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梅

摘要: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村體育服務作為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受到了廣泛關注。南陽市鎮平縣以“健康鎮平,體育先行”為理念,較好實現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推動了體育工作的高質量發展。然而,南陽市鎮平縣農村體育服務面臨著設施不足、體育服務覆蓋面不廣、專業指導和培訓資源缺乏、居民參與度和體育意識不高等諸多挑戰。文章基于問題分析,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下南陽市鎮平縣農村體育服務供給優化策略,以期為提升農村體育服務供給,促進農村社會全面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鄉村振興;體育服務;優化策略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4-0240-03? ? ?中國圖書分類號:G812.42? ? ? 文獻標識碼:A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村體育服務作為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增進社區凝聚力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顯得尤為關鍵[1]。長期以來,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地理位置和資源配置的限制,我國農村地區在體育服務方面供給水平較差,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體育設施建設落后、體育活動種類有限、專業教育與培訓不足,以及體育文化普及程度不高等問題逐漸凸顯。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農村居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也制約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南陽“健身+健康”體育服務為例,深入分析農村體育服務供給的發展現狀,基于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策略,以期為提升農村體育服務供給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1 農村體育服務發展的必要性
農村體育服務在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活動對于提升農村居民的身體素質和預防各類疾病具有顯著作用。定期參與體育活動還有助于緩解壓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減少情緒疾病如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發生。根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數據,隨著每周運動頻率的增加,抑郁風險檢出率逐漸降低。不運動的這組人群(每周運動次數為0次),抑郁風險檢出率高達22.6%,比每周運動1次的人群高10.5個百分點,比每周運動3次的人群高 16.5 個百分點(見圖1)[2]。因此,提供豐富多樣的體育服務,有助于改善農村居民的身心健康。
農村體育服務還可以加強社區凝聚力和促進社會交往。體育活動提供了一個社交平臺,通過組織村級體育賽事、健身活動或戶外運動,增強了社區成員之間的交流和團結[3]。這種社區活力的提升對于構建和諧的鄉村社會環境至關重要。此外,體育活動的普及還能夠提高農村居民對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認識,從而逐步形成積極的健康文化氛圍。
圖1 不同運動頻率下的抑郁風險檢出率
2 南陽市鎮平縣“健身+健康”體育服務現狀
南陽市鎮平縣的“健身+健康”體育服務創新性地將農民日常生產生活用具及農作物納入趣味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中,將體育活動與農民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提升了體育活動的吸引力和農民的參與度,有效地促進了農村體育的普及和發展。其中,幾堆玉米、幾個簸箕、幾根圓木、幾只水桶都可以成為體育運動的道具,這種貼近農民生活的體育活動,滿足了農民群眾對于體育健身的需求,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體現了“健康鎮平,體育先行”的發展理念,促進了鄉村社會的和諧與健康發展。在此基礎上,南陽市鎮平縣利用傳統藝術如腰鼓、旱船、廣場舞等形式,注重體育活動與鄉村文化的融合發展,激發農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這種體育和文化的融合發展展示了新時代農民的健康、活力和良好形象,也推動了體育與農業、文化的深度融合,為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和提高農民群眾健康水平做出了積極貢獻。2022年,鎮平縣石佛寺鎮李營村的曼巴籃球俱樂部舉辦了農民籃球聯賽;鎮平縣遮山鎮夏莊村的村民從一個普通的愛好者變成了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廣場舞隊伍壯大到了6支舞隊200多人,跳廣場舞的場地也從田間街頭升級為專門修建的文化廣場[4],這些體育活動及變化反映了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之后,日益增長的需求正在呼喚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3 南陽鎮平縣“健身+健康”體育服務供給存在的問題
