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書法是我國自古傳承至今的一項重要藝術,在當今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都具備相當大的影響力,并且現如今我國社會在用字上也脫離不了古代書法的影響。就草書來說,祝允明是我國明代中期吳門書派的領軍人物,他的狂草書法傳承了前代張旭、黃庭堅等人的風格,更開創了明代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不僅如此,祝允明的書法同樣影響了同時期的很多藝術大家,王寵的書法就深受祝允明的影響。當前針對祝允明與王寵之間的師承與交游關系的研究并不多,基于此,探析祝允明對王寵晚年行草書的影響。
關鍵詞:祝允明;王寵;行草;書法藝術
文字作為中華各民族傳承文化與歷史的重要載體,在我古代各個時代的長久變化與演變中,逐漸開始具備了傳承中華民族各個時代精神與歷史記憶的重要功能與作用。而在不同時代中,文字的形式也是多變的。明代作為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繁榮發展的年代,傳承了詩書畫印等諸多重要文化遺產,并流傳于世。例如明代祝允明的狂草在明代自成風格,后世受到其草書影響的人物也不在少數,與祝允明同時期的王寵的書法正是受祝允明的影響,尤其是王寵晚年的草書。正因如此,針對祝允明對王寵晚年行草書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祝允明與王寵的生平簡要概述
文字是我國從古至今承載歷史與文化、隨各個朝代不斷發展傳承直至今的重要文化內容,因此對于古代文字藝術大家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國明代時,吳門書派的領軍人物祝允明的草書對后世的影響相當之大,在受祝允明影響的人物中,當屬王寵對文字書法藝術的發展傳承最為優秀。作為行草書變法中的關鍵人物,王寵的書法藝術造詣深受祝允明的影響,二人之間雖無師生之名,但有師生之實。在深入研究祝允明對王寵晚年書法的具體影響之前,首先要針對祝允明與王寵二者的生平進行簡要概述。
祝允明出生于官宦書香世家,其祖父與外祖父均身居高位,也正因如此,祝允明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氛圍影響,受到書香的熏陶,聰敏勤學,在書法、詩文方面具備極其優秀的才能。也正因如此,祝允明才能夠結交當時社會有名的沈周、文徵明等文化藝術大家作為良師益友。不過,祝允明的仕途動蕩坎坷,其人雖滿腹經綸,卻屢試不第,懷才不遇的感情導致他的性情與思想發生了轉變,尤其在書法藝術層面上的造詣愈發成熟。其擅長楷書、行書與草書,尤其是草書,對當代乃至后世都具備相當的影響力。祝允明的草書不僅突破了當時時代的風范,也打破了明朝以來書壇的沉悶氣氛,被后人尊稱為“明代草書第一人”。
王寵同樣自幼博學多才,詩文書畫皆精,王寵的書法將多家書法的藝術特色融會貫通,在當時享有較高的聲譽。不過,在仕途方面,王寵與祝允明非常相似,雖天資聰穎,但屢試不第,也正因如此,王寵才潛心隱居,在石湖讀書練字十余載,最終迎來了書法藝術上的豐收。王寵作為文徵明的弟子,是祝允明的后輩,雖然王寵與祝允明之間并無師生名分,在書法字體方面,王寵受祝允明影響頗深[1]。
二、祝允明與王寵二人之間的交游
王寵在年少時也是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之人,得到了當時被稱為“吳門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的賞識。在文徵明的帶領和引導下,王寵與當時的藝術文化大家之間都有所聯系,其中自然也不乏一些當時藝術與文化領域的大家對王寵的才學產生賞識。也正因如此,王寵得以與當時社會上的文化藝術大家之間交游。祝允明作為文徵明的友人,王寵自然而然也得以與祝允明之間建立了聯系,產生了交流。
王寵和祝允明算是相見恨晚的知己,根據二人之間的聯系時間進行推算,王寵與祝允明相識并交游時,已經是祝允明晚年。而在后世通過對祝允明作品的整理和歸納,研究人員能夠發現在祝允明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王寵作題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內容就是祝允明所著《離騷經》后王寵的題跋。另外,王寵經常臨摹練習祝允明的手書真跡,二人之間的交情與關聯頗深。
