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良 翁潮紅


摘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都是促進鄉村經濟全面發展的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向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戰略選擇,是國之大計。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廣西”)作為國家重點幫扶對象之一,現有44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如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基于此,文章將從廣西重點幫扶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現狀入手,提出廣西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機制,并對建設路徑與對策展開研究。
關鍵詞:廣西;重點幫扶縣;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4-0124-04?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0? ? ? 文獻標識碼:A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內嵌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根據不同階段的戰略目標、戰略要求梯次有序推進。基于此,需要對廣西重點幫扶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現狀展開研究,并以此為基礎對廣西鄉村振興路徑和對策展開研究。
1 廣西重點幫扶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現狀
2021年2月,黨中央宣布我國已經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轉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1]。現階段,廣西共有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44個,其中,包括大化瑤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等20個國家重點幫扶縣,包括龍勝各族自治縣、靈山縣、金秀瑤族自治縣自治區重點幫扶縣20個,包括寧明縣、龍州縣、東興市、憑祥市參照自治區重點幫扶縣相關政策給予支持的4個。據廣西財政廳消息,財政部下達廣西2021年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以下簡稱銜接資金)98.92億元,較2020年廣西獲得原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增長4%。截至2021年
5月,自治區財政廳累計下達2021年銜接資金合計155.54億元,其中,中央資金98.92億元,自治區資金56.62億元[2]。2021年以來,累計發放重點縣的產業獎補資金16.9億元[3]。支持帶動脫貧人口就業較多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推進就業幫扶車間建設,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開發公益性崗位,落實穩定就業勞務補助和一次性交通補助。截至2022年8月底,44個重點縣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同比增加4.55萬人,達到182.66萬人,占全區脫貧人口務工規模的64.93%,其中,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脫貧人口19.16萬人[4]。2018—2021年廣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長變化如下(見表1)。國家統計局廣西調查總隊公布的《202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2022年,廣西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2 435增長到17 433元[5](見圖1)。通過分析圖表可以發現,廣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處于穩定增長狀態。
2 廣西重點幫扶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機制
2.1 邏輯機制
為實現廣西重點幫扶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應注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兩者之間具有較強的邏輯機制與邏輯關系。首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和相關部門制定一系列政策,確保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在財政、金融、土地、人才、產業、就業等方面得到傾斜支持。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廳長黃智宇表示,廣西將集中資源和力量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強化保障措施。同時,廣西在對重點幫扶縣進行發展建設的過程中,還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檔升級。
2.2 頂層機制
廣西重點幫扶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現,應注重建立健全鄉村振興的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溝通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同時,建立健全資金使用監管機制,確保鄉村振興資金使用規范、高效,防止資金浪費[6]。實施一批具有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優化項目布局,推動重點幫扶縣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2.3 激發機制
廣西重點幫扶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激發機制,應以激發干部和群眾的內生動力機制為主,在這一過程中,應加大對干部和群眾的教育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使他們更好地投身鄉村振興事業[3]。同時,設立鄉村振興績效考核獎勵制度,對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充分激發干部的積極性。
2.4 保障機制
廣西重點幫扶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保障機制建設應從政策保障、財政保障、組織保障以及人才保障等方面著手。第一,制定和完善鄉村振興的優惠政策,確保相關政策落地生根,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政策保障;第二,加大財政投入,設立鄉村振興專項資金,確保重點幫扶縣有充足的資金用于鄉村振興項目;第三,加強黨組織建設,創新工作機制,強化督查考核,確保組織保障;第四,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吸引和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善經營的干部和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7]。
3 廣西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扶持力度不夠,資源分配不均
