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摘要: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及科技進步應運而生,成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其以獨特的組織形態與運作機制,優化了農業生產結構,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廣大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文章基于對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系統分析,旨在深入探討其在鄉村振興中的創新模式及面臨的挑戰,以期為促進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快鄉村振興步伐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經濟;模式創新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4-0056-03?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42? ? ?文獻標識碼:A
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鄉村則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場所。為實現農業的持續發展和鄉村的全面振興,眾多國家和地區開始探索適合本國實際的發展模式。其中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作為一種創新的組織形式,受到了廣泛關注。組織的形成和發展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效率。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通過整合農村資源,優化生產配置,提高了農業生產的規模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這些組織的出現,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增強了農村社區的凝聚力,有助于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地位。隨著這些組織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作用的日益凸顯,其內部管理問題、資金籌措的困難、市場競爭的激烈以及對技術和人才的迫切需求等問題逐漸凸顯,影響了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穩定發展,也制約了其在鄉村振興中的潛力發揮[1]。文章基于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框架,旨在為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科學的參考和建議,以期為促進農業與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1 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概念與特征
1.1 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定義
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村經濟改革和發展的產物,從廣義上講,這些組織通常是指在新時期背景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法自愿組成的,以服務成員、提升效益、實現共贏為宗旨,通過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經營,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不同于傳統農業生產合作社,其在組織形式、運營機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有了顯著的創新和改進,更加注重市場導向,其成立和運營緊密圍繞市場需求和產業鏈條展開,能夠更靈活地適應市場變化,有效鏈接上下游產業鏈,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1.2 組織形態與特征
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展現出多樣化的組織形態,反映了農業生產多樣性的需求,體現了不同地域、不同產業特點的適應性。典型的組織形態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聯合體、農業科技推廣組織等。這些組織形態從單一的生產合作擴展到了服務合作、銷售合作、科技合作等多個領域,形成了涵蓋農業全產業鏈的合作網絡。如農民專業合作社側重于某一特定農產品或服務的生產與銷售,通過成員之間的相互合作,實現規模化生產和集中銷售。而農業生產聯合體則是由幾個規模較大的農業生產戶組成,通過資源共享和互助合作,提升整體的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特征方面,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在充分認識和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其生產、經營活動緊密圍繞市場需求展開,注重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2]。市場導向體現在組織的經營策略和產品開發上及在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的靈活性和創新性上。
1.3 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與影響
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通過整合農業資源、優化生產配置,顯著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這些組織利用集體合作的優勢,實現了生產規模化和標準化,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益。如通過共同采購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合作社能夠獲得更低的價格,減少成員的生產成本。同時合作社還能夠提供病蟲害防治、農業技術培訓等統一的技術服務,幫助成員掌握現代農業技術,提高單產和品質[3]。另一方面,通過組織成員進行集中銷售和品牌建設,有效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消費者信任度。集中銷售可以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農民的收益,通過量大質優的產品獲得更好的市場定位和議價能力。
2 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現狀
2.1 組織形式與結構特征
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組織形式與結構特征呈現出多樣化和層次化的特點,以適應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實際需求,反映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施路徑。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主要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體等。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最為普遍的一種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形式,依托特定的農產品或服務,實現生產、供應、銷售等環節的合作。家庭農場則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規模化、專業化經營的農業生產模式[4]。其強調經營主體責任的同時,也與其他家庭農場或合作社形成合作關系,共享資源、技術和市場信息,從而提高整體的生產和經營效率。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結構特征體現在其層次化管理和網絡化運營上,層次化管理有助于明確各級組織的職責和權利,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的精細化。網絡化運營是通過電商平臺、移動應用等手段,實現產品的在線銷售、農業技術的遠程傳播和市場信息的實時共享,提高運營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
2.2 運行機制與管理模式
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強調成員的主體地位和積極參與,通過建立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的機制,以保障成員在組織中的發言權和決策權。許多農民專業合作社采用“一人一票”的原則進行重大決策,確保每位成員都能在組織的發展方向、利益分配、項目選擇等關鍵問題上有權發表意見和投票決定。這種高度的成員參與度增強了組織的凝聚力和成員的責任感,使組織能夠更貼近成員的實際需求和利益,提高決策的有效性和實施的順利性。在利益分配方面,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采取了多元化和靈活性的分配機制,以適應不同成員的貢獻和需求。除了傳統的按投資比例分配利潤之外,許多組織還引入了按勞分配、按服務分配等多種分配方式[5]。
3 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面臨的挑戰
3.1 內部管理與治理結構問題
組織決策透明度不足和成員參與度低是內部管理與治理結構的兩個突出問題,直接影響到組織的運行效率和可持續發展。在規模較大或者管理層次較多的組織中,決策過程往往缺乏必要的透明度。管理層未能充分公開決策的背景、依據和預期影響,導致基層成員對組織重大決策的了解不足,無法有效參與到組織的管理和監督中。這種情況下,決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會受到質疑,進而影響成員對組織的信任度和滿意度,削弱組織的凝聚力和執行力。成員參與度低方面,盡管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理論上強調成員的參與和民主管理,但在實際運作中,成員的實際參與度往往低于預期。一方面,部分組織的管理層未能有效激發和利用成員的積極性,未能為成員提供充分參與決策的渠道和機會。另一方面,成員自身也缺乏參與組織管理的意識和能力,低參與度限制了組織發揮集體智慧的潛力,導致組織決策偏離成員的實際需求和利益,進一步影響組織的穩定性和發展潛力。
3.2 資金籌集與財務管理難題