王寵作為文徵明的弟子,與祝允明之間亦師亦友,二者雖無師生之名,但卻有師生之實。從后來祝允明贈予王寵的詩中可以得見,其中不僅表達了祝允明對自身的懷顧,還蘊含了對二人同樣自小天資聰穎,但仕途多舛,屢試不第,懷才不遇的情感,飽含著知己般的惺惺相惜。此外,祝允明贈詩后不久便辭世,而祝允明的墓志銘由王寵行狀。可得見二者之間的關系與交游非比尋常:不是師生,但勝似師生,甚至在互相影響方面上超越了一般師生[2]。
三、王寵晚年草書受祝允明影響的具體體現
(一)書法觀念相近
王寵在書法造詣方面受祝允明影響頗深。祝允明曾在書論中提出“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這是針對草書在練習與寫作方面的重要分析。就當時祝允明在書法字體上的造詣來說,其草書書法藝術創作超凡脫俗,廣受當時諸多文人墨客的推崇。
王寵作為深受祝允明草書書法藝術影響的后輩,其自身對于草書書法藝術的了解與造詣也已經非常高了。王寵晚年的草書受到祝允明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二者書法觀念的相近上,都重視“有功有性”。其中,“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書法創作的能力和功夫。二者在書法觀念中的“功”這一方面具有相近的特點。
祝允明其祖父與外祖父均身居高位,從家庭狀況與環境來看是典型的書香門第,因此,祝允明得以博覽前人書法作品,而祝允明學習書法的重點仍然是晉唐時的書法作品。王寵與祝允明之間的年齡相差三十三歲,并且家庭環境并不像祝允明那樣優渥。《閣帖》是王寵得見書法字體并學習的主要途徑,也正因如此,王寵與祝允明之間所學習的書法字體側重點不謀而合。
祝允明作為明朝書法藝術中吳門書派的領導者,其書法藝術自成一派。王寵學習古今各大書法藝術行家作品的精髓,集廣家之所長,進而將其書法藝術中的精髓融會貫通。祝允明在晚年時草書藝術大成,其草書雄奇奔放,酣暢淋漓,吳門書派也在祝允明的領導之下達到了全盛時期,是明代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正因如此,加上二者之間書法觀念的相近,王寵深受祝允明書法的影響。
(二)字體取法中對韻度的推崇
在“功”的方面上,王寵與祝允明之間的觀念是極其相近的,而在“性”方面上,二者也同樣深受魏晉時代韻度的影響。韻作為我國古代各文化中不可獲取的一部分,在書畫、音律、書法藝術中都有所體現,而魏晉時的韻律是我國古代各朝代中韻律的巔峰,因此,王寵與祝允明二人所學魏晉時的書法藝術也具備著韻律。
文徵明在我國古代書法藝術地位與成就也是無與倫比的,文征明在行、草、隸、楷等書法方面都具備著相當高的成就。文徵明書法藝術成就中最高的一項是他的楷書,在當時有著“小楷名動海內”的贊譽。然而作為文徵明的弟子,王寵并沒有在書法上學習老師文徵明的楷書,而是更加具備文徵明的友人祝允明的風貌,雖然王寵在個人性情上并不似祝允明那般灑脫狂放,但王寵個人針對書法藝術的審美追求,卻實實在在與祝允明相差無二。在追求書法韻度方面上,祝允明并沒有非常刻意地追求晉唐時某家的樣式,而是學習其中所蘊含的風與韻。在后人的研究中,關于祝允明的草書研究表示,祝允明性格中的狂放可能來自家庭,其祖父與外祖父都是生性豁達狂放之人。祝允明更是如此,在年輕時就已凸顯出其不拘小節和狂放灑脫的性格,其自認相貌丑陋,又因右手多生手指,所以自號“枝山”,這份狂放灑脫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
其二者對于書法藝術的追求及在仕途不順時沒有自暴自棄、怨天尤人,而是不激不厲,面對懷才不遇這一相同的境遇體現的共鳴,導致王寵與祝允明二人之間雖然年齡相差三十余載,但毫不影響二人之間惺惺相惜的感情,這也是王寵晚年書法深受祝允明影響的重要原因[3]。
四、祝允明對王寵晚年行草書的影響
(一)筆法上的影響
王寵在晚年時,其書法藝術的造詣相當之高,享譽當朝。王寵的書法藝術享譽盛名的原因不僅是他本身天資聰穎,刻苦研習書法字體中的韻味,同時也不可不提王寵所受祝允明狂草書法藝術的影響。
在筆法上,王寵的各種書法取法都以晉唐時的書法藝術為基本,但并不拘泥于一部分書法藝術行家的作品,而是集百家之所長,將大量書法藝術中的特點和優點進行融會貫通。后世有人評價他的字體“疏拓秀媚,亭亭天拔,即祝之奇崛,文之和雅,尚難議雁行”。從后人的評價中可以看出,王寵的書法不僅取法于晉唐時代的文人,并且在成就方面,幾乎能夠與其師文徵明及祝允明二人齊名。
