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全世界只有五個國家的人可以熟練嗑瓜子:中國、俄羅斯、美國、土耳其、西班牙。但是有這樣一個瓜子品牌,卻偏偏出其不意,它把帶殼的瓜子賣到那些不嗑瓜子的國家,讓外國人學會了嗑瓜子。
這個品牌就是“洽洽”。
出海16年后,如今,洽洽瓜子遠銷至東南亞、歐美等近5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營收近6億元。
但是,想讓不會嗑瓜子的外國人“嗑上頭”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以日本為例,人們默認帶皮的瓜子是給倉鼠吃的。為了表明帶殼瓜子是寵物零食,這類瓜子在包裝袋上會印有一只大倉鼠。
這樣的認知,開始逐漸被洽洽改變。因為在洽洽瓜子的包裝上印著的是,人怎么嗑瓜子的四個步驟。
在日本一家超市里,洽洽瓜子擺放的區域貼上了一張食用說明“要剝開殼,吃里面的果仁”。另外,店員還附上嗑瓜子的感想:剝了殼殼吃米米,確實麻煩,但是很好吃喲。
現在,洽洽已經成功打入日本超市內部,在不少超市如“業務スーパー”都能看到洽洽瓜子的身影。在日本大型電商平臺“樂天市場”上,用“向日葵の種(葵花籽)”檢索的結果,除了倉鼠吃的瓜子外,就是食用瓜子“chacheer”(另作“chacha”),即洽洽。
洽洽的出現,也逐漸讓日本人嗑瓜子上了頭。在樂天市場的洽洽瓜子評論里,多次出現的一句話是“辭められない止められない商品ですよね”(一款讓人無法抗拒、無法戒掉的產品)。
除日本市場外,洽洽還把瓜子賣到了韓國、泰國、美國等50余個國家和地區,并進入當地的主流渠道,比如泰國的7-Eleven,韓國食品零售商的E-mart等。
2022年,洽洽(含泰國工廠)出口額5.01億元,對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其他成員國的出口額為3.59億元,占比72%,其中貿易體量最大的為泰國,占比達42%。
在泰國,洽洽已經坐穩了市場第一的位置。
洽洽究竟做了什么,能夠改變外國人將帶殼的瓜子視作“鳥食”的認知,還順帶教會外國人如何嗑瓜子,嗑出了6億元的海外營收?
最開始,洽洽并沒有將瓜子賣到海外。一些回國探親、商旅的華僑們,會將洽洽瓜子帶出國給遠在海外的親友們。
后來,洽洽開啟了“出?!睍r刻。2000年,是洽洽出海的關鍵一年。當年,一位來自香港的代理商,在北京參加了政府舉辦的海外華人華僑新年懇談會。在會上,他偶然間嘗到了洽洽瓜子,覺得洽洽瓜子很特別,很好吃,同時也勾起了“思鄉之情”。
這位香港客戶,最終成為洽洽出海合作的第一位代理商。
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拼湊成了洽洽出海的“懵懂期”。
隨著洽洽在國內市場逐步步入正軌,洽洽出海的思路,也逐步從被動,轉向了主動。2008年,洽洽的營收達到了20億元。這一年,洽洽在越南設立了第一個海外辦事處,正式在海外市場布局。
國產品牌出海的歷程,有一條穩健的路徑:海外華人比較容易接受中國的產品,通過華人群體購買使用再傳播給周圍的其他群體。
早期洽洽的受眾是海外華人。但隨著出海這件事情由被動變成了主動之后,洽洽將目光投向了那群不會嗑瓜子的外國人——讓他們都能嗑上瓜子,并為之上癮,那可是多大的藍海市場。
但讓外國人嗑瓜子有一個前提,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對包裝、產品口味、食品標準要求也不同,得適應本地市場。這背后對應的,其實是出海產品本土化的過程。

最早出現在洽洽面前的問題是——出海產品必須符合當地標準?!白畛跷覀円云叫羞M口的方式進入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沒過多久,我們發現,部分國家對食品法規的要求十分嚴格,我們出口的商品也必須符合當地的食品法規。”洽洽海外事業部市場負責人魯杰說。
以馬來西亞舉例。馬來西亞以穆斯林信仰為主,當地的消費者傾向于接受當地的穆斯林食品認證標準,即HDC-halal認證。洽洽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從原料到各個生產工序進行了認證審核。而這為洽洽產品進入當地市場奠基。
另外,為了迎合外國人的口味,洽洽對瓜子的口味也做了相應的調整。
在國內,我們熟知的洽洽瓜子有核桃、海鹽、焦糖等口味,那是因為國內消費者的口味都是偏咸偏甜的,但這些口味國外人并不一定都喜歡。
以泰國市場為例,除了國內市場有的山核桃味、原味外,洽洽在泰國加入了椰汁原料,推出了椰香口味,在泰國大受歡迎。
此外,在泰國市場還可以看到紅棗味和咖啡味的瓜子。
產品本土化后,洽洽想了不少辦法,試圖讓外國人愛上“嗑瓜子”。
既然外國人不會嗑,那就寫上“傻瓜教程”。洽洽在不同國家的包裝上專門騰出了一塊地方,用多種語言寫上嗑瓜子的教程。
·把瓜子用手捏住,尖的地方朝上
·把尖的地方放進嘴巴
·用牙輕咬,殼仁分離
·把仁吃了殼吐掉
洽洽會和國外的孔子學院合作,讓瓜子作為教具出現在課堂上。課堂上老師們不僅可以教學生嗑瓜子,還可以將瓜子作為切入口,來傳播中國文化。