在資源配置中,存在對于鄉村振興中的重點領域支持力度不夠的情況,例如,對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持、農民生活水平改善等方面的支持不足,導致相關領域發展滯后,影響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政策扶持是關鍵的支持手段之一,但存在政策扶持不到位的情況[8]。例如,政策執行力度不夠、政策宣傳不足等問題,導致部分農村地區未能充分享受到相關政策的利益。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存在地區間、行業間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情況。一些地區或行業因為政策傾斜或其他因素而獲得了過多的資源支持,而其他地區或行業則相對落后,導致資源利用不均衡,鄉村振興進程不平衡。
3.2 產業支撐不足
部分地區存在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條不完整的情況,缺乏多元化的支撐產業,使得當某個行業或企業受到沖擊時,整個地區的經濟都會受到影響,難以形成產業協同效應。農業是廣西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但部分地區的農業現代化程度不夠,農業生產方式仍然停留在傳統模式,生產效率低下,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存在產業扶持政策不到位的情況,導致部分產業發展緩慢或者無法獲得有效支持。這與政策執行不力、政策宣傳不足等因素有關。
3.3 基礎設施不完善
部分地區存在道路破損、交通網絡不完善的情況,影響了農產品、勞動力、資金和信息等要素的流動,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9]。一些地區存在電力供應不穩定的問題,主要原因是農村地區的電力設施老化落后、電網電網覆蓋率低,這使得農民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影響了鄉村產業的發展。一些地區缺乏有效的水利設施,如灌溉設施不全、排水不暢等問題影響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一些地區的信息通信設施建設不足,網絡覆蓋不全面,通信基礎設施不完善,影響了農村地區的信息化發展和農民獲得信息的渠道。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影響了農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會發展。
3.4 鄉村治理能力較差
鄉村治理中存在組織管理機制不健全的情況,缺乏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導致決策執行不到位、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基層政府在服務居民、協調社會資源等方面的能力有限,存在服務水平不高、責任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影響了鄉村居民的滿意度和社會穩定。一些地區存在社會治安管理不善的情況,治安環境混亂、執法不嚴等問題,影響了農村社會秩序的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正常進行。鄉村治理中存在民生保障不到位的情況,包括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服務不足,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導致農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有效保障。
3.5 相關人才不足
一些地區的產業發展水平較低,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不足,難以為當地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與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人才培養不足等因素相關。同時缺乏農業技術人才,特別是缺乏掌握現代農業技術、種植技術、養殖技術等專業知識的人才,難以推動農業產業的現代化和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此外,還缺乏從事農村社區規劃、社會管理、農村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難以滿足鄉村社會管理服務的需求。
3.6 缺乏生態保護
部分地區由于缺乏生態保護,導致生態系統的退化,如濕地消失、植被減少、野生動植物減少等,影響到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缺乏生態保護意識和措施導致資源過度開發,如過度采伐森林、過度開墾荒地等,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同時,缺乏生態保護導致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包括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空氣污染等,影響到農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3.7 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不足
在脫貧攻堅成果中,成果的穩步延續和發展規劃方面缺乏一套長期的整體戰略規劃,導致脫貧攻堅成果無法有效地與鄉村振興的大局相銜接。在部分地區脫貧攻堅側重于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缺乏發展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和市場化運作的計劃,導致脫貧攻堅成果難以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基礎。一些地區在脫貧攻堅中未能夠解決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問題,這使得鄉村振興戰略在基礎環境方面仍面臨挑戰。
4 廣西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限銜接路徑
4.1 優化資源配置
為實現鄉村振興,廣西應加強政策引導,將更多資源向重點幫扶縣傾斜,優化現有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如在土地政策方面,廣西重點幫扶縣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合理規劃農業、林業、畜牧業等產業發展,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為防止返貧,應加大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即指導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防返貧守底線工作,對脫貧人口進行持續增收支持,確保鄉村振興成果惠及更多群眾。鼓勵民營企業入駐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4.2 強化產業支撐
強化產業支撐也是廣西鄉村振興重要工作之一。在這一過程中,廣西應做到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家樂等產業,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提升產業綜合效益,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對于一些重點幫扶縣來說,擁有一定的優勢產業,因此應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農產品,如茶葉、水果、蔬菜、中藥材等,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同時,支持重點幫扶縣發展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等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就業。
