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芬
摘 要:項目式學習是有別于傳統的知識碎片化,脫離語境孤立化教授知識點,教師為課堂中心主導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為學習主體,學習任務真實而具體,驅動學生積極參與,分工協作解決問題和進行自主探究。這和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以活動為途徑的整合性教學方式是一致的,是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英語學習活動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指出,為了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必須構建與其一致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即由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六要素構成的課程內容和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教學學習活動觀。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強調以真實問題為驅動的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正是踐行英語教學活動觀,促使學生深度學習,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一、項目式學習概述
(一)概念
項目式學習起源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實際活動的參與來學習知識,體現了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旨在幫助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完成具體的項目,提高知識的轉化率,實現學生的高效學習[1]。隨著新課程改革,項目式學習也逐漸進入了我國的教育領域,并展現出其獨有的特點,有效地融合了知識,加強了教材理論知識與實際項目的聯系,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項目式學習理論,就是將項目式學習細化為一種以探索、解決真實問題為導向的動態的學習方式,轉變了以往被動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搭建了運用知識完成項目的平臺,在分析和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綜合地運用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還要經歷分析、辨別、推導、概括等思維過程,然后尋找項目完成的思路,探索知識的應用方法,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體驗,拓寬學生的視野,體現知識與實踐的聯系??梢哉f,學生可以在項目式學習中獲得更高層次的知識和技能,實現深度學習。
(二)特征
項目式學習有如下特征:1.學生為學習主體,在項目學習中,學生圍繞項目的內容開展自主探究活動,有利于學生思考和探索,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更好地幫助學生內化了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2]。2.學習任務真實而具體,項目式學習一般以具體的項目為載體,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完成項目,解決問題,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3.倡導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項目式學習中的項目一般具有綜合性,既需要學生自主思考,也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享知識與方法,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拓寬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實現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這和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以活動為途徑的整合性教學方式是一致的,是有別于傳統的知識碎片化,脫離語境孤立化教授知識點,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的[3]。
二、單元主題語境下的項目學習教學設計
(一)立足單元語境,分析語篇話題和內容,利用課本資源,適當拓展,確定項目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牛津譯林版教材每一個單元都配有項目(project)板塊,為項目式學習的開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平臺。如必修一 Unit 4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圍繞“人與自我”的主題語境,探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話題,涉及的語篇類型有新聞報道、說明文、雜志文章等。本單元的教學旨在幫助學生認識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該單元的學習項目是設計一個關于健康生活的應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并向大家介紹自己項目組最終成果——App的名字,功能,設計理念,目標用戶等。經過前面多模態語篇(新聞報道,雜志文章,故事,聽力文本)的學習,結合學生本身的知識結構,學生對此話題積累了豐富語言知識,掌握了相關的英語詞匯及句型表達,能夠就有規律地健康運動,有積極的態度,健康飲食,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避免壞習慣等方面進行較為流暢的表達。另外,筆者還將這些英語詞匯及句型 表達進行了分類、梳理,讓學生利用早讀,晨讀時間進行誦讀,以便于學生記憶形成話題詞塊,在口頭或書面輸出時能更快地提取他們所需要的信息,為后面項目式學習的開展做好準備。另外,筆者還將板塊教學過程匯總給學生們補充閱讀了健身App(keep),美食App(下廚房)等相關文本和視頻等多模態語料,使學生對App有更清晰直觀的了解。此外,由于開發新功能App本身就是理科班的學生較為感興趣的事情,因此,在設計本板塊項目式學習時,筆者沿用了課本板塊的內容,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將本節項目學習目標確定為“Design an app about a healthy lifestyle”并要求學生從App名字,開發目的,性能,目標用戶,內容和設計等方面進行介紹(在班級口頭匯報后修正形成文字稿,在班級展示,其他小組進行點評)。
(二)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確定項目小組以及小組成員,明確個體職責
項目式學習一般以團體小組方式進行,確保學生人人參與,人人有事做??梢砸罁W生的興趣、特長、學習能力、知識結構、外語水平等進行分組??紤]到教學實情、項目的可操作性、小組之間的均衡性以及要確保每個小組都有完成相應任務的“人才”。筆者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并設立小組負責人。對于個別少數學生的組團要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考慮調整。這樣組成的學習小組,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能在項目中讓每位學生找到自己位置,發揮自己特長和潛質,有獲得感和成就感;促進項目組成員相互合作,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這比隨機組合或任學生自由組合的小組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更能幫助學生各方面技能的提高,確保項目的順利開展和達成[4]。
具體項目式學習分組樣例如下:
Group1:組長:studentA;職責:整體任務協調,任務下達,要求傳遞;
匯報員:studentB;職責:整合信息資源,代表做成果匯報;數據員工:studentC;職責:收集本組活動相關資源,并在組員間共享;設計員:studentD;職責:繪圖,版面設計,內容安排等;
(三)依托課本資源,創設具體化問題情境,設計有驅動性的問題,開展教學和項目活動
