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仁

摘要: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對于實現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主要探析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策略,包括鼓勵農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鄉村產業集聚發展、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提升農民技能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通過實施這些策略,望能有力推動農村經濟均衡、高效發展,提升農民收入,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產業;產業發展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4-0108-03?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0.3? ? ? 文獻標識碼:A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指通過合理配置資源,調整農村產業的種類、結構和布局,以適應市場需求,提高農村經濟效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可以實現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就業環境,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因此,文章探討了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策略,通過策略的應用,為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為農村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1 農村產業結構及其發展脈絡
農村產業結構是指農村地區經濟中各個產業的比重和組成。隨著時代的演變和經濟發展,農村產業結構也經歷了一系列的演變。在我國農村,農業是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農民主要從事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和漁業等農業生產活動。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農村工業開始發展,如農機制造、農產品加工等[1]。農業仍然是主導產業,但農村工業的發展逐漸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來源。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逐漸實現了多元化發展,除傳統的農業和工業外,農村地區開始發展農村旅游、農村電商、農村金融等服務業,并逐漸形成了多產業并存的農村產業結構。新時代,農村地區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綠色農業發展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農村地區的農業產業逐漸向高效、精細和智能化發展。總體而言,農村產業結構的演變反映了農村經濟發展的變化趨勢,從傳統農業向多產業并存、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轉變,這也體現了農村地區經濟的多樣性和可持續性發展的需求。
2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性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在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僅能夠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可以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因此,加強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研究和實踐,對于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價值。第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關鍵一環。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產業的布局和組合,可以實現農村經濟的轉型。第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可以帶來就業機會,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吸引農民返鄉就業或者在農村創業,減少農村勞動力過剩問題,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第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也對農村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影響。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可以促進農村社會的多元化發展,推動農村文化、教育、醫療等社會服務的提供,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第五,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還可以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2]。
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策略
3.1 鼓勵農業轉型升級
通過鼓勵農業轉型升級,可以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實現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首先,推動現代農業發展。通過加大對農業科技研發和創新的支持,引導農民采用現代農業技術和管理模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例如,推廣節水灌溉、智能農機和精準施肥等先進技術,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其次,促進農產品品牌建設。鼓勵打造農產品品牌,通過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來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同時,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認證體系建設,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度,推動農產品向高端市場和國際市場拓展。再次,通過加強田間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先進的設備設施來穩定農業生產量,避免外部環境對農作物的影響。最后,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全產業鏈”建設,綜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農業產業效益。
3.2 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
通過發展農村服務業,可以促進農民多元化經營,為農民提供增加收入的機會,提高農村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首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有序開展鄉村基礎設施優化升級,推進移動網絡、互聯網的全面覆蓋;加強科教文衛體與社會公共服務建設,消除農村公共服務短板[3]。其次,推動農村服務業多元化發展。鼓勵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法律規定下利用閑置住宅與宅基地來發展符合鄉村特點的休閑農業、文化旅游、民俗展覽、康養服務等,以增加農民額外的收入來源。例如,長沙望城區銅官街道丘陵起伏,風光秀麗,其中的五號山谷隱世民宿就是在傳統主磚農宅基礎上改造的,經過精心裝飾后別有一番韻味。游客前來住宿可以看到竹林、山坳,十分愜意。又如,瀏陽市沙市鎮的秧田村農家書屋是通過湘東老屋進行改造的。原老屋功能分區合理,在經過改造后有五間閱覽室,共計三萬多冊藏書,成為了當地村民的“智慧樹”。最后,在縣級地區建立以縣城為核心、以農村為基礎的商業服務體系,建設一批集合餐飲、娛樂、購物、休閑、教育為一體的鄉鎮商業中心。
3.3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通過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可以實現資源的協同利用和價值的最大化,提高農村經濟的整體效益和競爭力。同時,這種融合發展也有助于推動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首先,以農產品深加工、農業旅游、休閑農業等形式,提升農村產業的利潤空間。其次,鼓勵農民參與農村服務業的發展,如農產品電商、農村金融、農村物流等,并為其提供便捷的服務和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和就業機會。再次,推動農業與現代制造業的融合。促進農業與現代制造業的協同發展,通過農產品加工和農機裝備制造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推動農產品從農村向城市供應鏈延伸。最后,強化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的政策支持。制定相關政策,為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供支持和激勵,包括稅收減免、融資扶持、技術支持等方面的政策,降低經營和發展的成本和風險。
3.4 加強鄉村產業集聚發展
通過加強鄉村產業集聚發展,在實現資源配置優化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基礎上,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首先,建設鄉村產業園區。通過規劃和建設鄉村產業園區,將相關產業集中布局,形成群效應。鄉村產業園區可以提供現代化的生產設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吸引企業和投資者進駐,帶動鄉村產業的發展。其次,促進產業協同發展。通過加強不同產業的合作與聯動,形成產業協同效應。再次,引導資源向特色產業集聚。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引導資源向特色產業集聚。例如,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等特色優勢產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優勢的產業集群。最后,促進農村企業與城市企業合作。鼓勵農村企業與城市企業開展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通過農村企業與城市企業的補充優勢、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能力的結合,推動鄉村產業的發展和提升[4]。
3.5 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可以提升農村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同時,通過加大對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可以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加大科研投入。增加科研經費投入,支持農村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建立科技創新基地和實驗室,提供科研設施和技術支持,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其次,鼓勵農村企業創新。為農村企業提供創新創業支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技術咨詢和培訓服務,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同時,加強農村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最后,加強鄉村人才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推進人才培養工作。職業院校應主動擔當,整合教學科研資源,向鄉村傾斜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科學研究等優勢資源,發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引導作用,鼓勵畢業生投身基層鄉村建設;堅持立德樹人,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3.6 提升農民技能和創新能力
通過提升農民技能和創新能力,可以有效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助力。首先,建立培訓體系。建設完善的農民技能培訓體系,開展不同農業相關領域的培訓課程,如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等。通過提高農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提升其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的能力[5]。其次,鼓勵創新創業。設立創業扶持基金,鼓勵農民積極投身創新創業活動,推動農村創新創業氛圍的形成。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幫助農民實現創新項目的落地和推廣,并提供相關的創業培訓和指導服務[6]。例如,2023年9月,天津市組織舉辦了第七屆天津市農村創業創新大賽第二屆天津市農村創業創新先鋒榜·人物典型宣介活動,這次活動通過以賽代訓、以訓助賽、賽訓結合的不同方式來培育新型農村人,挖掘農村創業新項目。經過激烈的角逐,“韓家墅村農文旅項目——墅外桃源文旅綜合體”獲得了第一名,并代表天津市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組織的第七屆全國農村創業大賽。最后,建立合作機制。建立農民交流與合作平臺,促進農民之間、農民與外界的交流與合作,分享經驗和技術,激發農民的創新潛能,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
4 結束語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的關鍵。通過實施鼓勵農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強鄉村產業集聚發展、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提升農民技能和創新能力等措施,以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參考文獻:
[1]夏冰,紀鋒,肖盼.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方法分析[J].中國市場,2022(09):35-36.
[2]安鋒.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對策研究[J].農家參謀,2022(06):81-83.
[3]胡俊,劉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研究[J].科技風,2020(03):246-247.
[4]卜秀姣,蒲春玲,高志霞,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探討[J].南方農業,2018,12(32):92-94.
[5]李文紅.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對策研究[J].納稅,2018(13):168-169.
[6]廖紅偉,遲也迪.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性金融支持[J].理論學刊,2020(0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