3.1 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南陽市鎮平縣雖然高度重視體育服務的發展,旨在通過體育活動促進居民健康,但在實際操作中,鎮平縣的體育場地多集中在縣城及少數鄉鎮中心區域,鄉村地區由于經濟條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體育設施稀缺,既有的運動場所也多為簡陋的戶外場地,缺乏必要的專業設備和維護,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現有的一些體育設施也出現了損壞、老化的情況,無法為居民提供安全、舒適的運動環境[5]?;A設施建設不完善的問題使得許多居民無法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規范的體育鍛煉,難以享受體育活動帶來的健康益處,這反映了鄉村地區在公共服務供給中的不平衡,加劇了城鄉之間、鄉村內部在體育服務享有程度上的差異,不利于社會公平和諧的構建。
3.2 體育服務覆蓋面不廣
由于資源分配的不均和地理條件的限制,導致體育服務主要集中在縣城和某些鄉鎮中心區域,這使得偏遠鄉村居民長期處于體育服務盲區,其體育活動參與度普遍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范圍,使得體育服務的普惠性和可達性較低,體育意識和健康意識也相對薄弱。另外,鎮平縣開展的一系列體育活動和比賽往往重復性較高,難以滿足不同年齡層、不同興趣需求群體的體育服務需求。由于活動種類的單一和服務內容的不足,難以有效激發廣大鄉村居民的體育熱情,使得體育服務的吸引力和參與度受到了影響。其中,對于兒童、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缺乏具有針對性的體育服務項目,導致他們在體育參與過程中受到了明顯的限制,使得鎮平縣“健身+健康”體育服務難以實現體育服務的全民覆蓋和多元化發展。
3.3 專業指導和培訓資源缺乏
鎮平縣在推進體育服務的過程中積極開展的各類體育活動只停留在基本的自我鍛煉和簡單的活動組織上。由于缺乏專業體育指導員和訓練資源,使得鄉村居民在參與體育活動時難以獲得科學、系統的訓練和指導,針對籃球、排球等技術要求較高的體育項目,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難以達到預期的健身效果,降低了居民學習和參與的興趣,影響了體育活動的安全性,直接影響了參與體育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另外,由于專業體育培訓機構的缺乏以及體育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分配,導致鄉村居民在參與體育活動時缺乏正確的健身知識和安全意識,增加了運動損傷的風險,對于青少年而言,限制了鄉村青少年體育天賦和興趣的發展,影響了體育文化的傳承和體育人才的培養,進一步降低了體育服務的實際效益。專業指導和培訓資源缺乏成為了鎮平縣在推動“健身+健康”體育服務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3.4 居民參與度和體育意識不強
在鄉村地區,長期以來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模式使得部分居民缺乏進行規律體育鍛煉的意識,將體育活動視為消耗時間和精力的非生產性活動,而非提升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這限制了體育服務的普及和居民參與度的提升。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轉型,缺乏足夠的體育活動導致體育資源的閑置和浪費,使得已經建立的體育基礎設施和服務供給無法發揮應有的效能,也意味著許多居民無法享受到體育鍛煉帶來的提高免疫力、減少慢性疾病風險等健康益處,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公共衛生負擔,影響鄉村振興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4 農村體育服務供給優化策略
4.1 加大體育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
南陽市鎮平縣政府及相關部門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財政投入,通過政府投資引導和社會資本參與的方式,加快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建設標準化的體育場館、健身路徑、多功能體育場地,并確保這些設施能夠滿足農民的體育需求,從而提高農村居民的滿意度,提升體育活動的開展質量和擴大覆蓋范圍,優化體育服務供給,解決基礎設施不足的難題[6]。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需要建立健全設施管理和維護機制,制定詳細的管理和維護計劃,定期對體育設施進行檢查和維修,以防止設施因管理不善而降低使用效率或出現安全隱患,并且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和培訓課程,充分利用這些體育基礎設施,激發居民的體育參與熱情,形成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確保體育設施的長期有效使用,從而提高居民的身體健康水平,促進社區的和諧與團結,為農村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
4.2 拓展體育服務內容和形式
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多樣化的體育需求,需要引入新的體育項目和活動形式,開展鄉村特色體育賽事、健身挑戰活動、體育知識講座、戶外探險等體育服務,同時結合南陽鎮平縣農村地區的文化特色,發展田徑耕作、民俗體育比賽等鄉土體育項目和休閑體育活動,提升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吸引更多居民參與其中,促進體育活動與鄉村旅游、文化傳承等其他領域的融合發展,為農村經濟社會帶來新的活力。體育服務在設計和組織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居民的實際需求和參與條件,可以為老年人設置低強度的健身項目和場地,為兒童設計安全有趣的體育游戲,為殘疾人提供便利的運動設施等,確保體育活動的普及性和包容性,確保不同年齡、性別、身體條件的居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7]。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相關部門應利用互聯網、移動應用等現代化技術開發線上體育服務平臺,使得居民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可以有效提高農村體育服務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和農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4.3 增強體育專業指導和培訓力度
