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龍崗學校 劉司陽
生命教育是提升生命質量、獲得生命價值的一類教育活動,主題班會在生命教育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一次臺風暴雨引發的停課開展主題班會,通過現象導入、探索調查、情境遷移、反思回顧四個環節,引導學生聯系真實的生活情境,探討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關注生命的差異,理解生命的重要性,從而實現潛移默化的生命教育。
借助常見的生活場景或現象,作為主題班會的導入,能夠引導學生根據場景主動思考,減少主題班會的說教意味,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開展生命教育。例如,借助深圳夏季常見的臺風暴雨現象進行導入,臺風暴雨預警發布之后,學校會根據情形以及教育局規定采取停課,用臺風暴雨引發的停課現象作為導入,開展“臺風暴雨停課,應該慶祝嗎?”主題班會,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停課的原因和影響。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自己經歷過的臺風暴雨停課,并用圓圈圖記錄自己對臺風暴雨停課的印象。
小組討論之后,在班級中開展小組匯報,在匯報過程中,有學生提到臺風暴雨天氣會烏云密布,可能看不了電視或上網,也有學生表示自己因不用到校上課而開心等。在學生小組匯報結束之后,教師為同學們介紹了深圳夏季常見的停課原因,包括根據深圳市教育局、應急辦、三防辦和氣象局聯合發布《臺風暴雨高級別預警分時段學校防御指引(2017 年修訂版)》的通知,如遇到暴雨橙色/紅色預警,臺風黃色/橙色/紅色預警,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停課,以保證學生安全,讓學生了解停課的深層次原因,是為了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從而讓學生感知到生命的價值和重要性,以及政府和社會為了保障學生的安全所做出的共同努力。
進行現象的導入之后,則可以通過探索調查的形式,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情況,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例如,在這堂主題班會課中,學生已經對停課的原因有了進一步認識,教師在此基礎上展開提問:停課的同學在干嗎?學生一方面可以回憶自己停課期間的活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班級調查的方式了解其他同學進行的活動。通過班級調查,師生了解到學生停課在家期間會上網課學習、幫助父母做家務、玩益智游戲等,這些停課期間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示了同學們在家的小確幸和小煩惱。很多學生表示雖然臺風暴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但他們在家還是快樂而充實的,同時也十分安全。探索調查展示的豐富活動體驗在讓學生了解生命體驗的差異性時,也為后續的情景遷移進行鋪墊。
在主題班會中,當學生已經全面了解班級同學在停課期間會進行的活動之后,教師則引導學生將目光轉向停課時的校園內外。教師先請同學們猜想臺風暴雨停課時的校園內會是什么樣的。大部分同學能夠猜想到校園內因為沒有上課是安靜的,暴風雨會把樹葉吹落。教師接著播放之前臺風停課時拍攝的視頻,展示校園作為“應急避難場所”這一社會功能的畫面。當學生看到他們熟悉的室內操場、食堂、活動室內都是躲避風雨的農民工、小攤販、環衛工人和其他災害救助工作人員后大為震驚。第一次理解了“應急避難場所”的社會意義和功能。教師繼續請同學們設想臺風暴雨停課時的城市是什么樣呢,引導同學們聯系臺風暴雨期間的新聞畫面進行設想。教師播放臺風“山竹”過境時的視頻,向學生們展示了臺風暴雨對城市及人類活動的破壞:臺風猶如一頭失控的野獸橫掃過城市,卷起驚濤駭浪,吞噬一切生機。臺風所到之處,風雨交加,暴雨如注,大樹被連根拔起,房屋被掀翻了屋頂,道路被沖毀,通訊設施和供水系統被破壞,整個城市陷入一片狼藉之中。街道上滯留了許多汽車,共享單車橫七豎八的躺在洪水中,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商場停業,人們不敢出門躲在家中,祈禱臺風趕快過去,這都是臺風過境常見的場景。通過這一場景,啟發引導學生理解自然災害的破壞性,并幫助學生學會當災害發生的時候該如何應對和保護自己,讓學生感受基本的防災自救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可以借助此類情境的遷移,將自然災害避險的措施教授給學生們,例如,在戶外,不要在臨時建筑物、廣告牌、鐵塔、大樹、電線、變壓器等附近避風避雨;在室內,要遠離窗戶,并在窗玻璃上用膠帶貼成米字圖形,以防玻璃破碎等。通過情境遷移讓學生理解生命在自然災害面前的脆弱性,人類為了應對自然災害所做的措施,以及如何在自然災害中自救,進而讓學生明白災害面前需要齊心協力,生命的安全來之不易,更當珍惜。
反思回顧能夠讓學生將各類情境進行對比,思考自己在經過這堂主題班會之后的所學所得,總結生命教育的心得體會。在主題班會的最后,教師可以再次提問:停課,應該慶祝嗎?學生通過本節班會課的學習,對臺風暴雨停課有了新的認識,再次通過圓圈圖進行記錄,分小組討論自己的思考并進行匯報。有的學生匯報了臺風對交通的影響,臺風來襲,大量積水會造成交通堵塞,消防員要冒著暴雨進行緊急處置,排除道路積水;還有學生結合自己在家的體驗,關注到了外賣人員的工作,許多外賣工作人員在瓢潑大雨中勇敢前行,為困在家中的居民送去他們急需的物資;也有學生認識到校園功能的轉變,校園變成了“應急避難場所”,有許多學校教職工在忙碌著,還有許多前來避雨的人員,政府和學校為前來避險的人們提供了休息場所、熱水及食物等物資;有學生表示那些奔波在臺風暴雨中甚至冒著生命危險的消防員、武警、外賣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則體現出了敬業守責的崇高品質,令他們心生敬意。主題班會的最后,教師用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許淵沖的一句話進行總結:“生命哪,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回憶。”升華班會的主題。校內的生活和學生所面臨的世界較為單純,他們內心簡單美好,所以進行生命教育時,需要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特征,例如在此次班會課中,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停課給自己帶來快樂滿足的同時,臺風暴雨對其他人的生活乃至生命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他們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安全和快樂建立在很多人前仆后繼、堅守崗位的基礎之上。通過情境的對比、反思和回顧,能夠讓學生了解到社會情境的多面性,也意識到生命安全的來之不易,更要關注到社會中的溫情一面,關注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相互照料和攜手共進。當通過一節生命教育主題班會課了解生命教育的相關知識之后,讓學生不僅尊重自我的生命,而且還會深埋下關愛他人的種子。
生命不息,探索不已。生命教育作為一種認識生命本質,關愛生命本真和倡導生命價值的教育理論,會繼續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推陳出新、不斷發展、持續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