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婧
(作者單位:南昌理工學院)
播音主持人是節目的“領航員”,但其不僅僅是引領受眾觀看/收聽節目,還在于給予受眾豐富、良好的視聽體驗,增強節目的播出效果。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的到來促使受眾需求發生變化,而傳統的播音主持人已不能適應當下媒體發展環境,求變是當今播音主持人應把握的基本原則。就新媒體時代而言,播音主持人可通過打造個性化風格,增強個人播音主持魅力。但如何達到效果、采取怎樣的培養措施,還需進一步研究。
新媒體時代涌現出多種媒體形式,不僅掀起了媒體發展熱潮,更是推動了時代的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播音主持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播音主持也逐漸降低了門檻,使播音主持人不再局限于傳統形式上的播音主持形式。如果播音主持人能夠不斷提升自我、打造個人品牌,則更易于提高自身辨識度,從眾多播音主持人中脫穎而出[1]。不僅如此,播音主持人自身職業發展道路也會更加寬闊,而媒體的實際價值也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從新媒體環境的發展情況來看,大眾娛樂休閑方式逐漸由傳統的被動式觀看節目轉為參與式、互動式的模式,如群眾自主拍攝短視頻、開直播與大眾互動等。這樣豐富的新媒體形式給予了受眾新穎、多樣的休閑娛樂體驗,使越來越多的人更樂于置身其中,享受參與式傳播體驗。在如此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要想生存其中,播音主持人只有打造個性化風格,才能夠凸顯自身特色,從而豐富節目內容,吸引受眾注意力、增強受眾的認同感,提高節目的傳播效果。
隨著整體素質水平及文化涵養的提升,大眾的審美需求也隨之提高,且趨于多元化。大多數觀眾在觀看節目時都具有明確的指向性,比如,年輕人喜歡活潑灑脫的風格,中年人更傾向于睿智幽默的風格,而老年人則關注沉穩持重的風格。此外,大多數觀眾在觀看節目時期望能夠獲取更多知識,或是從中獲得精神層面的認同。而播音主持人的綜合能力包括語言功底、形象打造能力、播音主持能力等都會對觀眾情緒產生影響[2]。可見,播音主持人對節目具有較大影響。當播音主持人形成個性化風格,則更能滿足個性化受眾需求,提高受眾的忠誠度。
所謂語言風格,指人們在交流時的表達方式、語調、語氣和用詞。通常情況下,語言風格的形成與自身生理因素有重大關系,但后天的努力與練習也非常重要。播音主持人若想形成獨特的語言風格,則需要不斷地摸索、實踐與訓練。就現有的著名主持人而言,董卿、白巖松等人的語言風格各有特色:董卿溫婉睿智,白巖松則是儒雅沉穩[3]。
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包括容貌、氣質、儀態以及穿著等,而對于播音主持人來說,其外在形象包括其在節目中的形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著裝與儀態等各個方面。其中,在節目中的形象塑造上,播音主持人可通過化妝、選擇服飾等方式提升自身外在形象,以此獲得受眾好感,增強節目效果。
播音主持人所接觸的人及行業相對較多,而不同的人職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為保障交流順利,靈活應對各類場景和不同職業的人,播音主持人需具備豐富的學識。一般而言,播音主持人的學識主要涉及四個方面,即從教育中獲得的專業知識、工作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平時的閱讀積累、長期的生活積累等。新媒體環境下,知識更新速度愈來愈快,學識素養的重要性也在工作中日益凸顯。播音主持人只有不斷學習知識、加強實踐歷練、拓寬視野,才能夠更好地形成個性化風格。
播音主持人的個人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自身的節目主持效果。然而在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人、節目類型及數量不斷增多,導致部分播音主持人無法明確自身風格定位。還有些播音主持人在確定風格定位上,過于關注受眾需求,忽視自身實際情況。如若與自身風格相悖,則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甚至還會弄巧成拙。因此,在風格定位上,播音主持人既要關注受眾需求、市場變化以及行業發展,也要立足自身條件[4]。例如,主持人竇文濤通過長期工作實踐積累,結合自身性格特征,逐步形成了“竇式風格”,在眾多播音主持人中脫穎而出,并獲得了大量觀眾的支持。可見,在風格定位的明確上,需要播音主持人對自我形成充分、清晰且客觀的認識,包括對個人形象風格、性格特征、自身優缺點等。在此基礎上,則可制訂相應的自我提升方案,以便更具針對性地找準適合自己的風格。