在美國,洽洽將瓜子和春節文化深度綁定,在紐約、休斯頓、洛杉磯等地開展年貨節,以瓜子為媒介,傳播中國年文化,讓國外友人更懂年俗、知年味。
為了更深入當地市場,洽洽也會在國外進行地推。洽洽的地推,總能精準地拿捏住當地人的心。
比如,在泰國潑水節期間,泰國人大都會驅車返鄉,洽洽就在加油站派發試吃品。在漫長又無聊的旅途中,即便是不會嗑瓜子的泰國人也會想著研究研究如何嗑瓜子吧。
洽洽還會在促銷活動中安插進抽獎環節,獎品跟著當地人的喜好來。如,泰國促銷活動的獎品是一件真皮夾克;在越南,獎品換成了金項鏈。
在廣告營銷上,洽洽也會因地制宜。
洽洽會聘請當地明星作為品牌代言人。2022年,洽洽官宣了泰國市場品牌代言人——桑尼·蘇瓦美塔農。
據了解,桑尼·蘇瓦美塔農是泰國影帝,一直以正能量、陽光的形象出現在大眾視野,洽洽與桑尼·蘇瓦美塔農的合作,受到泰國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
另外,洽洽還會結合本土場景拍攝廣告宣傳片、在泰國節慶檔期開展消費者活動、針對泰國年輕人的生活軌跡立體式做線上線下推廣、攜手桑尼·蘇瓦美塔農登上MBK大屏等。
“我們堅信嗑瓜子是從娃娃開始抓起,因此,我們不斷引導年輕人和一些當地的消費者去嗑瓜子”,魯杰說。
除了主動教外國人嗑瓜子外,中國的留學生、華人華僑們也是洽洽宣傳的“主力軍”。洽洽前期其實并沒有在培育市場上花大功夫,因為華裔、留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當地的消費人群去嗑瓜子,這就是文化的包容性和交融性的印證。
能夠把瓜子賣給當地人,最為重要的一步是,洽洽將瓜子擺上了本土超市的貨架上。
現在,在澳洲、北美、歐洲以及東南亞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主流渠道中,都能見到洽洽瓜子的身影。如在韓國食品零售商的E-mart,泰國的7-Eleven,日本的業務超市,越南的Big C等本土超市。
這一切,都與洽洽在海外構建的經銷體系有關。
從2008年開始,洽洽就陸續在泰國、越南、印尼、中東等地區設立辦事處。通過這些辦事處,洽洽會深入當地市場,與經銷商、消費者建立聯系。
以泰國為例。洽洽在進入泰國之初,是由經銷商發展市場,而經銷商當時主推的渠道是當地夫妻店和區域零售商,但這樣的渠道影響力相對較小。
當時,泰國主流渠道是定位為社區超市的7-Eleven。據了解,泰國的7-Eleven由擁有卜蜂蓮花的正大集團運營,截至2017年6月已經有至少10 000家門店,幾乎占據泰國零售業的半壁江山。泰國消費者幾乎會每天兩次進入7-Eleven購買商品。
洽洽的目標,就是將產品擺上7-Eleven貨柜上。
但本土商品進入7-Eleven的門檻就已經很高了。在當時洽洽還未打開國外知名度,且作為一個外國產品,進入門檻則更高。除了要符合國家標準外,7-Eleven還會另外對產品品質、包裝、品牌有要求。此外,當時的7-Eleven的瓜子品類已經有2個本土品牌,這樣的SKU對于7-Eleven來說幾近飽和。
即便如此難進,洽洽還是聯合當地經銷商一次又一次接觸7-Eleven,推廣其產品。既然7-Eleven進入門檻高,洽洽就邀請他們到合肥的工廠親自檢驗;對包裝有要求,那就將產品包裝改成符合7-Eleven標準;產品知名度不夠,洽洽就不斷地參加當地的展會,為產品增加曝光量。
就這樣“軟磨硬泡”下,洽洽瓜子最終還是在7-Eleven貨架上成功上線。
為了推廣洽洽瓜子,上線主流渠道,洽洽會以當地經銷商推廣為主,但也會給經銷商傳授“經驗”。如,一家新門店開張,推廣人員可以給超市所有的員工派發試吃。
進入當地主流渠道后,洽洽瓜子便開啟了一路狂奔。
在泰國,洽洽進入7-Eleven后便逐漸站穩了腳跟。據報道,洽洽在泰國7-Eleven已經上架4個SKU的產品,甚至擠掉了當地的大哥牌瓜子。2018年,洽洽泰國的業績增長300%。
在越南,當洽洽攻克了主流渠道后,不少本土超市會主動過來尋求合作。“當地一家主要做生鮮產品的綠色百貨超市,也上線了洽洽的產品?!碑斈愕漠a品在某家商店周邊超市上線后,這家店就會主動找到經銷商引入產品。
目前,洽洽建立了一張外銷網絡,與近100個國外經銷商客戶建立了合作關系。“未來,洽洽還會繼續在目前空白的市場如西歐、中東、南美等擴大海外經銷網絡?!?/p>
除了建立經銷網絡之外,洽洽還決定將供應鏈搬到海外。
2017年,洽洽在泰國建廠,兩年后正式投產。目前,洽洽泰國工廠以泰國為中心,覆蓋泰國本地市場的同時,還會覆蓋以泰國為核心的整個東南亞市場,甚至也輻射到歐美市場。
海外布局16年的洽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23年10月27日,洽洽在接受機構調研時回應,東南亞特別是越南市場增速較好,美國市場也有恢復性增長,未來還會在印尼、中東等區域積極拓展??傮w來看,公司海外市場增速略快于國內線下市場,目前情況良好,海外市場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10%左右。
關于未來,洽洽還會繼續深耕海外渠道,尋求增長機會,進軍瓜子空白市場的同時,打造第二品類堅果產品。
文章來源:FBIF食品飲料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