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是構建城鄉融合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農民增收致富、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是增強農業農村農民內生發展動力的源泉。文章在總結鄂西Z縣臍橙產業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其目前面臨的困境,并針對性地提出加強涉農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鄉村三產融合、大力發展高質特色產業的發展對策,以期實現Z縣臍橙產業蓬勃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產業振興;臍橙產業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4-0029-03?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 ?文獻標識碼:A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指出,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支持打造鄉土特色品牌[1]。鄂西Z縣臍橙產業作為當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在Z縣經濟、生態、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因此,對Z縣的產業發展基本狀況及困境進行研究,助力Z縣臍橙產業高質量發展,對Z縣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1 Z縣臍橙產業發展現狀
1.1 Z縣臍橙產業基本情況
Z縣隸屬湖北省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沿長江西陵峽兩岸,有著壩上庫首第一縣的美稱。該縣地處北緯30°的黃金地帶,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縣域內山巒起伏,高低懸殊,氣候復雜,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秋季節多陰雨,盛夏酷熱期短,雨熱同季,冬暖少雨雪。其宜人的氣候和地勢,非常適合種植臍橙,同時也造就了Z縣臍橙獨有的品質,Z縣成為著名的“中國臍橙之鄉”。2018年,Z縣躋身“全國柑橘產業30強縣”;2020年,獲批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該縣臍橙以縣域口徑計算線上交易量問鼎全國第一;2021年入列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目前,柑橘產業已經成為Z縣的支柱產業和特色富農產業,《新華·宜昌秭歸臍橙系列價格指數年度運行報告(2023)》顯示,全縣柑橘種植面積2.67萬hm2,社會產量100萬t,全產業鏈綜合產值接近200億元。全縣90%的鄉鎮、80%以上的行政村、70%以上的人口從事柑橘產業,26萬人搭乘“橙色列車”增收致富[2]。
1.2 Z縣臍橙產業取得的成效
Z縣依托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臍橙產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在產業規模上,Z縣臍橙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也逐年增加,現已經成為當地的標志性農產品,暢銷全國。通過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其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深受消費者喜愛。在品牌打造方面,充分挖掘屈原文化,打造臍橙產業的品牌形象。通過舉辦臍橙文化節、助農推介會及以邀請網紅直播帶貨等方式,其知名度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既提高了Z縣臍橙的市場競爭力,也讓農民獲得了紅利。在產業鏈端方面,Z縣臍橙產業已經形成了從種植、采摘、加工到銷售的一體化產業鏈。通過深加工和精包裝以及文化賦能,Z縣臍橙的附加值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時,Z縣還積極對接海外,將優質的臍橙產品送出國門,進一步擴大了產業的國際影響力。此外,Z縣還注重臍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推廣綠色種植技術、加強病蟲害防治、停止使用農藥等措施,在保護環境、提高生態效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不僅為產業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當地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2 Z縣臍橙產業振興面臨的現實困境
2.1 鄉村農民素質良莠不齊
質量和效益是衡量鄉村產業發展潛力的兩項指標,但從Z縣整體上看,目前兩者在鄉村產業發展中都存在不足,究其原因還是鄉村農民的素質偏低所致。一是鄉村農民的文化水平不高。鄉村產業發展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多且專業性強,需要先進思想、科學理念和現代化種植技術跟進,但在Z縣,超過八成的臍橙種植勞動力均已老齡化,很多農戶也不懂得現代化植保技術,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臍橙種植品質的提升。二是鄉村農民參與水平參差不齊,內生動力不足。一般來說,臍橙配套項目在引進鄉村時都帶有時間、效率任務,這也使得當地農民基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產業優劣,使其很難更好地選擇產業的發展方向;在合作方式、收益分配等方面,農民也缺乏直接參與感。例如,在現代化臍橙全產業鏈中,如深加工等環節可能主要由外來資本或大型企業掌控,農民則主要承擔種植任務,這使得農民無法直接參與到產品的加工、銷售等環節中,無法獲得更高的附加值。
