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振秋
近年來,國家層面圍繞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相關政策供給不斷加強,如《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和近期民政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都對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縱觀全國,各地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的嘗試與探索。北京市結合國家相關政策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市情,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推出了很多舉措,值得研究和借鑒。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顯示,“十三五”末,北京市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429.9萬,較“十二五”末增加了63.7萬,預計“十四五”末老年人口將達517萬,較“十三五”末增加87萬,人口老齡化水平將達到24%,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同時,失能、失智、空巢、高齡老年人不斷增多,專業化、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日趨增加,這就需要來自不同層面的養老服務人才予以支撐。
從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狀況看,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的數量、素質能力等都有待提升。以養老護理員為例,根據《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22)》數據,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養老護理員18057人,其中養老機構內養老護理員11260人,養老服務驛站內養老護理員6797人,這很難滿足全市400多萬老年人的專業化、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北京市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提出了養老護理員培養的總體目標,到2025年,全市在養老服務機構、社區和家庭從事專業照護服務的養老護理人員總數達到2.5萬名。按照從2023至2025年共三年的周期來測算,平均每年需要增加2300名以上的養老護理員。從培養培訓角度來看,這存在一定難度,因此亟待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開拓創新。
養老事業發展的關鍵支撐在于養老服務人才的充分供給。面對養老服務人才供需狀況和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難點,北京市在如何“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等方面不斷加強政策供給,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2016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一系列養老服務人才優待政策,提出打造梯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立健全養老服務人才職業體系,提高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人才的社會地位。2020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2020年11月,北京市民政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實施辦法》,提出在養老機構內簽訂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或簽訂勞務協議、專職從事養老護理服務,且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養老護理員,經民政部門核實后,按月享受護理崗位獎勵津貼。2021年11月,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提出加強養老護理員職業體系建設,暢通職業晉升通道;引導企業積極開展養老服務人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教育培訓制度;建立健全市、區、養老服務機構分級分層培訓體系,實行養老服務人才分類培訓制度。2022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首都老齡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培養新時代首都老齡工作需要的養老護理、老年健康管理、老齡產業等領域的技術、服務、研究和管理人才隊伍,填補為老服務人力資源缺口,推進人才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發展。2023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等六部門印發《北京市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提出通過政策引導、職業培養、社會認同“三重激勵”,以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為導向,讓養老服務領域吸引人、培養人、留住人。該文件還對符合條件的非京籍高層次養老服務人才的辦理落戶或享受積分落戶加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規定。
由此可見,北京市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持續發力,相關政策文件不斷完善和強化。從出臺政策的部門來看,注重部門間的協同,要么是多部門聯合出臺,要么是市委、市政府或老齡委全力推動,這樣政策在實施中更容易落地見效。從政策的形式來看,包括意見類、辦法類、方案類、規劃類等,而且兼顧當今和長遠,實現了養老服務人才建設的“長短”結合。從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內容來看,比較全面,不僅涉及人才培養、培訓,而且突出激勵,致力于營造關愛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著力提升養老服務人才的社會地位。北京市的這些政策舉措為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和保障,對其他地區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北京市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已初見成效,養老服務越來越成為受尊重的職業,養老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其突出特色在于:
一是相關政策針對性強、力度大。針對養老工作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和社會認可度偏低等情況,北京市通過提高待遇、強化保障等措施加以促進,而且打出系列“組合拳”。比如,為了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加入養老護理員大軍,政策規定對進入本市養老服務機構專職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享受一次性入職獎勵,按照本科及以上6萬元、專科(高職)5萬元、中職4萬元的高標準給予保障,并且達到一定要求還給予護理崗位獎勵津貼等,讓優秀的養老服務人才得到切實的回報。這樣的舉措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對于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二是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職業發展風尚。為了提升養老服務人才的獲得感,北京市通過多種措施營造有助于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發展成長的社會環境和氛圍,使養老服務工作成為受尊重的社會職業。例如,加強養老服務技能人才培養選拔和宣傳工作,開展首都“最美養老護理員”評選等活動,樹立養老護理行業模范典型,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養老服務人才在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貢獻等。此類舉措旨在提升養老護理人才的社會認知度、認可度,努力營造和諧的從業環境和社會氛圍,不斷提高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職業自豪感。
三是實施“政、企、行、校、研”五位一體的協同育人創新機制。鼓勵和引導政府、企業、行業、院校、研究機構等共同參與,強調政府支持相關單位合作,積極打造協同育人機制,是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政策的重要特點。如,支持職業院校與養老機構深化校企合作,增強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適配性;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支持職業院校與優質養老服務機構、企業共建合辦養老服務人才實訓基地;鼓勵養老服務機構、企業與京內外職業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建設職業院校學生見習基地;強化科技支撐,統籌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創新資源,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團隊,等等。這些舉措在相關政策文件中都有明確要求。
總之,北京市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舉措多、力度大、亮點多,下階段的關鍵是有效加以落實,并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