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喆朋 苑希港
【摘? 要】企業績效一直是企業長期關注的核心問題。論文基于2018-2021年滬深A股制造企業相關數據,構建中介效應模型,探討高管研發背景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發現,高管研發背景能夠顯著提升企業績效,研發投入在高管研發背景與企業績效的正向影響中起中介作用。以上結果揭示了高管研發背景、研發投入及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為制造企業提升績效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管研發背景;研發投入;企業績效
【中圖分類號】F272.91;F273.1?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4)03-0031-04
【作者簡介】周喆朋(1999-),女,江蘇常州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通訊作者】苑希港(1987-),男,山東德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企業管理。
1 引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單忠德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我國制造業贏得未來競爭優勢的主要抓手。”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如何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是我國面臨的巨大問題。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在2023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23屆年會上指出:“要根本解決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邁向產業鏈中高端,必須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這要求企業把技術創新提升到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
在此背景下,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受到許多學者的關注。羅建強等[1]研究表明,研發投入能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驅動企業績效的增長。但也有研究認為,研發周期長、研發成果轉化慢等問題會加重企業負擔[2]。這需要高管團隊對有關研發投入決策進行慎重考慮,高管團隊是企業的核心資源,他們會為企業制定最優的戰略決策,提升企業績效。
現有文獻雖然對高管背景和企業績效有深入研究,但少有文獻探究高管背景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路徑,同時,考慮到企業的研發投入作為企業重要的發展策略,本文選取制造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以研發投入為中介變量,探究高管團隊的研發背景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以期助力制造業企業提升高管團隊質量、提升創新能力,促進制造業企業的創新升級。
2 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2.1 高管研發背景與企業績效
1984年,Hambrick et al.[3]首次提出高階理論,將傳統管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相結合,認為高管的個人特征體現在作出的決策中,了解一個企業,必須了解高管的個人特征和行為。高階理論的提出,讓學者們把視角深入企業內部,探究高管的個人特征對企業的貢獻。研發背景是高管的一個重要特征。學者們認為,具有研發職業背景或高校任職經歷的高管具有研發背景[4]。具有研發背景的專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并且具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素養,他們能夠將自己的專業能力與企業經營相結合,從而作出最適合企業發展的戰略決策,提升企業績效[5]。對于一些具有研發背景的高管,他們擁有在高校任職的經歷,運用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和理論基礎,幫助企業制定更好的風險規避措施,提高投資效率,進而提高企業績效[6]。具有研發背景的高管能夠獲取專業信息,把握研發技術前沿,制定科學決策,也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發展能力,獲得更高績效。由此,本文提出假設1:
H1:高管有研發背景對企業績效存在正向的激勵作用。
2.2 高管研發背景與研發投入
高管研發背景是連接高管認知與研發投入的載體。首先,擁有高校任職經歷的高管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培養了發散性思維,超強的學習能力使得他們的研發創新意愿更加強烈,同時,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更強,將接收的復雜信息有條理地傳遞給企業其他高管,使其更加愿意接受研發投入[7];其次,擁有研發背景的高管更傾向于擺脫固定的企業管理模式,為企業尋找與高技術相關的成長機會[8];最后,擁有研發背景的高管能夠憑借自己的學術資本降低企業信息的不對稱性,從而提高研發的信心與質量,加大研發投入[9]。由此,本文提出假設2:
H2:高管研發背景與研發投入顯著正相關。
2.3 高管研發背景、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
研發投入和高管研發背景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一方面,研發投入可以直接作用于企業績效,為企業帶來利潤;另一方面,具有研發背景的高管會提高對研發創新的投資偏好,達到提升企業績效的目的。現有研究關于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作用的觀點存在分歧,一方面,學者認為研發投入能夠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另一方面,一些學者認為研發投入回報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邊際投資報酬率遞減的情況[10]。此外,研發投入對企業的資金實力要求較高,盲目地跟風研發只會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從而影響企業績效[11]。本文認為,雖然研發投入支出相對確定,但是擁有研發背景的高管可以對研發環節實施動態監控,及時調整研發環節的策略,規避潛在風險,有能力要求企業各主管人員進行協同合作,從而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由此,本文提出假設3:
H3:研發投入在高管研發背景和企業績效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3 研究設計
3.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聚焦制造行業,選取滬深交易所A股上市的制造業企業2018-2021年的相關數據,剔除ST企業,同時剔除缺失數據的企業,對連續變量在1%和99%分位數上的數據進行縮尾處理(Winsor),得到6 190組觀測值,本文數據均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
3.2 變量設計
①被解釋變量。企業績效(TBQ):考慮研發投入的成果更能通過市場價值體現出來,本文利用托賓Q值,即市場價值占本期營業收入的比重來表示企業績效。
②解釋變量。高管研發背景(BG):本文將高管定義為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如果高管曾任職研發崗位或者有在高校任職的經歷,則認為其具備研發背景。
③中介變量。研發投入(RD):研發投入是衡量企業研發能力的重要指標,考慮到數據可獲得性和可比性,本文選用年度研發支出總額與年度營業收入總額的比值進行衡量。
④控制變量。本文選取企業年齡、企業規模、資產負債率、高管團隊人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企業現金流、固定資產比率、總資產周轉率作為控制變量,為控制時間因素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引入年度控制變量(year)。
