎勵機制,全面激發從業人員的創新熱情,鼓勵他們大膽提出新穎構想,運用新科技手段不斷推進融媒體中心發展;應組織從業人員踴躍參加高水平的行業論壇、培訓班,學習新技術、新知識和新概念,使他們具有更高的技術敏感性和持續的創新意識;要把技術創新與內部管理和對外服務結合起來,通過建立數字化的內容編輯系統、內容管理系統等,實現新聞采訪、編輯、發布全流程的無縫銜接和高效運轉,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強與用戶的互動,利用社交媒體的評論區和在線直播間等,實時聽取受眾反饋,據此優化報道策略和內容制作,以更好地滿足基層群眾的信息需求。
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結合本地特點,深挖新聞資源,豐富內容供給,同時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拓寬傳播渠道,創新傳播手段,提高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和互動性。此外,還要針對熱點敏感事件加強正面引導,維護好基層輿論場,不斷深化改革,增強內生動力,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充分發揮自身在基層輿論引導中的作用。同時,也需要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提高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基層保駕護航,以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正面的公共輿論,助推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