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經濟上富裕的醫生,但是精神上富足的媽媽,因為我有很多的孩子。”遼寧省葫蘆島市婦聯執委高麗是一名醫生,也是21名病困兒童的愛心媽媽。
""一聲“親閨女”,一聲“高媽媽”,把真情和執著化為悅耳動聽的時代強音,高麗用滾燙的心、熱情的手,雪中送炭,在尋常巷陌的生活中傳遞真情,在細水長流的日子里蘊含力量。她和她的愛心志愿團隊,猶如點點星光匯聚起來的光束,為他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多年善舉為高麗贏得了諸多榮譽,她曾獲葫蘆島市三八紅旗手、葫蘆島市最美女性、遼寧好人、遼寧省學雷鋒標兵、全國巾幗志愿十大感動人物等稱號。
讓希望升溫
" “雖然我們過著平淡的生活,老高卻讓這些小日子閃閃發光;老高讓我們有前進的夢想,也有回家的方向;老高的愛就像一個圓,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這是去年母親節,高麗收到的最暖心的禮物:員工除了給她大大的擁抱,更以巨大的條幅書寫以上心聲。
""高麗常說自己只是個普通的醫生,可在她的診所里,無論是患者,還是員工,沒人覺得她真的普通——大愛無聲,卻足以撼動人心!
診所里30個兄弟姐妹大多都因為“老高”的大愛開啟了新生。這群如今可以憑一技之長掙錢養家服務他人的專業技師,當年都曾深陷困境,離異、病痛、失業……諸多苦楚在遇到“老高”后慢慢化解,“老高”不只是溫言相勸,更以免費傳授診所獨特的膏摩療法技術而讓他們倍增生活信心。
郭蘭成為診所的技師已有3年。當年,她丈夫因病去世,她沒有工作,還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特別無助。“我那時就像個怨婦,覺得人生太難。慶幸的是,我遇上了高麗大姐,她教我學技術,讓我有了養家的能力,有了過上好日子的自信。我特別愿意在診所工作,每天能用雙手幫到別人,自己遇到難處還有大姐幫襯……”一嘮起自己的幸運,郭蘭就特別動情。
看到自己診所的技師因為一技之長而露出笑臉并獲得向上的力量,高麗又萌生走出家門傳授技術的想法。從2016年起,高麗輾轉各地培養膏摩療法傳承人,帶動婦女就業,扶持婦女創業,讓更多的姐妹用雙手幫助患者解除病痛,實現新的人生價值。截至目前,高麗已在全國17個省份的30多個城市開辦了50多家膏摩療法加盟店,成功帶動200多個姐妹實現創業就業。
2017年末,高麗出任葫蘆島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婦聯主席后,更忙了。她把日程排得滿滿當當,出診、培訓,這些規定動作之后還有很多自選動作。她創辦了公益大講堂,長期為救助腦癱兒童公益工程做技術指導,她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相結合,手把手教家長學習膏摩療法技術,減輕孩子的病痛。久而久之,“高媽媽”成了患兒和家長送給高麗的稱呼。至今,高麗深入社區、學校免費授課200余次,惠及8000余人。
讓愛心升溫
“高媽,浩浩的情況跟我當年太像了。我想免費給他做推拿,把您的技術和愛心都傳承下去!”
“太好啦,我兒子長大啦!媽媽支持你這么做!你對患者盡心盡力,把浩浩交給你,我和家長都放心!”