表1為上述主要變量及定義。
3.3 模型設定
①為驗證高管研發背景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構建模型(1)。
TBQ=α0+α1BG+α2age+α3scale+α4lev+α5popu+α6Top1+α7CF+α8fixed+α9TAT+α10∑year+ε? ? ? ?(1)
②為驗證高管研發背景對研發投入的影響,構建模型(2)。
RD=β0+β1BG+β2age+β3scale+β4lev+β5popu+β6Top1+β7CF+β8fixed+β9TAT+β10∑year+ε? ? ? (2)
③為驗證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構建模型(3)。
TBQ=γ0+γ1RD+γ2age+γ3scale+γ4lev+γ5popu+γ6Top1+γ7CF+γ8fixed+γ9TAT+γ10∑year+ε? ? ? (3)
④為驗證研發投入在高管研發背景與企業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構建模型(4),結合模型(1)、模型(2)和模型(3)進行層級回歸。
TBQ=δ0+δ1BG+δ2RD+δ3age+δ4scale+δ5lev+δ6popu+δ7Top1+δ8CF+δ9fixed+δ10TAT+δ11∑year+ε? ? ? (4)
式中,α、β、γ、δ為變量的系數;ε為誤差項。
4 實證分析
4.1 描述性統計
表2為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表2? 描述性統計
由表2可知,企業績效的最小值為0.85,最大值為8.97,差值10倍有余,可見不同制造業企業之間的企業績效差距較大。高管研發背景的均值為0.37,中位數為0.36,可見在大部分制造業企業中,超半數高管沒有研發背景。研發投入的最大值為26.23%,最小值為0.1%,平均值僅為5.17%,不難發現制造業企業間的研發投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制造業企業對于研發并不重視,研發投入力度不足。資產負債率、企業年齡、企業規模、企業現金流、固定資產比率以及總資產周轉率的中位數與均值之間的差異較小,說明這幾個變量在樣本企業中分布較為均勻。
4.2 相關性分析
本文運用皮爾森相關性檢驗,檢驗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見表3)。
由表3可知,首先,高管研發背景與企業績效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初步驗證了假設H1,具有研發背景的高管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其次,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研發投入的增加能夠使企業績效水平得到提升;最后,高管研發背景和研發投入的相關系數為0.327,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具有研發背景的高管占比越高,越能增加研發投入數量。
4.3 回歸分析
本文運用逐步回歸法進行回歸分析(見表4)。在模型1中,高管研發背景與企業績效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具有研發背景的高管占比越高,企業績效也會隨之提升,假設H1得到驗證。模型2以高管研發背景作為解釋變量、研發投入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回歸,根據表4可知,二者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高管的研發背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支持假設H2。在模型3和模型4中,高管研發背景與企業績效在10%的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但是高管背景與企業績效的相關系數較模型1有所下降,且模型4的調整后R2(0.144 1)高于模型1的調整后R2(0.110 4),研發投入在高管研發背景與企業績效中起到中介作用,驗證假設H3。
表4? 回歸分析表
5 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2018-2021年滬深A股制造業企業的數據,研究高管研發背景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并探討研發投入的中介作用,得出結論:有研發背景的高管能夠運用自己的知識基礎和經驗積累規避一些研發風險,并且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從而增加對研發活動的投資,而研發投入能夠幫助企業打造屬于自己的差異化優勢,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即高管研發背景能夠顯著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并且研發投入在高管研發背景與企業績效之間起到中介作用。
針對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首先,企業要意識到具有研發背景的高管的重要性。高管團隊是企業戰略制定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其研發背景特征能夠對企業績效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企業要注重人才強企戰略,聘用一些具有研發背景的高管,發揮“專家效應”,進行更高效的研發投入。其次,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制造業企業只有轉型升級成功,才能擺脫大而不強的困境,因此,高管一定要提升認知高度,制定出適應市場變化的企業發展戰略,改變“速度至上、數量至上”的低端策略,加大研發投入。最后,企業高管應該為企業設定明確的戰略目標,使得研發投入更具有針對性,提高研發投入的效益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羅建強,潘蓉蓉,楊子超.制造企業服務化、研發創新投入與企業績效——基于技術密集型企業的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23,35(2):116-125.
【2】陳超,何瓊.研發投入、供應鏈集中度對種業企業績效的影響[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2(4):86-92.
【3】Donald C. Hambrick,P. A. Manson.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1984,9(2):193-206.
【4】朱焱,王廣.技術型高管權力與非技術型高管權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來自中國A股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的實證檢驗[J].會計研究,2017(12):73-79+97.
【5】周曉惠,田蒙蒙,聶浩然.高管團隊異質性、盈余管理與企業績效[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7,14(3):75-85.
【6】Taufiq Arifin,A. Achsanta,Irwan Trinugroho.Do academics in the boardroom create value for firms?[J].Entrepreneuri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Review,2023,11(2):157-170.
【7】郭令秀,呂松林.高管學術經歷、研發投入與權益資本成本[J].財會通訊,2022(3):65-68.
【8】李慧聰,汪敏達,張慶芝.研發背景高管、職業成長路徑與高技術企業成長性研究[J].管理科學,2019,32(5):23-36.
【9】盛明泉,張悅,汪順.高管學術經歷與企業創新[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5(3):11-20.
【10】段海艷,田亞星.研發投入對企業未來盈利能力影響的實證分析[J].財會月刊,2021(12):34-41.
【11】梁坤.科技企業項目研發財務風險控制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23(4):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