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飛地是“飛地經濟”模式的一種延展。“飛地經濟”是指兩個相互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區劃限制,以國務院最新批準的各類開發區為主要載體,在平等協商、自愿合作的基礎上,以生產要素的互補和高效利用為直接目的,在特定區域合作建設開發各種產業園區,通過規劃、建設、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協調機制,實現互利共贏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
與傳統飛地的路線相反,由欠發達地區主動到發達地區設立“飛地”,變傳統“飛入地”為“飛出地”,打破了地緣限制,實現了創新資源的異地集聚和跳躍式轉移輸送。因為置身于發達區域,這種“反向飛地”非常金貴,大則幾十畝的產業園,小則一萬平方米的寫字樓,但可以實現“孵化在外地、生產在當地”。
現在就具有代表性的3個反向飛地經濟模式做一探討和對比。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是浙江省“面向未來、決勝未來”的科技創新重大戰略平臺,集聚了一大批國內領先的創新資源和數字經濟龍頭企業。
由于杭州未來科技城在開發過程中,需要大量土地指標,而衢州的土地指標在省內相對豐裕,加之杭衢兩地早有山海協作基礎,衢州即以土地指標換取余杭“飛地”空間,衢州海創園便在這種創新模式下誕生。該飛地由衢州作為“飛出地”,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這個“飛入地”里,建設反向的“科創飛地”,通過推行“衢州注冊、杭州辦公,杭州孵化、衢州產業化”的跨區域聯動創新發展。
傳統飛地是“飛入地”對園區進行管理,“飛出地”派遣團隊進行管理,雙方共同派駐人員進行協同管理。而衢州海創園探索性采取了“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由衢州市國資委、財政局與銀江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投資運營協議,將運營服務交由民營企業來負責,試圖借用市場之手,將服務落地實處。運營要求上,衢州市政府有監督和考核的權力,會針對稅收、產業貢獻、人才引進等制定相應的階段性指標。
衢州海創園共占地26畝,園內所有行政管理權限、日常事務等都由衢州市政府統一管理,并且園內所有企業財政收入,余杭區將全部返回給衢州市。衢州海創園重視引進高科技人才和技術,鼓勵企業赴衢州創辦生產基地,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導流回衢。真正實現了人才“工作生活在杭州、創業貢獻在衢州”和企業“研發在杭州、創業在衢州”的新模式。
在上海虹橋商務區,有一棟叫作“東方美谷·虹橋中心”的總部樓宇,可租賃面積近23 000平方米。這棟大廈是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沈陸、曙光、張翁廟、華嚴、廟涇等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鎮級集體資產經營平臺共同購買了虹橋綠谷B棟商務樓后,更名而來的。當時是2016年初,投資額1.3億元。
購置樓宇有雙重目的,一方面虹橋商務區的樓宇升值空間大,能夠實現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東方美谷·虹橋中心主要大力吸引跨國公司、國內大型企業、上市公司總部,特別是長三角區域領軍企業總部,并伺機將它們的高科技研發、生產加工基地部分引入奉賢區南橋鎮。簡單來說,這就是南橋鎮在虹橋設立的“招商辦”,形成一種招商引資的“反向飛地、兩橋對流”模式。
與上海其他地區的入駐要求和入駐成本相比,“東方美谷·虹橋中心”按照南橋鎮低價出租/出售,具有地價低的絕對優勢。虹橋寸土寸金,放總部辦公比較合適,又有品牌和資源的高地效應;南橋有土地和優惠政策,把研發生產遷移過去能夠降低成本。
該中心擁有全上海相對優惠的租金補助和稅收扶持政策。作為奉賢區南橋鎮政府自持的商務樓,通過這個平臺注冊過來的企業可以享受全上海優越的扶持政策,譬如:開辦費補貼、租金補貼、人才購房、人才津貼等,以及一攬子投資方案和一條龍的投資服務。
同時,該中心還創新出臺了“以稅抵租”的政策,即企業可以免費入駐虹橋的總部樓,無償享受總部樓宇的辦公配套服務和品牌效應,但要注冊在南橋鎮,稅收都要交在奉賢,以這個稅收來抵銷虹橋的租金。
常熟(北京)創新中心是由常熟和小樣青年社區共同打造的飛地孵化器。以技術創新為根本,以中關村的集群優勢為依托,它連接導入人才、技術、成果、產業及社會創新資源,使其成為常熟加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科技創新同經濟轉型、創新成果同產業培育、創新項目同特色平臺有效對接的新模式。其通過“反向飛地”模式,讓縣級市常熟從長三角“飛”到北京,主動出擊,向大城市靠攏。
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通過市場化運作,搭建北京與常熟的合作對接機制。雖然常熟(北京)創新中心并非兩地政府的官方合作,但通過市場化運作,構建起了兩地長效對接的協作機制,并承載起了常熟人才增量促進、產業存量提升、城市宣傳展示的功能,成為常熟產業創新的有機外延。
二是通過舉辦系列品牌活動將項目引入常熟。該中心面向北京的汽車產業創新圈、投資機構、垂直媒體等,在2017-2019年的3年期間不定期舉辦了“京常路演”“京常會”“京常來”“開放日”等多種品牌活動170多場。其中,“京常來”推薦了99個項目走進常熟、認識常熟,簽約項目6家,推薦項目8家。
直面垂直的產業圈層精準、多面、高頻次的傳播交流,讓北京的產業圈子對常熟更加熟悉,對常熟的汽車產業基礎及發展方向、建設目標、政策環境等從聽說到好奇再到了解;讓“飛地”入孵的創新項目赴常熟實地考察,進一步強化落地信心。
以上就是目前比較典型的三大反向飛地經濟模式的分析。通過對比我們發現,無論是衢州模式、南橋模式還是常熟模式,它們都因地制宜地利用自身條件和“飛入地”的產業政策、優勢條件和企業資源,做出了相應的創新性的招商模式。總結起來無非一句話:把資源以最短的路徑引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