語言表達方式對整個主持效果有直接影響,巧妙、靈活的語言表達能夠更加吸引觀眾,并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僅如此,播音主持人也可通過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體現個性魅力,呈現自我品牌,從而收獲更多忠實受眾。在新媒體時代,媒體不再局限于信息傳遞,而是更注重與受眾的互動交流。如此一來,受眾的個性意識也隨之增強。因而要想有效吸引受眾,達到理想播音主持效果,播音主持人則需要提升自身語言魅力,懂得巧用語言,并使之形成個性表達。
以節目《加油!向未來》為例,在節目伊始,節目主持人通常會以節目口號拉開序幕,進而快速介紹自己,即“加油向未來,科學一起猜!我是主持人×××”。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出標志性話語,有助于加深受眾的印象,使受眾更易于記住該節目。由此可見,播音主持人在節目伊始,通過采取“標志性話語+介紹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能夠強化受眾記憶效果,有利于節目的定位與傳播。
在節目進行期間,則可運用個性化語言構建相應場景,增強受眾的代入感,以此推進節目。以主持人金星為例,她在主持節目時,擅長以調侃的方式引出新話題。比如,在沈楠向觀眾推銷超能空氣瓶的環節,金星則是以“各位觀眾朋友們,在我們超能《金星秀》的歷史上,曾經誕生過一個最悲慘的營銷員,但凡他推銷的產品,毫無例外,全部滯銷,今天我從倉庫里找到了那些產品,專門給大家展示一下‘那些年沈楠推銷過的滯銷產品’,來,場上見”為引子,激起了觀眾的笑點,調動了觀眾的好奇心[5]。這樣的方式不僅激發了觀眾的興趣,也有效推動了節目的進度。
此外,在節目的結束環節,播音主持人也要注重語言的巧妙運用,可發揮自身優勢,以自身獨特的語言風格總結、回顧本期節目,并對后期節目完成預告,以此調動觀眾胃口,為下期節目做好鋪墊。
新媒體時代,節目類型、數量實現了快速擴張。若播音主持人不具備豐富的學識,對行業了解較少,或是生活經歷受限,就難以在節目中與嘉賓或受眾靈活溝通,甚至還會出現冷場、接不上話、錯誤理解等尷尬現象。因此,深厚的文化內涵、開闊的人文視野亦是播音主持人在自我提升道路上需要特別關注的部分。只有具備豐富的學識,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完成節目主持,應對各種任務。在充實內涵方面,筆者建議通過閱讀、觀察生活、補充專業知識等方法來實現。
首先,在閱讀方面,播音主持人應注重閱讀內容及類型的廣泛性,除喜愛的閱讀類型之外,其他領域書籍、文章也需加大閱讀量。如此,才能橫向豐富和擴充自身文化知識,并在節目中實現對答如流,與各類人物輕松交流。
其次,在觀察生活方面,除觀察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瑣事之外,可借助職業優勢,在參與各種活動時,認真觀察身邊的人或事,并在此基礎上完成相對應的學習。這樣既能夠積累經驗,也有助于充實自身。
最后,在補充專業知識方面,播音主持人要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學習專業知識,包括播音主持專業和其他專業領域。具體而言,播音主持人可根據節目特征學習相對應的專業知識。比如,對于歌唱類節目,可著重補充有關演唱、樂理、器樂等方面的知識;對于詩詞類節目,則可深入學習古詩詞文化等。從這一層面而言,需要播音主持人在主持某一檔節目時,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認真學習相應專業知識,以便更加嫻熟、專業地完成節目主持工作。
