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錦
近年來,邯鄲市邯山區政協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上持續發力,構建了政協“1236”協商體系,實現了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的有效銜接,打通了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黨建引領,搭好協商“新平臺”。區政協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的根本保證,充分發揮功能型黨支部的政治引領作用,采取“固定+移動”“集中+分散”模式,構建“1236”協商平臺體系。“1”是政協委員聯絡中心,作為經區委編辦批復的政協機關常設機構,負責協調推進“1236”協商體系各項工作,指導各界別委員協調一致開展履職工作。“2”是政協委員議事廳、政協委員工作站兩大履職平臺。聚焦全區中心工作,圍繞改革發展、民生保障、安全穩定等重點工作,高標準打造區政協委員議事廳;圍繞“政協就在家門口,委員就在我身邊”的工作目標,以界別為單位,在基層農村、社區和企業等最基層、最前沿設立16個委員工作站。“3”是3種方式收集問題建議。暢通了社情民意直通車、信息交流群、基層調研走訪等3種協商議題、社情民意等信息收集渠道。“6”是6項基層協商流程。完善了建立臺賬、調查研究、協商議事、轉交承辦、辦理答復、反饋歸檔等6項基層協商流程。
突出重點,聚焦協商建機制。區政協圍繞“協商什么、誰來協商、怎么協商、協商結果運用”等關鍵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全面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首先,選好協商議題。以“黨政所需、群眾所盼、界別所長”為原則,精心選取協商議題。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年初政協黨組確定議題;通過政協和委員收集的,群眾反映比較多、比較集中的問題,與黨政部門溝通后確定議題。其次,明確協商范圍。根據協商議題需要來確定,既要有群眾代表、相關部門、利益相關方,又要邀請法律、科技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原則上不超15人。第三,確定協商形式。按照大事大議、小事小議、急事快議的原則,涉及到全區重點工作等重要議題,原則上政協委員議事廳采取會議協商;對其他事項原則上采取委員工作站座談協商;對一些臨時性涉及面較小但群眾有需求的可以在田間地頭、街頭院落進行現場協商,隨時隨地“小微”協商。最后,用好協商成果。協商完成后,及時匯總整理協商意見建議,形成材料向有關方面報告反饋。對黨委、政府同意采納的協商成果,與黨委、政府辦公室加強溝通銜接,跟蹤落實落地;對落實的事項,及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履職擔當,民主協商見實效。區政協注重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用好委員議事廳、政協委員工作站等協商平臺,扎實開展民主協商議政,搭建社會各界溝通橋梁。一是聚焦中心任務。圍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等議題組織協商座談會,開展專題協商議政。截至目前,委員議事廳組織開展專題議事20余次,形成調研報告15篇,以更加務實管用的履職成效服務全區發展大局。二是聚焦民生改善。委員工作站圍繞“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等民生實事協商35次,廣納社會各界良策264條;收集社情民意信息95條,其中提交市政協21條、現場答復辦理63條。助力全區口袋公園建設、智能停車位等27件民生實事落地落實,切實將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解決在家門口。三是聚焦凝聚共識。深入開展“慶七一、頌黨恩、展風采”活動,各委員工作站組織重溫入黨誓詞、紅色教育、志愿服務等系列活動15次;文化藝術組委員工作站組織開展“送書進基層”活動;圍繞“助推文化發展、提升凝聚力”先后協商8次,邀請各界委員和界別群眾參觀邯山文史館2000余人次,為社會各界人士更加深入了解地區歷史,講好政協故事提供了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