資金籌集方面,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往往將成員的出資和政府的補貼作為主要的資金來源,而成員自身經濟能力的限制意味著其出資規模有限,難以滿足組織發展的需求。盡管政府提供了一定的補貼支持,但這種依賴性也使得組織在面臨政策調整和市場變動時顯得較為被動。而相對于傳統企業,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獲取銀行貸款和吸引外部投資方面也存在抵押物不足、信用記錄不完善等問題,進一步加劇了資金籌集的難度。財務管理方面,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會計制度、風險控制和資金運作等方面的專業能力不足,導致財務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不高。缺乏專業的財務人員和科學的財務管理體系,使得組織在資金使用的合理性、效率性方面存在缺陷,如資金使用不透明、風險控制不到位等問題,影響了組織的經濟效益,也會損害成員和外部投資者的信心,影響組織的可持續發展。
3.3 市場競爭與品牌建設挑戰
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業市場的快速發展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品牌建設的雙重挑戰。隨著農業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這些組織必須在保持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的同時,做好市場定位和制定差異化競爭策略,確保在競爭中的生存和發展。但由于缺乏足夠的市場洞察力和專業的營銷策略,許多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方面面臨重大挑戰,難以有效傳遞其產品的獨特價值和組織理念給目標消費者,導致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的提升受限。而品牌建設需要持續的市場推廣和消費者教育,還需要穩定的產品質量和優質的服務作為支撐。對于許多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而言,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和能力下保持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同時進行有效的品牌傳播是相對困難的。
3.4 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障礙
隨著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的推進,技術創新成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的關鍵。許多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獲取先進技術、引進創新設備和應用新型農業技術方面存在困難,限制了生產力的提升,也影響了組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競爭力。人才是推動組織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核心要素,但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往往面臨著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一方面,組織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和資源來培養或引進具有現代農業知識、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現有成員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但組織又缺乏有效的人才培養和提升機制。
4 促進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策略
4.1加強組織能力建設與管理創新
組織能力建設關注提升組織內部的管理水平、決策效率和執行力,而管理創新則側重于通過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技術和方法來提升組織的整體競爭力。組織能力建設方面,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需要優化內部治理結構,確保組織決策的高效和透明。這包括建立明確的職責分工、合理的決策機制和有效的監督體系,以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和適應性。在此基礎上,通過定期的培訓和教育,提升成員的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促進成員積極參與組織的管理和決策,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活力。管理創新方面,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以探索和應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來優化生產管理、銷售和服務流程,提升組織的市場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并通過借鑒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和實踐進一步提高組織的運營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4.2 強化財務支持與金融服務
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以通過與銀行、小額信貸機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貸款機會和更優惠的貸款條件。此外,通過發行債券、參與股權融資等方式也可以為組織引入更多的外部資本。此過程中組織需要建立和完善信用體系,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級,以獲得更多的融資機會和更低的融資成本。優化財務管理體系則涉及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需要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規范的會計制度、嚴格的預算管理流程、有效的成本控制機制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通過引入現代財務管理軟件和信息系統,可以實現財務數據的實時監控和分析,幫助管理層作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財務決策。
4.3 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市場定位方面,必須準確識別并定位其產品和服務的核心市場需求。通過深入分析消費者行為和偏好,以及競爭對手的市場表現,從而相應地調整企業產品線和服務,確保符合市場需求,提高市場響應速度和經營效率。品牌建設方面,可以通過一系列營銷活動來確保品牌信息的一致性和持續性。有效的品牌故事講述應結合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歷史背景、文化價值以及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感來展開。同時,可以利用數字化營銷工具來增加與消費者的互動,提高消費者的參與感,從而建立起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
4.4 加強技術支持與人才培訓
技術的革新和人才的素質直接影響著組織的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技術支持包括引進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設備,涵蓋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技術應用,組織能夠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產品的質量,并能夠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市場響應速度,增強客戶服務體驗。人才培訓要關注于提升成員的農業技術技能,包括管理能力、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訓。通過建立系統的培訓體系和提供持續的學習機會,可以有效提升成員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出能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鼓勵和支持成員參與外部培訓和學習交流,引入新的思想和方法,也是推動組織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5 結束語
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深入探討這些組織的概念、特征、運行機制以及面臨的挑戰和發展策略,揭示了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以及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貢獻,指出了在內部管理與治理、資金籌集與財務管理、市場競爭與品牌建設、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挑戰。這需要組織自身不斷創新并適應變化的市場需求,同時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持續的支持與協助。隨著這些措施的實施,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將更加穩健地發展,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江雪梅.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財務管理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3,40(10):73-77.
[2]許慶平.規范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管理的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21(22):61-62+65.
[3]鐘沛芳.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法地位及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0(10):69-70.
[4]詹筱媛,鄭欣峰.提升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帶動能力[J].社會主義論壇,2020(01):42-43+45.
[5]熱比古麗·阿布拉.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治理結構分析[J].南方農機,2017,48(06):12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