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
又是一年清明將至,正午窗外的陽光顯得尤為清亮,江濱公園的那一排紫葉李已是花謝葉紫,算是實至名歸了。除了兩株紫荊花和櫻花依然如錦似繡,放眼望去,整個河畔已是綠肥紅瘦,樹木新葉初生,草色翠色正濃。江水清如明鏡,微風拂過,淺淺的漣漪只在江邊泛起,江心一如少女的眼珠,明凈透亮,又滿含柔情。在陽光的照耀下,翠色盈窗、碧水微漾,顯得那么清秀明朗、生機盎然。清明,不僅是萬物煥發生機的美好時節,更是人們慎終追遠、緬懷先祖的時節。而我的父親與世長辭的日子正是五年前的清明前夕,也是這樣一個景色宜人的日子。
那段日子,我無心欣賞窗外美麗的景致,已經深知長期被疾病折磨的父親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我眼睜睜看著他一天天萎靡卻無能為力,對我真是莫大的煎熬。雖然醫生已經多次告知我父親的情況,我也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還是覺得每一天都度日如年、惶恐不安。在我最后一次艱難地將他扶進車,帶他去醫院治療的第二天傍晚,也是在父親彌留之際,鬼使神差,我卻帶母親離開他的病床回家收拾東西。在他走之前,我帶著母親穿梭于家和醫院之間時,還對母親說過:看著父親那樣備受煎熬,我倒希望他少點兒痛苦安靜地走。母親也和我的想法一致。我以為自己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可是,聽聞父親走的那一刻,我依然淚如雨下……
父親走了,永遠離開了我們,也離開了他奮斗了大半生的那片土地。其實,父親也算是永遠和那片他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了,父親被埋在了春天的山岡上。那天清晨,墳前盛開著遍野的白牡丹,像是為父親默默送別。父親長眠于此,也是他生前的心愿。
很多年前,當我還不曾經歷親人離世這樣的事情,便聽人說過:如果在春天去世也算是一種福報。父親走在美麗的春天,不再經受病痛的折磨,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解脫和福報吧!
那幾年,我一直送父親去醫院治療,看著他原本偉岸的身軀一天天佝僂,原本健朗熱情的性格一天天變得冷漠自我,原本常教導我們做人做事的他一天比一天蠻橫無理、亂發脾氣,生活一向自律的他過得亂了白天和黑夜,晚上自己不休息,也讓別人睡不好……一切都在考驗著照顧他的母親還有和他住在一起的我的最大耐心,當然還有另外專門請來照顧他起居的親戚,以及其他幾個雖沒有住在一起的兒女。“久病床前無孝子”,這也是父親以前身體還好時常說的一句話,在他自己越來越無法把握時,再也顧不上這些至理名言了,只能在病魔的擺布下隨性呻吟,甚至隨心所欲地向賢良溫順的母親發脾氣。甚至對我這個以前他逢人便夸“孝順”的女兒也埋怨起來,讓我倍覺委屈。
在父親生病的那幾年,我是徹底清楚了“病魔”這個詞的含義。“病”“魔”緊隨摧毀人的身體、意志,甚至理智,也極大地考驗著親人及家庭的承受能力。主要照顧父親一日三餐的母親是一位任勞任怨的賢妻良母,所以盡管有時被父親無端責備,她依然盡心盡力地照顧父親。而在父親身旁長期陪伴的唯一子女—我,在父親一次次地折騰后,時常也會忍不住說他幾句。
父親患病后需要長期到醫院治療,在那次中風之后,身體更是行動不便,我在先生的支持下,將他接到自己家中便于照顧就醫,由于父親身材高大,在生前最后兩年生活難以自理后,又專門請了親戚協助護理。即便如此,父親人生的最后五年還是因為病魔的折磨,讓他逐漸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和理智。以前聲如洪鐘、侃侃而談的他變得沉默寡言,六十多歲還胸懷壯志的他已經變得萎靡不振,吃飯挑剔,稍有不順就亂發脾氣……
曾經的父親,是我們依靠的大樹,是我們心中的青山,給了我們遮風擋雨、幸福安穩的家,使我們可以安心讀書、健康成長。父親教會我們勤奮和堅強,也教導我們待人熱忱和寬容,他一直是我們的榜樣,是為我們引航的燈塔,也是家鄉那片土地上有一定聲望的人。
盡管晚年的他變得有些固執、自我,有時甚至有些不可理喻,但終究他的一生還是有許多美德深深影響和感染著我們。在他患病的那段日子,當我面對他越來越覺得身心疲憊時,常常會浮現出他曾經給我的關愛和教導,他曾經風雨無阻地奔波和奮斗,不由得心中涌出暖流,用更多的耐心和孝心善待父親。在父親人生的最后幾年,其實我也是他心中最大的依賴。
我永遠記得,父親去世前躺在病床上孩子氣地對我說的最后幾句話:“你把我放到這里就不管我了?”我笑著說:“你要在醫院治療,我回家還有事啊。你好好治療,好了我就接你回去。”父親又任性地說:“我不管,你去哪兒我就去哪兒。”看著父親蜷縮在病床上氣若游絲,我的心中難免酸楚。我深知他隨時都會和我永別,也聽說他昨晚在病床上一直呼喊我的名字。曾經在我心目中一直高大偉岸的父親,在最脆弱無助的時候卻總是想起我—其實,我曾是他最嬌弱的一個孩子。看到無助的父親如此依賴我,覺得幾年來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也少了許多“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又是一年清明到,花開花落又五載。父親的墳前一定又開滿了朵朵白牡丹,今年因故,我不能親自去父親墳前祭奠叩拜,只希望那些白牡丹寄托著我的哀思和掛念,祝愿父親在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