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梅縣區教師發展中心 郭玉桂
小學科學是兒童的科學啟蒙教育課程,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重要途徑。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教監管〔2023〕2號)指出,優化數字智慧平臺,豐富科學教育資源。微課是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微課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逐步被應用,它通過簡短的音頻或直觀的視頻,能夠快速抓住科學教學重難點,掌握當堂科學教學內容,增強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對科學課探究的欲望。教師如果能夠把握不同類型微課特點,合理運用在科學教學的各個環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微課具有精簡性、靈活性、互動性和個性化等特點,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少優勢:1.利用微課教學,有利于更新教學方法:這種短小精悍的在線教育資源,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方式,將微課合理運用到教學中,視頻根據教學情況進行播放、暫停,自主調控學習進程,這種動態的呈現方式可以彌補原有教學方式的不足,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2.利用微課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師生間的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力。3.利用微課教學,可以使實驗更加直觀:如教學新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3 單元《力與運動》一課,圖片加語言的描述無法形象地讓學生建構起火山噴發和地震的概念,無法讓學生感受火山噴發和地震的場景,更不可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如果使用微課教學,在網上下載火山噴發和地震的場景,特別是一些特寫鏡頭,自然能讓實驗更加直觀,有效突出教學重難點,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科學知識。4.利用微課教學,打破時間空間局限:例如,教學新蘇教版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中《種子發芽了》這節課,一顆種子的萌發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對空氣、濕度等等都有要求,不可能在一節課就觀察到種子的萌發,所以這個觀察實驗也是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如果利用微課就可以打破這種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通過快速的視頻觀察種子的萌發,促進學生對種子發芽過程的理解。
1.預習環節運用微課引導,激活科學課堂。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地球的運動》。我們雖然長期生活在地球上,但看到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對于地球的運動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講,本單元的知識非常抽象,如果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縱使老師講干口水,學生依然一知半解。教師如果制作微課來指導學生預習,通過直觀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轉及公轉,不僅增強了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和興趣,還更易于消化理解后期晝夜交替、四季形成的原因等知識。
2.導入環節運用微課激趣,激活科學課堂。例如,教學蘇教版 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運動與呼吸》一課,在導入環節可以制作人在運動時的視頻,重點呈現人在運動中呼吸的變化,引導學生提問:“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視頻,誰能說一說視頻中的人剛參加完運動,呼吸和平時相比有何變化呢?”根據學生的回答,直接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運動和呼吸的關系?!睂氕h節運用微課激趣,學生的學習積極自然會高漲,自然引入到新課學習中。
3.課中講授運用微課教學,激活小學科學課堂。如在學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食物的旅行》這一課,對于消化吸收的過程,學生總是難以理解。于是,教師可以給學生制作了一段微課視頻。視頻內容360 度呈現了人體消化器官及所在部位,并播放“人體內食物的旅行過程”,可以讓學生正確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清楚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過程。在掌握重難點同時,還和學生共同探討了建立正確飲食習慣的養成計劃。最后通過視頻進行總結歸納,完成知識點的梳理。
4.課后總結運用微課鞏固,激活科學課堂。例如,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水滴的“旅行”》一課,首先,可以通過優美的風景和音樂導入水滴的“旅行”話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給出三個學習任務:①天上的水、雪為什么總也降不完?②落到地上的雨和雪到哪里去了?③空氣中的水蒸氣來自哪里?再次,給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環動態圖,讓學生理解水是如何“旅行”的。通過這樣的微課鞏固,能有效激活科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