高中英語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因此,教師首先需要以教材知識為基點,圍繞主題語境,結合話題,縱向探尋其上、下位知識,橫向挖掘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引領,并利用思維導圖等聯系其相關知識,將平面、零散的教材知識納入橫縱貫通的知識網絡體系,幫助學生構建起層次分明結構清晰的知識體系。其次,為了促使學生積極地展開英語的項目式學習,教師必須創設真實問題情境,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具有驅動性。只有具有驅動性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展開進一步的思維活動,才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項目目標完成相關的項目任務[5]。在解決問題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圍繞主題語境,引出要解決的問題”,英語項目活動需來自教材內容與問題情境的結合處,因為“無論我們采取何種路徑和方法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生成與發展都高度依賴問題情境”。將項目活動與學生的生活情境相聯系,即打通了知識向素養轉化的通道。本節課筆者設計如下的教學活動:
Activity1:課前小調查
調查一:學生上學期間的活動安排,包括什么時候起床,吃飯,上課,做運動,
寫作業,休息,晚上什么時候上床睡覺等細節信息。
調查二:學生在家期間(周末,寒暑假等)的活動安排,包括什么時候起床,
吃飯,學習,做運動,寫作業,和朋友聯系,交往;和家人一起出行,休息,
晚上什么時候上床睡覺等細節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對學生日常生活的小調查活動,學生可以清楚地感知不同的生活方式;再通過學生自身上學期間和假期的作息對比,觸發引發學生對健康生活的思考和討論,產生解決真實問題的渴望,即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設立有驅動性的問題,為項目式學習做好熱身。
Activity2:具體化問題情境,設計有驅動性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A:Review:復習和健康生活相關的詞匯短語。
B:Select:關注各種和健康問題相關的App,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并列舉出理由。C:Focus:小組活動,分享自己觀點并聚焦一個方便進行小組研究(可參考第五頁的例子)。
D:Complete: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各司其職,并根據指示要求完成小組項目。E:Share:小組項目完成后,匯報員進行分享。
各小組項目完成后,各小組的匯報員負責分享本小組的項目,其他小組根據整體完成情況,各部分的完成細節進行評分,教師做最后的點評和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A活動激活學生相關話題的知識,詞塊,表達句型,為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有效輸出做準備;通過活動B示范App的具體樣例,緩解學生對接下的項目活動緊張和焦慮,搭建項目活動進行的腳手架。并通過口頭嘗試性輸出,進一步從話題知識、結構層面設計方向、設計注意點等梳理整合各種信息內容,為C和D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D活動是學生完成項目的主要過程,凸顯學生小組合作和自我探索,教師在將學生引入項目后,不再是活動的中心,退到次要的位置,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隨時準備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四)結合學生項目學習的關鍵點,師生共為中心,進行全程評價
課程標準指出,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過程。評價應聚焦并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及發展,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首先,借助小組互評。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對方項目的完成情況,采取的方法和思路,重在評價項目的完成度,創新度以及語言知識的準確性流暢性條理性等維度,以實現小組之間知識、經驗的交流,拓寬學生的視野,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其次,教師點評。教師依據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的具體表現,著重評價學生個體在參與項目活動過程所體現出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自我探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分析學生的不足,鼓勵學生的閃光點,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6]。通過師生評價,使項目式學習超越語言知識學習指向促進學生素養發展的根本目標。最后,教師要總結本項目式學習經驗。反饋項目學習中容易出現的錯誤,指出其中的不足,展示項目的優秀成果,達到示范、引領、促進的作用。
三、教學啟示
項目式學習活動是一種對教師和學生各方面要求較高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要保證能夠順利地完成項目式學習活動,教師要認識到,項目式學習中,教師雖然不是學習的主體,卻是項目的引領者,承擔著確定項目內容,任務要求,評價方法等職責;在項目進行中,還要觀察了解每個小組甚至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指導,正確評判等??梢哉f項目式學習對教師提出更高的素質要求。學生除了需要具備相應的語言能力外,還需要一些相應的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能夠將運用具體的語言知識完成項目內容,這樣既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能夠體現英語學科的特點,加強語言與生活的聯系。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他們需要進行團隊協同合作,收集、篩選和整合資源,深入分析項目內容,然后依據項目的要求運用所學知識完成項目。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使用媒體技術,學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但是通過項目式學習,學生的確在獲取知識和技能,合作學習,計劃組織等方面的能力上得到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得到了鍛煉,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得到了提升[7]。
結束語
總之,在單元整體主題的引領下,教師主持開展合適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提供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練”“在做中思”的平臺和活動,滿足學生個體發展需求,切實體會到英語語言學習的樂趣和實用性,著實提高學生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朱元紅.項目式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淺談[J].英語畫刊:高級,2021(25):63-64.
[3]姜男男,李廣.中學英語項目式學習的價值、內容與路徑教學與管理[J].2022,6(1):61-64.
[4]劉彩梅.新課標、新教材背景下高中英語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開展英語教師[J].2021(24):49-51.
[5]薛軍,謝先成.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三大維度[J].教學與管理,2021(19):52-55.
[6]謝婷婷.初中英語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8):31-36.
[7]吳丹.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的項目式學習: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2“Wildlife Protection”的Project教學為例校園英語[J].2021(45):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