2.2 鄉村三產融合水平偏低
農村三產融合是一種鄉村產業發展新模式,有利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農業強國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但從Z縣臍橙產業發展現狀來看,該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偏低。一是鄉村產業用地供給短缺。相較于以往的傳統農業來說,農業一二三產融合對地皮的需求更大、生態環境要求更高,而對于Z縣這種山區地區來講,沒有合適的地用來發展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產業發展的瓶頸。二是鄉村產業發展融資難。三產融合發展中,往往需要大額資金來支撐,而Z縣目前鄉村獲取資金的渠道大多為銀行貸款,而銀行貸款申請門檻比較高,這也使得普通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民貸款難度變大,難以進入產業行內。三是交通運輸類基礎設施滯后。Z縣鄉村的水泥路多為單行道,寬度偏窄,無法滿足車輛正常雙向行駛,更不能滿足大型貨運卡車的通行,加之,農村地區車輛停放不規范等因素,導致貨運能力和效率不高,難以成為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推動力。由于交通運輸方面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很多鄉鎮無法達到農產品集散樞紐中心的建設要求,導致其農產品“走出去”的銷路不暢,其他的生產要素流通也無法活躍起來。
2.3 產業同質化趨同嚴重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各地開始大力發展鄉村產業,但在發展產業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同質化問題尤其明顯。由于一些鄉村產業振興項目的成功經驗被大力宣傳和推廣,許多地區盲目跟風,這些跟風項目不僅缺乏當地特色,難以體現鄉村的固有價值,也無法適應市場的多樣化需求,產業發展后續動力不足,還帶來項目的雷同和同質化競爭等問題,不利于從整體上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此外,由于同質化問題的存在,產能過剩、供大于求、低價銷售和惡行競爭等問題不可避免。在Z縣內,臍橙產業在品種選擇上呈現出高度的趨同性,多數農戶傾向于市場反映良好的臍橙品種,如“紐荷爾”“倫晚”等,然而,這種趨同選擇也使得市場上臍橙品種單一,缺乏多樣性。當某種品種出現病蟲害或市場飽和時,整個產業可能面臨巨大的風險。例如,Z縣G鎮的臍橙產業幾乎全部集中在“九月紅”和“倫晚”品種的種植上,但卻受近幾年欠佳的經濟氣候和競爭對手的影響,使得該鎮的臍橙產業面臨巨大的銷售壓力。同時,由于農戶們普遍采用相同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式,導致臍橙的品質和口感差異不大,難以形成獨特的市場競爭力,使得農民收入欠佳。
3 Z縣臍橙產業振興的紓解對策
3.1 加強涉農人才隊伍建設
新興職業農民作為現代農業從業者,該群體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現代生產經營理念,相較于傳統農民具有較為靈活的思維,能夠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和銷售,不斷推進產業向市場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新型職業農民還具有帶動農民集體增收致富的能力。因此,加快推進農村農業人才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強化本土化人才的深度培育。本土化人才是涉農人才隊伍的核心力量。Z縣應圍繞臍橙產業深入開展全產業鏈培訓,從種植技術、營銷、品牌打造等多個環節入手,提升農民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時,加強培訓后的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確保所學知識能夠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另外,為最大化管理和利用本土化人才資源,Z縣應開發建立農業農村帶頭人數據信息庫,實現人才信息的動態更新和共享。通過數據分析,精準識別和培養具有潛力的農業帶頭人,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同時,加強對農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訓,提升他們的組織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動合作社規范化、高效化運作。二是加大外來人才引進力度。Z縣應持續完善涉農人才政策體系,出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進政策,包括提供優厚的待遇、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配套措施,降低人才流動的成本和障礙。同時,應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單位的合作與交流,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涉農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三是鼓勵各界人才投身鄉村建設。尤其應該對新鄉賢、畢業大學生等鄉村出去的人士拋出橄欖枝,引導他們前往鄉村建功立業。
