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汕頭市潮陽黃圖盛中學 黃瑜
隨著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取代了過去的三維目標,進入了廣大地理教師的視野,對一線地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成為地理教師不得不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要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要想得到學生的配合,就必須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對地理學科的學習需求以及對教師教學的需求,根據學生的需求做出教學改進并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此獲得學生最高的配合程度。為此,我們地理科組專門做了針對高一學生的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地理學科學習的想法和需求。只有得到學生全力配合的地理課堂,才能真正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也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難學”使得部分學生失去了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地理教師要在課堂這塊學習的主“陣地”上幫助學生,變“難學”為“樂學”,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牢牢鉤住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通過問卷調查,我發現有80%以上的學生希望老師在課上能多講生活當中的地理知識,因此,應把地理課堂打造成一個富有“生活化”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案例教學,多列舉、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多從地理學科的角度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并嘗試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這些現象。這樣既能滿足學生對地理課堂教學的需求,激發學習欲望,獲得課堂上的積極配合,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又能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
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使得課堂的教學方式層出不窮。地理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地理的課堂教學方式需要多樣化。地理學科是與自然、社會最貼近的學科,如可現場教學,則能讓學生獲得更加直觀的體驗,更能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和地理實踐力。但因現實的一些原因無法實現現場教學,那么地理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學習現有的一切教學資源(如多媒體設備、地理模型教具、地理園等),甚至是學生手中的智能移動設備,彌補無法現場教學帶來的欠缺。教師也應該加強理論學習與經驗借鑒,開展多形式課堂教學,如同課異構、翻轉課堂等。例如,在講解“中國地形”這部分內容時,我把學生帶到學校的史地室上課,因為學校史地室配備了一副大型的立體中國地形圖以及各種小型的地形模型,方便學生指認各種地形及其分布,通過感官認知,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接收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印象。
提高地理的實用性是地理教師一項很重要的教學目標,這與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不謀而合。提高了地理的實用性也就提高了地理教學的有效性。為實現這一目標,地理教師可布置生活化的課下活動,尤其是對高一高二的學生,地理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開展研究性課題學習的機會,提供一些生活化的活動供學生參考、選擇。這樣既能讓學生鞏固課本知識,又能在實踐中感受到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體驗到學有所用的成就感;既能提高學生探究、調查、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過“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這節課后,我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存在哪些保護自然環境與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并將有利于自然環境發展的事件和破壞自然環境的事件記錄下來,通過小組討論、分析、調查、訪談等方式,分別給出具體在哪個方面優化了自然環境或它對環境有何種影響以及有何解決措施等結論,然后在課上進行各種形式的分享。這樣,學生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不僅得到了鞏固和運用,還培養了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
學生的成長、成才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這種引導是多方面的,除了學習上的引導,更重要的是做人上的引導,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態度端正、心態樂觀、身上充滿正能量的人。教師要先正其身,為學生做好示范,以我們自身優秀的品格、品德、品質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觀念、必備的品格、良好的心態,這將會讓你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也能讓學生更加喜歡你所教的學科,這樣也就更加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