祝允明一生在生活中不拘小節、狂放灑脫,也許就是這樣的心性才能促使祝允明推動草書書法藝術更進一步發展并發揚光大。祝允明深受唐代時幾大草書行家的影響,其中當屬張旭與懷素二人的草書對祝允明的影響最大,祝允明對于草書書法藝術的鉆研與取法也正是源自張旭與懷素二人。但實際上,祝允明憑借著自身所具備的狂放灑脫的性格更進一步地提高了其草書的藝術造詣。在這方面,祝允明同樣也影響了王寵對于草書的取法,進而催生出了王寵的草書成就[4]。
(二)結構上的影響
在結構層面上,王寵的草書書法藝術更是離不開祝允明的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效仿了祝允明的結構。在后人針對祝允明與王寵草書書法藝術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二人手卷草書的整體面貌大致是相同的,尤其是在韻味與風格上更是相似。王寵在書法的取法與鉆研風格上與祝允明基本一致,都是更加著重模仿晉唐時代的書法文人大家的風韻,所以二者之間在整體的結構上基本相似,甚至可以說是基本一致的。
王寵在生活中也常受祝允明的影響,甚至在祝允明辭世多年后,他在醉后所著的詩卷內容中不僅飽含著對祝允明的思念,還表達了對祝允明長久以來栽培的感激之情。不過在這時,王寵在草書上的字體結構面貌已經有所改變,與他早期的草書字體結構面貌大為不同,轉而更加類似祝允明的結構,乃至后人對此時王寵草書書法的評價為“晚節稍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麗遒逸,奕奕動人,為時所趨,幾奪京兆價”。從“幾奪京兆價”來看,足以證明此時王寵草書結構與祝允明之相近,可見王寵在草書書法藝術造詣層面上受到祝允明的影響之深、之大。
(三)章法上的影響
從祝允明個人草書章法上來看,其草書章法功力深厚,字里行間蘊含著明顯的晉唐之風韻,章法中蘊含著大開大合之勢,飽含其人生性狂放不羈、豁達灑脫的個性。書法大家的個人個性基本都能夠從其書法結構及章法形式上體現出來,將草書發揚光大的書法家更是從根本上體現了其人的胸懷何其廣闊,而心胸狹窄之人是無法練習好草書書法藝術的。
祝允明在書法藝術層面學習了唐代兩大草書大家張旭與懷素的長處,其對于書法藝術的學習并不僅僅體現在筆法與寫法方面上,而是從結字結構與整體章法上面進行全面的學習與掌握,并在前人的藝術精華上有意識地進行更進一步的創新,從而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從創新方面上來看,祝允明是成功的,他真正做到了將明代草書書法藝術發揚光大,對后世的影響頗深。
從王寵在祝允明辭世之后所著的幾幅草書作品字體來看,能夠在其中初見祝允明對王寵字體章法的影響,但王寵并沒有完全效仿祝允明的章法,而是效仿了祝允明的做法,結合了文徵明與祝允明二者的書法特點,并加以創新,最終為行草書變法做出了貢獻。從王寵的一生成就看來,祝允明對其的影響可謂是貫徹始終,在任何方面都無法忽視祝允明對王寵或明或暗、或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影響[5]。
五、結語
在我國明代時,各類藝術形式層出不窮,各種文化大家也留下了流傳后世、對世界整體藝術文化做出重要發展貢獻的重要文化遺產。祝允明的草書直至如今都對我國書法行業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祝允明的草書作為吳門書派發展至高潮的產物,其字形回歸晉唐,取意宋元,在書法中秉承著“功”“性”并重、神采為上的藝術原則,成為明代吳門書派的核心力量與領軍人物,對于后世的影響極為顯著,尤其體現在對王寵書法的影響方面。而王寵是行草書變法的關鍵人物,可以說,王寵的書法能夠有這樣的影響力,祝允明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參考文獻:
[1]王丁,童芳.見字如面:“對話”偉大中華文明[N].新華每日電訊,2023-10-10(6).
[2]牛偉燕.論祝允明對王寵晚年行草書的影響[N].書法報,2023-09-20(8).
[3]郭鵬云.祝允明書法交游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22.
[4]呂冉,孟云飛.祝允明對八大山人書法理念的影響[J].中國書畫,2021(12):29-31.
[5]李永強.談《祝允明書論》草書畢業創作的“功”與“性”[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1.
作者簡介:
周影,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書法篆刻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