4.3 完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因此,廣西在對重點幫扶縣進行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特別是交通、水利和通訊設施,打破制約瓶頸。首先,加大鄉村道路建設投入,提高鄉村道路通暢程度,改善農村出行條件,同時,完善城鄉公共交通體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方便群眾出行;其次,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提高農業抗旱排澇能力,保障農業穩產高產,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確保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最后,加強農村通信網絡覆蓋,提高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促進信息產業發展,加快農村光纖、寬帶網絡建設,提高農村網絡速度,降低網絡費用[10]。
4.4 提升治理能力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高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應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建立健全鄉村治理制度,加強村民自治和法治建設,提高鄉村治理水平,推進鄉村治理信息化,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升治理效率。同時,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優化農村資源配置,提高農村發展活力。
4.5 注重人才培養與引進
人才是鄉村振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廣西在重點幫扶縣的鄉村振興中,應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和引進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現階段廣西向44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選派駐村第一書記3 867人、工作隊員7 495人,充實基層幫扶力量,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在未來發展建設中還需要加大農村人才培養力度,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生產經營能力,吸引優秀人才回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11]。同時,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生產技能和創業能力,引進優秀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4.6 綠色發展與生態保護并重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因此廣西在推進經濟發展時,應注重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制定和完善綠色發展相關政策和規劃,明確鄉村振興中的綠色發展戰略目標、任務和措施,確保綠色發展與生態保護相互促進,且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針對石漠化、水土流失、水污染等問題,實施造林綠化、水土保持、水環境治理等工程,改善生態環境質量[12]。
4.7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雙向銜接
廣西重點幫扶縣在鄉村振興中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雙向銜接。首先,應制定鄉村振興戰略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銜接規劃,明確階段性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確保兩項工作有序銜接、相互促進。其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延續和完善脫貧攻堅相關政策,如產業扶持、信貸扶持、保障政策扶持等,助力鄉村振興[13]。再次,加大對脫貧人口的就業培訓和創業指導扶持力度,推動扶貧車間、扶貧基地等產業化發展,促進脫貧人口轉移就業,實現穩定收入。最后,推動扶貧產業轉型升級,與鄉村振興產業相互銜接,打造鄉村產業發展新格局,鼓勵脫貧戶參與產業發展,實現可持續增收。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廣西重點幫扶縣的鄉村振興應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發展特色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人才培養、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強化鄉村治理,同時注重文化傳承與金融發展,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雙向銜接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1-03-23(1).
[2]王正譜.集中支持重點幫扶縣,不僅要補短板,更要幫發展——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鄉村振興,2021(10):34-37.
[3]新華網.政治經濟學視野下的中國減貧理論與實踐——《中國減貧學》智庫報告解讀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EB/OL].(2021-02-28)[2021-06-2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2/28/c_1127150540.htm.
[4]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央媒看廣西丨《人民日報》關注廣西大力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EB/OL].(2022-09-14)[2022-09-14].http://xczx.gxzf.gov.cn/xwzx/mtjj/t13314185.shtml.
[5]尹成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長效機制與政策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61(01):25-30.
[6]李響,齊文平,譚暢,等.生態環境脆弱性與多維貧困的耦合關系——基于廣西河池市1586個貧困村的實證分析[J].應用生態學報,2019,30(12):4303-4312.
[7]王俊程,竇清華,胡紅霞.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鄉村人才突出問題及其破解[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4):104-112.
[8]孫玥,黃濤,王艷慧,等.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多維減貧效應[J].經濟地理,2022,42(06):144-155.
[9]劉彥隨.中國新時代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J].地理學報,2018,73(04):637-650.
[10]王祖良,張素梅.西南貧困區“互聯網+金融”精準扶貧商業模式構建及創新戰略[J].商業經濟研究,2019(08):158-160.
[11]齊文平,王艷慧,萬圓,等.基于G-TOPSIS模型的貧困農戶多目標發展評價——以云南福貢縣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20,39(06):1024-1036.
[12]唐未平.現代學徒制賦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踐研究[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16(06):62-67.
[13]李曉雅.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以霍山縣為例[J].村委主任,2023(12):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