南陽鎮平縣政府應引進和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體育指導員,為農村居民提供科學合理的運動指導和健身計劃,開展針對性強的體育培訓項目,幫助他們正確掌握運動技巧,預防運動傷害,激發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和興趣,也有助于培養農村地區的體育后備人才,為廣大居民提供學習和提升體育技能的機會,進一步推動體育活動的普及和體育文化的發展。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發展,相關部門可以通過互聯網、移動應用等技術,開發一系列在線體育教學和訓練資源,提供視頻教程、互動問答、在線直播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拓寬培訓渠道和方式,使居民能夠隨時隨地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培訓方式提高了體育培訓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使得體育服務能夠覆蓋到更廣泛的農村地區和人群,從而有效提升農村居民的體育技能和健康水平,促進體育精神的傳播和體育文化的繁榮。
4.4 提升居民體育參與意識和活動積極性
提升居民體育參與意識和活動積極性應從構建全方位的體育參與氛圍和制定激勵機制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實施全民體育健康教育計劃,普及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正確的鍛煉方法,可以提供定期的體育健康知識講座、發布體育健康教育資料等方式,也可以利用體育健康App、在線視頻教程等數字工具為居民提供隨時可獲取的體育鍛煉指導和健康管理服務,降低體育參與的門檻。在此基礎上,應重點關注青少年、老年人等特定群體,設計符合他們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的體育項目,以提高這些群體的體育參與率。另一方面,制定體育活動激勵機制,通過舉辦體育成就獎勵計劃、設置體育活動積分系統等方式,對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個人或團隊給予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從而動員更多居民參與到日常的體育活動中來,增加居民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形成積極向上的體育參與氛圍,從而有效提升農村居民的體育參與意識和活動積極性,為提高農村體育服務供給的整體效能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提供支撐。
5 結束語
體育運動作為增進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關鍵手段,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體育運動及體育服務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文章以南陽市鎮平縣“健身+健康”體育服務為例,分析了該地農村體育服務供給的現狀,指出其在農村體育服務中存在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體育服務覆蓋面不廣、專業指導和培訓資源缺乏、居民參與度和體育意識不高等問題。為此,文章提出了加大體育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拓展體育服務內容和形式、增強體育專業指導和培訓力度、提升居民體育參與意識和活動積極性等農村體育服務供給優化路徑,旨在提升農村體育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進而促進農村居民的身心健康發展,激發鄉村社區的活力,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姚磊.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體育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創新路徑[J].體育科學,2022,42(06):19-30.
[2]傅小蘭,張侃,陳雪峰,等.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
[3]朱家紅.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研究——以云南省昭通市為例[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2.
[4]河南省體育局.建體育河南 助出彩中原——南陽:健身+健康,處處“農家樂”[EB/OL].(2022-10-11)[2024-01-16].https://tyj.henan.gov.cn/2022/10-11/2620300.html.
[5]戴君龍.鄉村振興戰略下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治理體系的構建研究[D].南京:南京體育學院,2021.
[6]王鵬飛.太白縣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21.
[7]桑飛鳴.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蘇北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問題研究[D].南京:南京體育學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