良好的外在形象能夠直接展現播音主持的人格魅力,增強節目的整體效果,從而吸引更多受眾關注節目。從當前時代發展情況來看,受眾對節目的需求不僅僅在于文化內涵,還在于是否能夠獲得視覺上的享受,而出色的外在形象,則是滿足受眾視覺以及情緒需求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在培養播音主持人的個性化風格時,還需不斷提升其外在形象。除此之外,對于不同的節目,也需根據其風格特征選擇與之相應的發型、妝容和服裝,以進一步提升播音主持人在節目中的整體形象。而在節目播出期間,播音主持人需時刻注意自己的儀態,包括精神狀態、表情、動作等。在這方面,可參考主持人董卿的形象管理,不論主持什么節目,其儀容都得體、大方,在大眾心中留下了極佳的印象。因此,儀態也是播音主持個性化風格養成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真實,是播音主持人在節目主持中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則之一。所謂保持真實,指保障節目的真實性,能夠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向受眾傳遞新聞時事、社會熱點并給予評價。但就現階段播音主持的情況來看,受一些因素影響,部分播音主持人并未切實做到客觀、公正,更多是為了吸引受眾而呈現出夸張、渲染的效果。事實上,這樣的方式并不利于播音主持人以及節目的發展。因此,在播音主持之前,播音主持人需把控好播音主持內容的真實性。而在播音主持期間,則需以真實性為原則,客觀、公正地講解和播報新聞,傳遞正確的價值觀。除此之外,真實也指播音主持人的自我真實,即能夠向受眾展示自己真實的一面。在真實原則的基礎上,播音主持人也要適當代入自身情感。只有使自己切身融入播音主持當中,才能夠更好地體現出自身個性和特色,從而形成個性化風格。同時,保持真實也要求播音主持人以嚴謹、巧妙的語言主持節目。如若出現用詞不當等問題,則會影響最終節目效果。因此,在播音主持時,保持真實尤為重要,其不僅影響著受眾的節目觀感體驗,也對播音主持人自身成長與發展影響深遠。從該角度而言,播音主持人要立足自身實際,把握好真實原則,注重以真誠、真情實感打動受眾,以促使個性化風格的形成。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播音主持人在節目中承擔著協調、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播音主持人除需要完成節目介紹、推動節目進度之外,也要注重與嘉賓、觀眾之間的互動。通過積極互動,不僅有利于增強觀眾的代入感,也有助于新話題的順利引出。因而在個性化風格的培養過程中,學會互動、積極互動也是播音主持人應完成的“必修課程”。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互動是新媒體發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且受眾也更加注重自身的參與性。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能夠認識到觀眾對互動性、參與性的需求,進而采取有效措施與觀眾進行積極互動,在滿足觀眾需求的同時,了解觀眾的想法。在實際互動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可借助時下熱點話題與嘉賓、觀眾進行互動交流。比如,對于某一熱門事件,邀請嘉賓、觀眾談談自己的想法等。
其二,可通過了解觀眾的想法、對節目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滿足觀眾需求。例如,通過線上問卷、線下訪談等向觀眾了解對節目的評價、反饋、需求,使節目符合更多觀眾的需要與期待。
其三,需及時回應觀眾的訴求。新媒體環境下,很多平臺都設計了“評論”“說說”“彈幕”“留言”等互動渠道。觀眾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感觸與想法。對此,播音主持人則可在閑暇時間閱讀觀眾的反饋,進而挑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在對應的互動渠道以及下期節目中給予回答。當觀眾收到回復時,則會更加積極地參與節目,并支持播音主持人以及相應的節目。
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人迎來了較好的發展前景,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更好地立足于這一時代,促進自身及行業的良好發展,還需播音主持人不斷提升自我,在求變中努力打造個性化風格,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需求。在培養策略方面,需立足播音主持個性化風格的構成要素制訂培養方案,可從明確定位、巧用語言、注重儀態、充實內涵、保持真實、積極互動等六個方面落實培養工作。如此一來,便能使播音員主持人真正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要,與新媒體的發展一起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