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忙碌了一學期,好不容易有一大把的時間放松,為什么還是要繼續(xù)卷,累著自己呢?也有人認為,寒假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應該抓緊這段時間補齊知識點,預習新知識,才能在新學期快人一步。你認為呢?
總是容易被半路零星的成就滿足,從而不斷給自己尋找放縱的理由。
床頭的鬧鐘早已擺爛,被子、枕頭癱軟在床上,散落在桌角的作業(yè)本哀愁地望著我,仿佛已經(jīng)積累了一個世紀的怨氣。
我惆悵地望著對面墻上密密麻麻的“寒假每日計劃”,上面稀稀拉拉的幾個勾正囂張地嘲笑著我——說好了的復習、閱讀、運動,還沒滿3天,統(tǒng)統(tǒng)成了泡影。
回想寒假伊始意氣風發(fā)的我,每天堅持7點起床,用晨讀致敬堅持的每一秒。第一天中午吃飯時,我向媽媽大聲炫耀:“今天上午我完成了3天的寒假作業(yè),閱讀了兩個小時!”言罷,我驕傲地在任務表上打勾。飯后午睡半小時,我立刻下樓做伸展運動,繞著小區(qū)跑了40分鐘。結(jié)束后,我立馬投入預習,心中似乎有一團火在燃燒。
可惜好景不長。當寒假作業(yè)進度到三分之一時,我猛然發(fā)現(xiàn)這才到寒假第二天。剎那間,我內(nèi)心升騰起一種“時間用不完”的神奇感受。于是,我獎勵自己到客廳看半小時電視。然而,等媽媽晚上6點多下班回家時,我依然在電視機前紋絲不動。“你不是要寫作業(yè)嗎?在干嗎?”我被媽媽的喊聲喚回了現(xiàn)實,倉皇跑回了房間,還感到一絲愧疚。
但有些甜頭只要嘗過一次,就再也戒不掉了。那天以后,我開始用各種方式計算我可以偷閑的時間。比如一天的任務我通常需要4個小時完成,那我可能用前兩個小時完成三分之二,后兩個小時娛樂。可漸漸地,過長的娛樂時間讓我無法再靜心學習,有時為了趕任務進度,我會克扣晚上睡眠的時間,導致我睡得越來越晚,第二天起床困難——“還不起床?作業(yè)寫了嗎?”“看你一天天磨洋工,去把碗洗了!”“還在趕工,你到底什么時候刷牙洗澡?”……媽媽的“監(jiān)督聲”如潮水般將我淹沒,我卻愈發(fā)懶惰,到最后,只能上演寒假結(jié)束前點燈熬油補作業(yè)的戲碼。
寒假,一個名副其實的糾結(jié)綜合體。為了迎接新年和新學期,我總是會把這不多不少的20天當作“彎道超車”的救命稻草。可惜,我總是容易被半路零星的成就滿足,從而不斷給自己尋找放縱的理由。
我的寒假,以壯志豪情的宣誓高喊開局,最后卻無奈變成了我們家最需要靠“喊”維持的一段生活——寒假?“喊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