3.2 加快推進鄉村三產融合
一是加強政策支持。具體來說,Z縣需制定出臺相關政策,例如,Z縣政府應成立縣、鄉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制定出臺適合本地區的土地流轉政策,解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基礎性難題;幫助農民群眾降低進入農業行業資本門檻,為其提供低息、無息或無擔保小額貸款等綠色金融服務,引導和促進各類經營主體參與三產融合。二是培育經營主體。鼓勵和支持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他們的組織化程度和經營管理水平,推動各類經營主體之間的合作和聯合,促進三產融合的發展。三是加快三產融合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Z縣應對縣城及鄉村主干道交通進行改造升級,提升Z縣城鄉交通容量和通行效率,提升臍橙運輸效率。另一方面,接續開展鄉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村地區通信網絡的覆蓋范圍和質量,推動鄉村產業的信息化發展,打牢鄉村三產深度融合基礎。四是加快科技在產業融合中的運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3]。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可見,科技使得產業融合變得更加高效和快捷。加快科技在產業融合中的運用,有利于激發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具體來說,要加快構建大數據管理平臺和數字經濟在農村的運用,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對產業趨勢、市場動態全方位監測,科學指導和優化農業生產管理等環節,將產業融合發展成果惠及農民,保證農民持續增收致富[4]。只有老百姓真正致富增收,才能激發其主動性,進而促進鄉村三產融合的發展。
3.3 大力發展高質特色產業
中國作為一個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的傳統農業大國,農村的文化習慣會對制度變遷、行為、心理等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中國鄉村產業的發展難以擺脫“路徑依賴”的制約[5]。但是,可以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基礎上發展特色產業,另辟蹊徑,避免同質化問題的發生。鄉村的特色產業應該依據自身資源優勢加以塑造和構造,以特色產業為根基,構建現代化鄉村產業體系,延長特色產業的產業鏈條,依托高品質的特色產業,結合現代化媒體運營方式,聯合發展特色產業新業態,加快區域特色產業品牌的培育和建設,提升區域特色產業的知名度[6]。Z縣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以及豐富的旅游資源,為發展高質量特色產業提供了溫床。一是Z縣應聚焦臍橙產業,開展“一縣一業”“一村一品”評選活動,打造有鄉土特色、有競爭優勢、有品質保證的農村特色產業。二是實施“數商興農”工程,加強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制定農產品直播帶貨的行業規范,打造產銷對接的農產品服務平臺,擴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三是挖掘屈原文化和當地風土民情等,將屈原文化融入臍橙產業中去,讓文化賦能Z縣臍橙產業。四是抓好多元化產業發展,避免單一發展。例如,“現代農業+”“康養+”“生態+”等新型業態融合發展,有效提高產業鏈條附加值,促進各業態融合,為產業集群奠定良好基礎。當然在發展和建設具有特色的鄉村產業時,亦不能盲目追求規模檔次,應該秉持精益求精的發展原則,要“少而精”“精而強”,不靠數量取勝,而靠品質、靠特色取勝,把特色品牌打造好,走好產業特色化道路。
4 結束語
鄉村產業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Z縣臍橙產業憑借自身優勢以及持續的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產業振興的道路上,Z縣仍面臨著農民素質參差不齊、三產融合程度尚淺、產業同質化嚴重等現實困境。因此,Z縣臍橙產業應該加強涉農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鄉村三產融合、大力發展高質特色產業。以期提升Z縣臍橙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EB/OL].(2024-02-03)[2024-02-03].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2/content_6929934.htm.
[2]中國日報網.新華指數|春節后水果市場“降溫”,秭歸臍橙價格指數整體回調[EB/OL].(2023-02-08)[2023-02-08].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302/08/WS63e36761a3102ada8b22e381.html.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溫鐵軍,楊洲,張俊娜.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興旺的實現方式[J].行政管理改革,2018(08):26-32.
[5]芮晨晶,劉玉婕,李子怡,等.當前鄉村產業振興的困境與發展路徑研究[J].當代農村財經,2023(08):31-32.
[6]黃炫懌.鄉村產業振興的現實困境與路徑優化選擇——基于三個案例的研究[J].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22(05):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