母子倆這段對話的背后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高麗是很多孩子的“高媽媽”,這些孩子中,成陽是那個繞不過且最多被提及的名字——他是第一個喊出“高媽”的孩子。
高麗和成陽的母子緣始于2015年末。那時,16歲的成陽患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已有兩年多,每兩周就得輸一次血維持生命,全家為給他治病早已負債累累。高麗說:“初見成陽時,他戴著大口罩,癱坐在椅子上,清澈的眼睛無助地望著我,我的心緊緊地揪著。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我提出要給他做免費調理,我要救他!”高麗的膏摩療法技術,是用手法配合藥膏,改善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每次3個多小時的調理,高麗的白大褂早已被汗水浸濕……一年后,成陽的化驗指標都恢復了正常。那天,高麗盯著化驗單看了半個多小時,“成陽,終于痊愈了!”這對母子激動得抱頭痛哭。成陽與高麗也因這段特殊的母子情緣被邀請參加央視《向幸福出發》欄目。
在成陽心中,生命,于他不止一次。當初,當他病重到只剩3克血色素時,他沒敢想自己會活下來;而今,他已成長為膏摩療法技術的傳承技師。他始終無法忘記,他病好后,高媽留他繼續吃住在診所,鞏固治療半年。這期間,成陽邊治邊學,學著給高麗搓藥膏,緩解高媽的疲勞。出徒后,他像高媽一樣,熱心對待病患。成陽說:“第一次給病人調理雙腿得到贊揚時,我老有成就感了,我也能用自己的雙手幫助別人啦!”
成陽不是個話多的孩子,他更愿意做給高媽看。浩浩是高麗診所免費調理救助的腦癱患兒,當浩浩向高麗喊出了人生的第一句“媽媽”時,包括成陽在內的現場所有人都激動不已。后來,因為家庭變故,浩浩中斷了調理。高麗帶著成陽去浩浩家了解情況,她對浩浩媽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因為家庭困難在我這兒中斷治療的呢。你不用考慮費用,帶孩子繼續來!”返程路上,成陽給了高媽開頭的承諾,“話講得自然,活兒攬得明白”……
這些年來,高麗讓多個患腦癱、自閉癥及血液病的孩子減輕了痛苦,讓多個深受折磨的家庭收獲了愛的慰藉。走進高麗診所,錦旗一層又一層,掛滿了墻壁。
高麗說,這些年來,自己從未算過在孩子們身上花費多少,只知道孩子們會因為有她這個媽媽而感受到更多溫暖,也會把溫暖傳遞給更多人,從而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
讓幸福升溫
“很幸運得到您無條件的偏愛,讓我又有了家的感覺。媽咪,我真想您啊!”江月在微信里稱呼高麗為“媽咪”。江月這個女兒,讓高麗既心疼又驕傲。
5年前,準大學生江月家庭困難,掏不出上大學的學費。高麗到她家一看,“真是家徒四壁,江月瘦小枯干,營養不良”。高麗鼻子一酸,心疼地把江月摟在懷里。她向愛心人士發起募捐,兩天時間籌集善款7000多元,幫助江月順利上了大學。去年,江月要放棄讀研,高麗又是苦口婆心地勸說:“靠自己的能力強大自己,才能幫助更多的人,這就是對媽咪最好的報答。”失去母親的江月,在高麗這里重獲母親的疼愛和鼓勵。
除了長期資助像江月這樣的3個孩子,高麗還特別關注山區留守兒童,定期為孩子們送去學習及生活用品,長期為他們做心理疏導,鼓勵他們好好學習。
志愿服務承載著高麗的初心,她又以志愿服務凝聚人心。在高麗的影響下,診所的技師們不但靠自己的雙手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還都爭先伸出援手拉著身邊人更好地前行。
“李叔叔,我們來看你了。”高麗和她的志愿服務團隊成員經常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到診所附近的李叔叔家中。患有糖尿病的李叔叔無兒無女,自打他認定了高麗這個“親閨女”后,冷清的小屋常會響起噓寒問暖聲,單調的日子也因此熱鬧很多。
高麗的志愿服務團隊常去的還有建昌縣雷家店鄉養老院和連山區新臺門鎮養老院。送醫送藥時,老人會感動得熱淚直流;送吃的穿的時,老人會高興得合不攏嘴。
在高麗的手機里有一個微信群,她倡議的“每日一善”活動吸引身邊60多人參與進來,大家每人每天捐出1元錢,成立愛心救助基金,關愛“一老一小”特殊群體。這些年來,高麗和她的志愿服務團隊贈送醫藥物資、減免調理費用、捐資助學等累計20余萬元。
時序更替,在高麗心里,施以援手的人性本能早已變成志愿服務的終生熱愛。“志愿服務是可以干一輩子的事兒,我會一直做下去。”高麗如此表露心聲。
(文中除高麗外,其他人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